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观照组第二周继续深度学习刘老师的文章《亲子能量争夺战》,并学着运用老师的智慧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组的伙伴有非常惊喜的收获,希望我们的收获也能触动您,和我们一起学习刘明慧老师的智慧,和我们一样收获喜悦和幸福。 </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对文中控制的理解</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以下是钱莉校长对控制的诠释:让别人放弃自己的想法,服从自己的意志。 控制与反控制的方式:情感敲诈。</b></p><p><b style="color: rgb(1, 1, 1);">如:</b></p><p><b style="color: rgb(1, 1, 1);">1)情绪控制:不听话,就生气。</b></p><p><b style="color: rgb(1, 1, 1);">2)以爱之名:我都是为你好。</b></p><p><b style="color: rgb(1, 1, 1);">3)道德绑架:你忍心看我痛苦吗?</b></p><p><b style="color: rgb(1, 1, 1);">4)示弱祈求:我求求你了。</b></p><p><b style="color: rgb(1, 1, 1);">5)自我毁灭:自杀。</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如何摆脱父母亲的控制呢?我们讨论总结如下:</b></p> <p><br></p><p>1、尝试解读父母控制背后的心理动机,看见父母控制背后的心理需求并接纳它,有针对性的解决。</p><p><br></p><p>2、发现被控制时要敢于面对和沟通,沟通的态度要温和、坚定,将自己真实想法的清晰地表达,提出彼此认可的解决方案,温和、耐心地执行它。当觉得自己的能量不够,不能独自面对时,可以请父母认可的、尊重的、有力量的人帮助。</p><p><br></p><p>3、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是源于恐惧、担心孩子过的不好,我们要努力成长自己,让父母看到我们是有能力把生活过好的。</p><p><br></p><p>4、还有不少父母不注重自身的成长,过分的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尽量引导、帮助父母亲建立有价值的兴趣、爱好,努力协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p><p><br></p><p>5、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以同样的方法让父母感受被他们控制的感觉。</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如何修复与父母的关系呢?LHQ老师的体会:</b></p> <p>可以通过刘老师慧心课教授能量整合的方法,把自己内在的冲突和卡点疏通,让能量重新流动起来。本周我们组的伙伴LHQ通过能量整合修复了与父母、与亲人的关系,而且在能量整合的过程中看到了小时候的更多事实真相,解除了与父母、亲人间的误会,让她对自己、亲人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非常喜悦幸福。</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以下是她在能量整合中的收获和启示:</b></p> <p>1、孩子的任何负面情绪,大人不要人为干涉、阻止,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完整的情绪过程,这样他不会累积负面情绪,这对他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卡住的都是情绪)</p><p><br></p><p>2、有情绪时,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情绪释放不完,人是不会有理性判断的,也无法听进去任何东西。(情绪一旦释放,我们自己就能看清事实)</p><p><br></p><p>3、家长不要因为自己对他人的爱恨、喜恶、判断,而去对孩子说他人的不好,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扰,尤其是亲人之间。因为孩子无法分辨事实和情绪发泄,会错把情绪发泄当成一种事实,形成他们看待他人的判断标准(坏人、好人)。</p><p>另外,对与亲人,不管发生什么,孩子都是爱自己的亲人的,包括她周围的人。如果我们对孩子说亲人的不好,孩子会为了迎合我们,让我们开心,接受我们的想法,但内心他们不会认可,这样不仅会导致孩子分裂,还会给他们种下负面的内心冲突,影响心理健康和情感连接。同时可能还会因为父母管制,而故意对抗,去与不好的东西认同、学习。</p> <p>4、让孩子自己去与人相处、亲身体验。对于人际关系方面的事情,家长不要随意用自己的判断来解读,更不能随意用负面解读去教孩子,一定要给孩子正向积极的引导,这有助于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p><p><br></p><p>5、不要挑拨离间,永远不要说第三个人的坏话,因为会给听者带来痛苦和误导。尤其是小孩子。</p> <p>6、如果有人对你愤怒、对你抱怨、对你生气,其实都是他们自己内心的恐惧、无助、和伤心导致,跟你本人没有关系。那都是他们自己的问题。</p><p><br></p><p>7、我们要学会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要学会正确表达爱,不要用伤害别人的方式、也不要用受害者的身份以及逼迫的方式来表达爱,请记住这不是爱,是伤害。</p><p><br></p><p>8、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攻击和伤害(语言、行为等)要学会反抗,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表达不喜欢被这样对待,让他们调整方向,改进自己,否则,就是纵容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赋予他们无视我们的权利,也剥夺了别人成长自己的权利。</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生活案例分析:</b></p> <p>感谢LQN老师提供的生活案例。</p><p><br></p><p>两天前婆婆打电话给先生说他们要外出吃晚饭,先生回答让我回家烧。我六点回到家,因为要陪小女儿跑步就给先生打电话,告诉他等他回来再烧饭。到了六点半我中途回家喝水,婆婆端坐在桌前,看到我就说:“你烧饭吧。”我当时就有点情绪说了句:“我不烧,要陪孩子跑步。”先生回家后就问我:“你对我妈什么态度?如果你还继续让孩子跑21公里,那你去工作室住。”我跟先生说:“当时和婆婆说话是带着情绪的,我也意识到了。”就下楼主动跟婆婆道歉,但是先生依然怒气冲冲。第二天我就带着孩子到工作室住。婆婆立马打电话给我父母,说我虐待孩子,离家出走。父母对我一顿狂轰滥炸。</p><p><br></p><p>我的困惑:每次有一点点事,婆婆就会向先生,公公哭诉,而且一定要把我父母扯进来(父母和我们离得很远,平时根本不可能来往),但是事情具体的过程她是不说的,也从来不和我直接交流。然后先生、父母,马上就会起连锁反应一起指责我。这样属于控制吗?该如何面对?</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观照组的伙伴们对该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调整的建议,以下是LQN老师的体会和反馈:</b></p> <p>非常感谢我们组的伙伴,帮我分析了我和婆婆,先生的相处模式,一起找问题想办法。尤其是组长海清老师,针对我一条条写的内容,逐条梳理,像剥洋葱一样,把我从事件中拉出来,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也给到了我解决的方案。让我看到了一个喜欢控制的自己,也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任何矛盾,根源都是自己。</b></p> <p>一个喜欢控制别人的人,都是特别在意关系的人。关系出现问题,只是给我们照镜子,帮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记得那天讨论的时候,海清老师一开始就说,在她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我造成的,我不能去指责别人。当时我隔着屏幕,虽然理智上知道她说的是对的,但是说实话,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但是随着海清老师一条一条的分析,我看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我也看到了自己不体谅先生,无视先生的感受一味任性;我还看到自己自己对父母公婆的不敬,想要改变老人,完全不体谅老人。因为我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他们都是错的。我也看到了平静的时候,看别人,看自己,我似乎都可以看得清晰,但是一遇到事情,自己的惯有模式——那种自以为是,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是会时不时地冒出来。会议结束后,我又把伙伴们给我的建议重新梳理一下,在事实面前,我接受了正是由于我的控制欲,导致了这一次的家庭大战,在这场战争中,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而我正是最初的施害者。我无权指责别人,只能改变自己。</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主动“示弱”,迈出转变关系的第一步。</b></p> <p>小组讨论后的两天,我一直在和自己做斗争。我依然想要保持自己的面子,如果我主动示弱,会不会让他们觉得我离不开这个家?那我的面子放哪儿?这些问题时时揪着我的心,让我拉不下这个脸。我一有空就打开刘老师的文章看,看书的时候,我的心是宁静的,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力量。一边看书,我一边回想起三年来走新教育的点点滴滴,先生从一开始的反对到全然的支持,其间为我遮挡了多少风雨。现在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难道就为了一句话,我要把所有的一切毁于一旦吗?是我所谓的面子重要,还是家庭的幸福,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我到底要到达什么目的?我想得到什么?终于理智占了上风。于是我采用了伙伴们给我支的招——写信,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整个过程中我的真实感受,这几天的自我反思,自己的真实诉求一一写下来发给了先生。结果才过了半个小时,连续几天不联系我的先生就主动给我打电话,把我们之间的分歧沟通了一下,两个人很快就发现,正是由于我们没有主动向对方沟通,导致整个过程误会重重,矛盾越来越大,小事情变成了大事故。</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处在情绪中时,不要被眼前的现象蒙蔽了自己的心。</b></p> <p>通过和先生的沟通,我才明白原来他本来是出于好心,才建议我带着孩子离开家。可是由于当时我陷在情绪了,完全无法冷静。而他,也因为不善言辞,没有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表述出来,导致我们陷入了僵局。他说,如果我们当时能够心平气和,把各自的想法说出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我知道了,在情绪中,我一定要先学会冷静,一动不如一静,多说话不如多倾听。先生告诉我,我离开以后,他也和公婆起了冲突,他看到了父母想要控制我们,跟父母有了分歧。但是,他觉得自己毕竟是一家之主,要把家维护好。所以这几天,他先住到我父母那边,安抚好我爸妈,让自己的父母也先冷静一下,过几天再回去和他们好好谈谈。听完以后,我看到了自己的任性,也看到了先生的承担和责任。我以为他不理解我,谁知道他默默地在替我承担,给我擦屁股。我真诚地向他道歉,告诉他我愿意回去向两边的父母道歉。是我闹出了一场风波,不能由他替我背锅。电话那头,先生说:“你呀,其实有话只要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有什么事,只要我们同心,没有好担心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伙伴们对我说的话:要把先生变成同伴,而不是把他推到对立面。我感受到了夫妻同心的力量,也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只有用心感受,我们才能拨开眼前的迷雾,看清真相。</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分清界限,敢于承担,真诚表达。</b></p> <p>一场风波落下了帷幕,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重新复盘事情的经过,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以下几个:</p><p><br></p><p>(1)在与人相处的时候,缺乏自尊尊人的意识。无论是和公婆的相处,还是和孩子的相处,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改变对方。因为我总以为自己懂的比他们多,新教育那么好,他们就应该跟着我走。骨子里面,我不懂尊重老人,也不懂尊重孩子。没有在相处时时时觉知到自己的身份,平等待人。没有事情,大家看似相安无事,可是一旦遇到事情,就无法控制自己。平时自己讲话的语气也无法始终做到和颜悦色,用先生的话说:生气的时候不用说话,就那张脸,都让人退避三舍。我不尊重他人,又怎能要求别人尊重自己?所以我要先学习好好说话,让自己成为一个“柔”“弱”的女人。</p> <p>(2)在反思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时不时想要偷懒,不想承担责任,认为别人理所当然要为我服务,所以缺乏感恩心。尤其是看不到公婆和先生的付出,认为别人都是应该的,自己做了一点点,就付出了很多。我希望别人都为我改变,自己却不愿付出,这个模式在我身上的痕迹很深,还是要在生活中试试觉察。</p> <p>(3)遇到矛盾,不愿主动表达。这是我习惯性处理人际交往的方式。自己不开心时,不肯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总希望别人来凑着我,甚至认为别人就应该知道我要干什么。事实证明,我的这个想法是非常可笑的。我的自以为是,自我为中心在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什么不敢表达?其实还是自己不够自信,好面子的背后是自己的虚弱无力,希望被人照顾。其实,我只要真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很多看上去麻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我自己陷在情绪里不断编故事要好的多。</p> <p><b>非常感恩伙伴们对我的剖析,感恩第二次共读讨论,让我在事中练习,看到真实的自己。再次感恩刘老师和义工们的付出,让我得到了成长!</b></p> <p><b>再次感叹伙伴们的勇敢!坦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勇敢的剖析自己,打破旧有的观念,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重筑信念系统感受幸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