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课前思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建立在已有的学习活动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每一个数学内容的课堂学习都不是零起点。</p><p><br></p> <p>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以后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计算的基础。</p><p>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大致会看时钟,但准确度并不高,也不怎么理解1小时为什么等于60分钟。</p><p><br></p> <p>前置作业</p><p> 基于以上思考 ,我设计了以下前置作业:</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在前置作业引导下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都来自于学生实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span></p> <p> 一、在交流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的验证方法时 ,前置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p> <p> 不同的方法体现了学生不同的认知经验,同时多种方法的沟通与交流无疑使学生对“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的感受更加的深刻。</p> <p> 二、联系生活 ,深刻感知。由于前置作业2的设计 ,学生进行了感受一分钟的活动 ,教学此环节时 ,学生互相交流热烈 ,在加深感受一分钟有多长的同时也受到了时光不会倒流 ,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p> <p> 三、前置作业有利于我们将生成性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需求,还能把探究引向深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p> <p> 在前置作业3中,就<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充分暴露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探究的素材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span>有部分学生把4时10分读成4时2分,他们认为分针指向几就读作几分,因为在认识整时时学生都知道“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他们自然会认为“分针指向几就是几分”。在孩子们看来这是多么简便有效的方法。</p> <p> 对此,我在教学中将三个钟面图对比呈现,动态展示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对比辨析、思考讨论中掌握正确读出时间的方法。</p> <p> 同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在前置作业中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辨析中拓宽思维的深度,提升学习能力。</p> <p> 本次教学实践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前置作业背景下的深度学习使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p> <p>1.前置作业可以让教学过程变得丰盈,让师生互动变得高效,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让教学重点变得突出,使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p><p>2.学生在家里自己完成前置作业,学习的进度由自己掌控,懂了的可以延伸学习,没懂的可反复琢磨,做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p><p>3.学生在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心里就会感觉比较踏实,能更自如地进行课堂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