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于德清,笔名于是。国家公务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理事,全委会委员,己在全国各地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百余万字,出版散文集《斜树》一书。</p> <p> 小民和大娟认识的当晚,就住在了我家。那天县文化馆召开全县文学青年座谈会,散会时已过了十七点。小民跟我说他住在离县城一百二十华里的胜利村,一天只有上午一趟班车,回不去了。大娟紧跟着说她们浓河虽说两趟车这个点早已经收车了,也回不去了。虽说我只是这次开会刚认识的他(她)俩,但也只好说到我家里吃点便饭吧,再对付一宿。明天上班了可就顾不了你们啦!这时又有一个我连名都叫不出来的女生,说她家虽然在城郊却也有四五里的路程!我说你别为难,一起来吧。</p><p><br></p><p> 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街灯残缺不全,昏沉的灯光照在凝固的雪地上,黑白混淆分不出个数。我进了道边儿的一家食杂店,指着一箱啤酒付了钱。那个女生买了半斤干豆腐,我给她钱时她说什么也不要!</p><p><br></p><p> 小民和大娟两人一边一个拎起那箱啤酒,我注意到小民用的是左手,也许是怕大娟左手没力气吧?</p><p><br></p> <p> 妻子只做出来两个菜:鸡蛋炒大葱、干豆腐炒白菜片儿。家里也没别的,这两个菜虽说不怎么样,可是啤酒管够。算上妻子有三个女生,她们喝得不多,算上小民我们两个男生却是敞开了喝的。当我俩各自下去三瓶之后,我发现小民拿杯的右手开始轻微的颤抖。我以为他喝多了,急忙劝他多吃菜,接着问他右胳膊咋有点哆嗦?此时大娟适时地端给他一碗饭,面对大娟,面对这碗饭,小民忽然“唉”了一声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p><p><br></p><p> “我们胜利有座村小学,五年级我同桌那个女生她爸得了一种怪病,说是只有新鲜的狍子血才能治得了。我就在一个狍子经常出没的地方下了个套儿。山里人都说狍子傻,这要是套住一个活蹦乱跳的,有狍子肉吃不说,女生她爸的病也治好了!那个女生发现我两天没来上学,第三天上午虎吧地端着一碗饭找到我,恰在此时一只慌不择路的狍子一头撞进了我布下的套子。可当我上前去逮它的时候,一只黑瞎子一头扑了过来,抬起的一只前掌抓伤了扔掉饭碗的女生后又重重地拍在我的右臂上,一阵钻心的疼痛以后,我的右臂从此落下了残疾。女生脸上的两道血痕留下了两条伤疤。她爹死后,她一直一个人生活……</p><p><br></p><p> 小民讲到这里,看了一眼端着饭碗的大娟:“她的名字,也叫大娟……</p><p><br></p><p> 小民结束了他的故事。他的右胳膊打那之后就不敢碰硬了,只能拿一些轻微的东西,时间长了就会哆嗦颤抖。</p><p><br></p> <p> 我们家是两间半砖房,我和妻子住东屋,西屋一直空着。我张罗着在炕上铺被的时候,那个买干豆腐的女生不见了……</p><p><br></p><p> 那之后不久,就接到小民和大娟的结婚请柬,二人在婚宴上连敬了我三杯酒,非得说我是他(她)们的“月老”。婚后二人生活在胜利村,以种旱田为生。村边就是一条小兴安岭的余脉,山下是婉延的岔林河。小民的旱田就在那片宽阔的山脚下、流淌的岔林河岸边。山上的腐植土里长出的各种树木和洁白的云朵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水下成群结队的冷水鱼在倒影里欢快地穿梭,不时泛起的波纹总激起干活儿中的小民的心事:那个死了爹的同桌女生大娟,还带着脸上难看的伤疤一个人艰难的度日。</p><p><br></p><p> 一天中午大娟上地来给小民送饭,只看到地边上散落的鱼网里几条小鱼儿在网眼儿里一跳一跳的,那个装鱼的大黑塑料袋和小民都有不见了。远望村头他那个女同桌家里的烟窗刚好冒起了炊烟。</p><p><br></p><p> 大娟坐在地头上等,半晌也没见小民回来。黄豆地有半人来高,尚未成熟的豆荚隐藏在叶子下不声不响地想着心事。小兴安岭的余脉在这里拐了个弯儿,看起来像似要截断一腔痴情的岔林河,可是河流却很痴情地紧贴着山脚绕了过去。大娟看着眼前的这些景色若有所思,一首诗忽地从她的脑海中蹦了出来:</p><p> </p><p>谁的爱情会芬芳 </p><p>大山拐了个弯儿</p><p>岔林河随弯就弯儿</p><p>山就在眼前</p><p>忧郁的河却涌起伤感</p><p>山呵</p><p>你去找另一个新欢</p><p>岔林河情何以堪</p><p>那忧伤的远方</p><p>谁的爱情会继续芬芳</p><p><br></p> <p> 大娟回到家时,小民炖好了鱼在等她。大娟知道自己想多了,就给小民读了刚写的这首诗。小民连连说好,又把炖好的鱼从</p><p>窗后闪过一个人的身影,冲着后窗注视了很久。</p><p><br></p><p> 没想到的是这首《谁的爱情会芬芳》不久后发表在“北极文丛”上,这使得小民两口子很兴奋,特别是大娟写诗的劲头与日俱增,还没等出一个月,她就捧着一沓子稿纸跟小民说要出一本诗集!</p><p> </p><p> 那天山里刮起一阵夏末秋初的大风。许多被吹折的树枝贴着村路飞奔,带起的尘土让人睁不开眼。小民颤抖着右手递给大娟刚卖完苞米的三千元钱。</p><p>大娟上市里出诗集走了半个来月,当她捧着那本《谁的爱情会芬芳》回到家里时正碰见小民和那个女同桌在炕桌上吃饭。</p><p> </p><p> 大山里的日子寂静中蕴含着诗意。大娟时常到山里采花,山上的野花虽不名贵,却也各色各样;各领风骚。山林中的风吹拂着大娟的一头长发,也吹乱了她心头长长的思绪。不知为什么她偏爱采一种蓝色的花,不管是什么花名,只要是蓝色的就行,回到家里插进装上水的瓶子里,双手托腮久久地凝视。那些日子她一首接一首地写诗,捎带着做些家务,地里的活儿全扔给了小民一个人。</p> <p> 一天小民上地回来在山下的一片林子里遇上了同学大娟。大娟抬手掩饰了一下脸蛋儿上的两条疤,又犹豫地放下手说那天你送的鱼我炖熟了找你过来吃,那天我这儿还有半瓶二锅头,可是你家大娟在家,我没法儿进屋,就,就……</p><p><br></p><p> 小民抬起那只颤抖的手,他想拂摸一下她脸上的两条子疤痕,她却轻轻的闪开了。蹲在山顶上的日头把一天的余光平射在林了里,横着的光线很刺眼。同桌大娟转身向林子外走去。</p><p>小民回家连夜写了一篇散文《山下有片杂树林》,他有些意外地听到大娟说出的梦话:兰花、诗集,兰花、诗集。</p><p><br></p><p> 那天大娟从娘家回来直奔那瓶花而去,却发现瓶子里的花不见了,空瓶里的水也倒了,她问小民怎么回事?小民说你走了好几天,花都谢了,让我撇了。</p><p><br></p><p> 大娟上山采花后回来重新给瓶子灌上水插上花,小民问她怎么突然喜欢上了兰花?大娟嗫嚅了半天说帮我出诗集、在“北极文丛”上发我诗歌的那个编辑叫碧蓝,他喜欢蓝色的花……</p><p>毕兰?这不是一个女的吗??</p><p><br></p><p> 他叫毕蓝,姓毕的毕,蓝色的蓝……</p><p><br></p><p> 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着。手机时兴以后,大娟频繁地和那个毕蓝通话,小民也时常和那个同桌的大娟通话,不久他(她)们的两个儿子去日本打工被骗,变卖了所有的田地才还清了债务。可就在这个关口,那个叫毕蓝的编辑给大娟打来电话,让她来市里筹备出《谁的爱情会芬芳》第二集。</p><p><br></p><p> 大娟准备去市里的头天晚上和小民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小民那只残疾的手开始巨烈地颤抖,最终举起了门边的一只长把儿的拖布……</p><p> </p><p> 2020、7、10日于哈尔滨耀景街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