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行(一)

周靖辉

<p>话说从机场到市内的一路上,秋的风景也是美的。红黄绿相杂的远山,高低错落,绵绵不绝地陪伴着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小行程。遗憾并未拍照,与刚刚相见的何佳聊会天,或者就这么安静地欣赏一会风景,就很好。</p><p><br></p><p>终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中山门大街。走出地铁站我就已经被征服。 本来我就是因为法国梧桐,而被这座城市所吸引的。此刻,这些种植于民国时期的、已经历了一百年风雨的法国梧桐就这么灿若金黄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从没见过这么高大粗壮的法梧,并且这么多这么整齐,这么耀眼。偏偏阳光又那么的好。我相信,我赶上了它们一年中最好的时光。可是他们的冬天春天夏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于是我开始憧憬这座城市的四季。都想拥有,哪怕每次都只有这短短的几日。</p> <p>我忙上了。忙着给我的孩子、亲人、朋友发送此情此景的照片,告诉他们,这么快,也许昨天我还在他们身边,今天我却已在这遥远的金陵的秋色光影中。如果愿意,我希望他们有一点点身临其境的感受。</p> <p>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数不清的古刹在那个遥远的朝代,巨大的铜钟响着咚咚不尽的回声。古鸡鸣寺,四百八十寺之首刹,经历了近两千年的风雨之后,依然伫立在玄武湖之畔,鸡笼山之巅。 我们也走过了落尽风华而已干练简凝的樱花道,到达深橙浅黄的古寺。端庄的牌楼,肃穆的古塔,威严的庙宇,已经在季节深处渐渐金黄的银杏,一起诉说着岁月的芳华。持香沿石级而上,在佛前顿首相敬,祈愿美满幸福,信则有,信则灵。</p> <p>明古城墙,一块一块的古砖,沿长江从四面八方运来,不知经历和耗费了多少人的多少血汗与泪,青春与生命,终才建成又保留至今。留给我们凭吊、怀古,又甚或只是一道风景,一缕唏嘘。登上城墙,在古老的石头上行走,左是鸡鸣寺的袅袅禅音,和被金色的法国梧桐包围的无数古建筑,右是玄武湖的依依碧波点点泛舟……秋的色彩总是无尽的,这是我曾经憧憬的,期待的,而今却尽入眼底的色彩。我无法表达更多的感动,我醉了。</p><p><br></p><p>慢慢地行走,暮色已四合。玄武湖那些金色的树林,在灯光的点缀下更是金碧辉煌。而如果,不是灯光的提示,鸡鸣寺与古城墙,则一定早已经隐没于夜色,无影无踪。它们也有着它们的规则,辛勤与歇息,热闹与沉寂。在一天的迎送之后,它们恢复了它们自己。只剩玄武湖的微波,轻轻荡漾。</p> <p>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们背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可是我们不走近它,它终归只能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可是真的走近了它,它依然只能是我们从前想象中的样子。烟与寒水,月与沙,那酒家,那女子,如今都在哪里了呢?是的,也许古今别无两样,我们都是桥头楼里的看客,有着深深浅浅的情怀和悲忧。但那些古老的诗词,在这个幸福的时代里,最终是在我们的心中迂回曲折了一些时光,又安然地回到了诗里,文学里……</p> <p>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据说这乌衣巷,离我们的想象也有点远呢!可是无论如何得去看看。这可是我们朗州司马刘禹锡流传千古的著名绝句啊。更何况我还记得我的垂髫之年,第一次遇到这首诗的情景,我还曾很想为这件小事写一篇回忆录呢。也想不到在这无意之间,我们竟与心中惦念无数年的风景,蓦然相逢了。默默地从巷口走进,不出两分钟,又随着人流从另一个巷口走出,我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朝圣。小小的乌衣巷,因刘禹锡的一首诗而名传千古,那么我们的朗州呢,因刘禹锡而流传下些什么,更值得我们去细细寻访,细细品察……</p><p><br></p><p>夜深,回屋,我们都走累了。我们居住的这间民宿真好,白天有灿烂的阳光,夜晚有宁静的书桌。我在桌前用真正的纸笔抄写了一些今天的行程,写字的感觉都有些钝了。然后依然还是拿起手机,记录下了我们的南京之行第一天。所有的图片,都没有仔细筛选,文字也未经半点斟酌,这或许不是我平时的风格,但今天必须停下来了,明天,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