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为要,文体为纲——记贾建英老师的专题演讲

圆乎乎

<p>  2020年11月14日(周六)上午9:30—12:00,高中语文名师贾建英老师莅临海师附中高中部开展题为《把备考铺在日常的教学中》的专题讲座。讲座之初,海师附中覃程校长表达对贾建英教师的欢迎。</p> <p>  名师简介:贾建英,省级教学能手,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陕西师大特聘硕士生导师,两次获得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本真”语文倡导者。</p> <p>一、贾老师用犀利的语言直指语文教学尴尬的现状:</p><p>1.教学与高考脱节</p><p>2.练题意义不大,猜题不可靠。</p><p>3.作文不可教,仅靠悟性</p><p>4.学生不愿在语文多花时间</p><p><br></p> <p>二、探寻根源:教学内容的确定出现问题</p><p> 教师备课过程中主要解决“教什么”这个问题。教师往往存在“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把教材作为教学内容,比如《孔雀东南飞》上成婆媳伦理课,《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上成亲情教育课。但这种教法终究拘泥于文章内容,却无法让学生跳出文章来掌握语文阅读的能力。</p><p> 针对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贾老师从这三个方面概述:</p><p> 1.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p><p> 2.高考研究的片面化</p><p> 3.思维和认知惯性</p> <p>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p><p> 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将课程标准,高考,教材进行三位一体的思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p><p>1.关注文本的表达</p><p> 语文课程是学习表达的课程,专业的阅读重在对表达的注释,文本的情感主题都熔铸在表达之中。贾老师从叙事速度作为《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切入点,以期达到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类文本的效果。</p><p>2.构建文体意识</p><p> 高考题的问题设定终究是跟随着文本的特色而发生变化。教师需要明确“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类文体该教什么。例如小说要抓住:叙述,视角,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大要素。</p><p>3.作文教学的序列性</p> <p> 贾老师以各类文体的教学切入点作为方法指导,抓住文本特性。理解何为“虚构”,什么才能称得上“好情节”,在新闻教学中如何辨别“事实和真实”……课堂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备好一堂课,需要花极大心力,立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贾老师称其在十年间的每年暑假都会去上海高校听课,大师们对文本的解读总是能醍醐灌顶,打开一道道未知的大门。</p> <p>  贾老师最后以“不要教什么”和“教什么”作为理论性的总结:</p><p>1.不要教什么</p><p>(1)不要教学生一望而知的知识和笼统的原则。</p><p>(2)不教非自我的体验:提倡“素读”,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当由自身感发生成,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当经过自己的内化和梳理。</p><p>(3)不要把“文本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主题的感知依托于表达的载体。</p><p>2.教什么:</p><p>(1)必须在语文的课程框架体系内:而非上成“政治课”“历史课”;</p><p>(2)比较容易上升为类概念:不止于“一篇”,而是“一类”;</p><p>(3)关注表达,文本中最突出,最独特的表达方式;</p><p>(4)关注阅读策略,注重学生的元认知。</p><p><br></p> <p>  老师们专注聆听,手亦不停地在纸上书写,尽可能地吸取智慧的养分。</p> <p>  语文备课组长陈天妹老师总结:</p><p> 专注一事,足以动人,专注一事,足以成功。感谢贾老师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p> <p>  贾老师以幽默而不失深刻的语言带领我们一步步认识到何为语文的“本真”,老师举用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日常惯性思维的陷阱,在辩驳中一步步去理解何为“诗”,何为“比喻”……在破除旧有的观念后会给我们树立新的见解,让我们能有方向性的突破而不迷茫。贾老师将教学实践提炼至理论的高度,传授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提供了实在可为的指导性思路。</p>

教学

贾老师

文本

语文

教师

表达

教学内容

何为

贾建英

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