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印象

慢慢成长

<p class="ql-indent-1">厦门,许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热门城市,同事朋友多有去过,回来也都大加赞赏。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极有韵律的闽南语,不用穿棉衣的气候都令我心向往之,却一直没有机会成行。借着霞浦游学的旅程正好可以满足我的心愿。</p><p class="ql-indent-1">与摄友吴姐搭伴,乘动车驰骋2.5小时到达厦门北站,老同学前来接站、设宴款待并送抵预先帮订好的旅店,已经是晚上9:00来钟,一切是那么顺利而温情。</p><p class="ql-indent-1">按计划抵夏第二日便是浏览厦门打卡景区,了解厦门地貌,为深度游厦门作热身,谁知两个拍客又犯了“傻”,自厦门大学第一站打卡后,便沿着大道见树拍“木”,见花拍“梅”,没见到鸟没拍到“鹭”……</p><p><br></p> <p>回到孝感后,一位老师问我:厦门是不是很小资,与新加坡比哪个城市更值得休闲一去?分析考虑后给出如下建议:1、新加坡没有什么自然景观,能观赏的是豪华且高大上的金融大厦和市政广场及不同的社会制度,人文风情和环境风貌,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2、新加坡是异国,语言文字习惯不同,且须导游带领观光,匆忙急促不可能平静的融入其中。所以还是在厦门——自己的国度里,游玩的随心所欲,浪漫惬意,手机随手一拍哪哪儿都是闲情逸致。</p> <p class="ql-indent-1">不停的游荡,不停的拍摄,不停的徘徊。</p><p>就这样漫无目的游荡着一不留神来到了我们想去打卡的景区胡里山炮台,25元购票入内参观,出乎意料这个卡打得超值,感受颇深。</p><p class="ql-indent-1">自然,真实,维护完好的炮与炮台,人物资料与墨迹,历史呈现与重现,让我这既不懂又不爱好历史的文盲也对历史产生了探究欲望和敬仰之情,留下了流连忘返的脚步。据说场馆内还有现场表演,我们去的时间段没有赶上。</p><p><br></p> <p class="ql-indent-1">走出景区继续沿着海边前行,感觉饥饿疲倦湿热来袭,眼前一块“景颖咖啡前行50米”的招牌闯入眼眸,向前50米后右转,踏进这间咖啡屋,这环境太适合当下的我们:迎面光鲜明亮的落地窗,透出海的宽阔和波涛的汹涌,清新浪漫的摆设和装饰营造着平静幽雅愉悦的氛围,身在其中,可临窗观海,可闭目养神,可伏案午歇,可品茶食餐,可装备充电,这里的一切一切对于我们都是正正的好!</p><p><br></p> <p class="ql-indent-1">约两个小时过后,吃饱喝足休整完毕的我们,继续踏上前行的路,但此时已经忘却了初衷,在一则厦门特色旅行社的召唤下,参加并预订了明日《 云水瑶一日游》的旅程。</p><p class="ql-indent-1">付完旅游费在旅行社工作人员的提醒下,才知道时间已过17:00,必须尽快向下一个目的地——曾厝安出发了!</p><p class="ql-indent-1"><br></p><p><br></p> <p class="ql-indent-1">曾厝安也是一个旅游者打卡的地方。夜幕降临:看这景色,我喜欢,快! let’s go 。免费品尝是不能免的。不喜欢甜品跟着观赏的吴姐说:真佩服你的胃口,晚饭还吃吗?哈哈😄!晚餐还是不能少的!只是吃什么呢?好吧!就吃没听说过菜名的“特色”:海蛎煎,沙茶面,鱼鲜汤。</p><p><br></p> <p class="ql-indent-1">21号云水谣一日游,其实是比较失望的,我个人认为在那个地域土楼到处都是,如同老屋,窑洞一样,只是有些做了扩建,修缮,编排(或传说)了些故事,就成了可以津津乐道的景点,但是通过实地考察见证,认识学习到了“厝”字及意思:一层为厝,二层为基,三层以上成为楼。见识了土楼的各式格局,却是意外收获。</p><p class="ql-indent-1">电影云水谣的拍摄也让这儿的游客大增,这里的山水楼更加的红火了起来。我们不甘地导急速引领,慢慢行进的古道中,连绵不断的小溪流淌,纯朴的青砖黛瓦,数百年老榕树的根深叶茂,盘根错节这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坚韧令人震撼和敬仰。</p><p>由于电影《云水谣》荣获26届金鸡奖,并在此拍摄,长教古道也随之改名为“云水谣”古道。 古道上沿路有数十多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榕树,风姿绰约,青翠迷人,与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相依相生。游走古道,内心一片纯净,感觉时光在此凝固。</p> <p>这是我们行程。</p> <p>第一站:合贵楼。毋庸置疑这是四层长方楼。</p> <p>云水谣古道(原称长教古道)路途中的溪、榕、楼。</p> <p>古道途中遇见这位帅哥:羞涩且委婉地躲避着我的镜头。</p> <p>古道途中遇见鲜有还在做农活的美女:闽南妇女辛苦劳作的价值是不是都装在她的手腕,牙齿和穿着上了?</p> <p>古道途中遇见的各式土楼屋顶</p> <p>古道途中遇见的福气满满卖茶美女</p> <p>土楼古道途中遇见竹编作坊</p> <p class="ql-indent-1">由于吴姐被告知其父亲生病,便急忙赶回,剩下的日子我就是真正的流浪者了。</p><p class="ql-indent-1">来厦门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来看望一个故人,她独特的性格和信仰,勤奋独立的个性,在那年来孝返回时,她给了我温柔一抱的作别,之后就常常惦念到她。</p><p class="ql-indent-1">操着一口闽南普通话的故人廖老师,从居住在五楼的家里到车站来接我,依然是精神干练,不见一点老气,79岁的她每天上下五楼多趟,自己买菜,做饭,还带学生,不要子女和别人帮忙。我同她在一起也没有一丝拘束客套,接受她给予我的一切关照和宠爱。从她同我聊天,叙旧,做饭,煲汤,收拾,吃饭同步并行的整个过程中,发现她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及行为的控制能力比我还要强。真心佩服!祝廖老师永远年轻健康。</p><p><br></p> <p class="ql-indent-1">鼓浪屿游览颠覆了我之前的想象:</p><p>1,鼓浪屿岛不是我想象中四面临海的一个平坦陆地,而是一座山,岛上的建筑,景观,生活,居住都“镶嵌”在通往山顶⛰️——日光岩的在盘山路上。2.鼓浪屿岛的风貌不是我想象中的小渔村。这里没有耕地,没有种植,不见打鱼养殖,有的却是庄园,别墅,名人,学校,教堂。3,鼓浪屿更不是我想象中有着历史故事且风景这边独好,遥对台湾有着怀乡漂泊感的孤岛,事实上,这个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岛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传承,岛上汇聚了音乐,医药,教育,宗教,民族英雄,华侨建设等各种博物馆和纪念馆。</p><p class="ql-indent-1">在这个小孤岛上走出了林巧稚,殷承忠……,成就了郑成功,黄仲训,留下了音乐,钢琴,教育还有弘一大师……。</p><p><br></p> <p>离开厦门港驶入鼓浪屿,一登陆便迷失了,我背着沉重的行囊与装备,蹭着他人的地导,行走在一路上行,曲折复杂的盘山路上,身上的重量已经压过了我观赏景物的兴致。</p> <p class="ql-indent-1">终于到了一处平缓地段,看到一处顺眼的民宿,就是它了!</p><p><br></p> <p>我居住地的左邻右舍。</p> <p>我居住的片区</p> <p>登陆当天下午在海边,在山间探路熟悉地形。</p> <p>曾经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p> <p>不多见的原住人身影。</p> <p>鼓浪屿没有机动车,货物运输,物资转送都靠这样的人力平板车。</p> <p>历史风貌建筑内的现代生活</p> <p>虽然面积很小,但挡不住“迷途”者在错综复杂的岔路弯道间兜圈圈浪费时间,耗费精力,待找到《郑成功纪念馆》时已经是闭馆时间,只在馆外浏览了一圈,很是纳闷:庄严的民族英雄纪念馆址怎么会坐落于一代枭雄华侨的别墅内?</p> <p><br></p><p>有说:不上日光岩未来鼓浪屿。因此,说什么也得登极日光岩打卡,见证诗人的词句:“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p> <p>登上日光岩顶峰留影纪念一下</p> <p>日光岩俯瞰“万国建筑”群</p> <p>日光岩眺望:云海沧沧</p> <p><br></p><p class="ql-indent-1">从日光岩顶峰下来的山坡上,有许多巨石,很多巨石上面有题词刻字,这地方曾经是郑成功操训水师的地方,这里产生了西林别墅与郑成功的关系故事。(有兴趣者可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详情)。所以,今天来看,西林别墅可以说是一位枭雄对一位英雄的致敬之作。西林别墅仿佛就是为郑成功量身订制的。</p><p class="ql-indent-1">历史总是在行进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轮回和巧合。</p><p><br></p> <p>具有枭雄个性的西林别墅原主人黄仲训的题词刻字。</p> <p>龙头山建筑风格</p> <p>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蔡廷锴</p> <p>鼓浪屿自带温馨浪漫属性</p> <p>随处可见的艺术气息</p> <p>瞻仰弘一大师纪念园:</p><p>华枝春满天心月圆</p> <p>心心念念的钢琴博物馆坐落于菽庄花园听涛轩,形态奇特,大小迥异的古钢琴琳琅满目,让没有见识的我大饱眼福。</p> <p>带着崇敬的心情参观鼓浪屿毓园——林巧稚纪念馆</p> <p>林巧稚的人生写照</p> <p>鼓浪屿之波</p> <p><br></p><p class="ql-indent-1">按计划两日一宿的鼓浪屿自由行在路过皓月园门口的时刻就到了要返程的时间,可又是一次没做功课就行动的旅行:观光时漫无目的,胸中空荡荡,观赏后疑虑重重,心生探究,却为时已晚,总不尽兴。而本次独行的鼓浪屿更是有太多的疑惑、遗憾不能释然:还有许多小巷,岔道没有拐到,还有许多风情没有了解体味,还有许多心目中仰慕的人文没有走近……,这个独特浪漫的小岛还有太多吸引我的美好让我留恋。</p><p class="ql-indent-1">从毓园出来信步走近海边,观海听涛似闻见《鼓浪屿之波》的游子之声,回想起日光岩题刻:“脚力尽时山更好”,而它的后一句“莫将有限趁无穷”更是启迪了我果断的背起行囊迈向了归程。</p><p><br></p> <p>脚力尽时山更好</p> <p>莫将有限趁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