父亲的背影

一平

<p class="ql-block">每年快到父亲节或父亲的纪念日,都感到又太晚了,今年写不成了,明年好好写吧。转眼,又到了纪念父亲的日子了。</p> <p>的确往事如烟,哪怕每次能从记忆里拾起一两件记下来,也可聊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吧。</p><p><br></p><p>聊起往事,其实小时候,我们姐弟仨并不十分清楚父亲的工作到底是什么?中小学的老师与我们学生天天在课堂上见面,而父亲这个大学老师每天要上课吗?有时他去农村教改,有时他在学校防空洞装电灯⋯</p><p><br></p><p>有段时间,常见他熬夜写算,第二天纸篓里多出几张草稿。原来那时父亲正和几位来自全国几所大学的电力专业教师,联合编写一本教材:《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应用:电力系统计算》。此书据说是计算机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第一本中文教科书,正好赶在77年全国恢复高考时出版,是全国电力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采用的经典教材。</p><p><br></p> <p>印象很深的是那年秋天,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爸爸带来了几位从外地来湖大开会的老师。他们坐在门口聊天,妈妈在房间里用缝纫机为他们做黑袖章,每人一个。他们在一起编写那本教科书。那时的通讯基本靠书信来往,有急事靠打电报。所以为了讨论,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就从各地出发,轮流去一所参与写作的大学开会研讨: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当然也来长沙。对于我们,则盼着爸爸每次能从外地带些好吃的土产,并各地的消息,在平淡的生活里,真是额外的惊喜。</p><p><br></p><p>记得炎热的夏日夜晚,邻里的大人小孩们,都搬出竹椅竹床,坐在夜空下嘻笑聊天讲故事⋯而唯独我家的灯亮着,爸爸在灯下边摇着扇子,边赶写稿子。写一本这样的书,要找外文文献,翻译,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编程验证算法,这在当时都是极不容易的。就说编程上机,当时还没有微机,要上计算所的大型机,打孔按程序行数付费的那种,现在只能在博物馆见到了。可年约5旬的爸爸,一件件地边学边做,乐此不疲。</p><p><br></p><p>近十年的空白要在那样的条件下填补上来,当时我们不可能理解,父辈们的辛勤付出是多么的重要和紧迫。</p><p><br></p><p>每逢想起过去,那个彻夜挑灯伏案的父亲的背影,总会跳岀来,历历在目。又仿佛爸妈就在身边,一边听着我们的追忆,一边发出感叹.…&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