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西山村位于章丘长白山脉之白云山下,为济南、淄博、滨州三界交接处,隶属普集街道。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上山下树林茂密,林中常有狐狸、野兔、獾等野生动物出没,鹰、山雀、野鸡、斑鸠啼声不断。古村、古道、古刹、古桥相依,造就了依山傍水的原始生态,形成了古朴典雅的优美。这里常年空气潮湿,气温偏低,有“避暑山庄”之美称。</p> <p> 《章丘地名志》载:明初,魏姓从枣强迁来在西山建村。迁来时正逢初春细雨,魏家在山腰古柏下避雨,认为此处立庄吉祥,开始筑屋居住。后宋氏、李氏、徐氏相继迁来,形成村落。西山村落面积百亩左右,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从鸟瞰图可以看出,村庄呈现繁体“龍”形;千年古松在北,与村南对松橋形成對稱,同村廟、西山形成了“八卦”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建筑格局。</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西山村老院落很多,明代山窗式建筑,清代的門庭、民囻時期的坯墙草房到處可見,不管哪个時期的建筑,都突出了四合院特點,既向陽采光,又藏風聚氣。清代道光年間,西山村为防山寇搶劫,修筑圍墙,四个哨門供老百姓出入,夜晚有乡勇站崗放哨,成为平安易居的村落。至今,北哨门還有半邊建筑,并連接一段完整的圍墙,成为研究西山村史的珍貴記載。</span></p> <p>千年古柏,虬枝刺天</p> <p> 西山村有八景,诗曰:村庙岿然藏遗篇,龙湾刻石隐尼庵。老人石兀悬崖顶,古柏傲挺虬刺天。鹰嘴泉沨拨琵琶,老虎洞冥悚魂断。对松桥缠游子梦,柳树古井映月弯。</p><p> 村庙乃八景之首,相传始建于明朝,为宋、李、徐三大姓氏的先人所建,为村民祭祀祈福之所。庙内原有的“二郎担山”等精美壁画年久剥落,2016年修缮村庙时发现大量木料上刻有“清道光”字样,由此推断村庙最后一次重建在清道光年间。据说村庙院内原有数十棵奇特的柏树,其木纹呈飞鳥状,今不见其踪。</p><p> “對松橋”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石桥,桥孔东西两棵松树对称生长,树干粗壮,枝条在石桥上空摇摇晃晃,仿佛一对恋人招手,欲有拥抱之意。据说,盛夏的夜晚双松桥最有诗情,桥下流水幽咽声声,月光下的小桥松影在水中颤颤悠悠。西山村的文人曾为对松桥留下“月光皎洁,小桥独立,清风徐来,松影荡漾”的诗篇。早年间闯关东的乡民念念不忘对松桥,在给家乡人的信中曾作“对松桥万丈高,西山水忘不了”的诗句。以此可见,对松桥是西山人的乡愁。如今桥依旧,对松踪不见,美好的风景已成为烟袋锅里的故事。</p> <p>老虎洞中無老虎</p><p>一綫天里可觀天</p> <p>村中防空洞,東西對穿,設施齊備,保存完整</p> <p>枝頭紅柿诱人</p><p>野柿子(軟枣、黑枣)經冬熟化去涩</p><p>扁担干(岩麻),鲁中人民呼其“娃娃拳”,結满小紅果,雖已風干,嚼之有味,甘甜適度,健脾开胃,以形養形,紅色大概還有養心的功效</p> <p> 龍灣石刻,字跡可辯。似乎有三個人名:刘圓圓,襌惠,左側有張X香三字。有“正德十年正月十六日”的時間字刻,正德十年大約明代1515年。</p><p> 龍灣實際是山澗溝谷,刻字之石處溝谷中心水流之處,因其巨大抗水,所刻之字未被冲刷磨平。</p><p> 石刻左上側十米開外,崖壁題有“善德聚在”四字,勸人行善積德,自古正統思想所在。</p> <p> 山澗中部,有一草坪,五星營地,平整草厚,可扎帳二三十頂,可能是以前村中耕地。附近有泉,曰鹰嘴泉,有石卧立,形如鹰嘴,故名。鹰者,鳥也,冬日谷中無水,此處有泉,山鳥飲水,皆聚于此。</p> <p>柳樹古井,村中通了自来水,古井弃用,圍栏保护,山村五百年生命之源,有深深的記念</p> <p> 對松橋,橋身亦如五百年前,健壮如初,行洪泄水功效依舊,只是那一對古松,早已無影無踪,負了與橋相守千年之约</p> <p>皂角樹,满身皂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