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守候大山里的娃,(讲述者――杨大勇老师)

思宇

<p>  三十三年季节轮回,三十三载春夏秋冬,他如红烛般燃烧靓丽的生命,照亮山里娃前行的路,三十三年弹指间,经风沐雨总香甜。他登上大雅之堂,向众人分享他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故事吧!</p> <p>  我是新晃县中寨镇地堡教学点的一名教师,1987 年踏上教师这个岗位。33年来,我始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严于律己,乐于奉献,一直担任班主任,一直默默坚守在偏远的教学点,一直以守候山里的孩子为乐。为了守护这群大山里的孩子。我甘于扎根乡村,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用自己平凡而长期的坚守,把一群又一群山里的孩子送出了大山。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 </p><p> 地堡——一个偏僻的山村,因为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群众笑称为中寨的“青藏高原”和“低保村”。在山顶的坳口上有一栋外贴黄瓷砖呈“7" 字型的平房静躺在大山的臂弯里。那便是地堡教学点的教学楼。作为一所偏远的乡村教学点,虽然办学条件比以前有所改善,但办学条件还是那么简陋,教学资源还是那么匮乏,尤其是教师配备不齐,交通不便等等。很多老师到这里后便想换个环境,调到中心校去工作。可我没有动摇、没有逃避,依然选择了坚守,义无反顾地深爱着这片故土,深爱着天真可爱的山里娃。</p><p> </p> <p>  我的爱人住在贵州省天柱县邦洞镇,由于离家较远,我都是坚持住校,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巡视一番校园,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随后打开校门迎接学生。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在孩子们到来后,我又组织孩子们打扫操场、教室和围墙边的那一截马路。雨天,学生的衣服湿了、脏了,我就用吹风帮他们烘干,用刷子擦净。放学后、学生都回家了,为了解决学生营养午餐问题。我就上山捡柴或者在学校边的一些菜地里伺候庄稼。夜幕降临,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开始批改作业,精心备课。我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单人教学点老师,50多岁的我身兼数职,样样都得考虑周全。2014年以前,学生是在一栋破旧的平房里上课,屋顶时常漏雨,墙体为单砖所砌,加上当时没有粉墙,风化严重,整栋房子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奔走呼吁,多方努力,2015年,在县教育局的关怀下,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教学楼,学生厨房,校门,通透性围墙,新添置了40多套课桌椅。在免费午餐爱心人士的积极帮助下,投资3万元新建了学生厕所。特别是2017年的时候,为了迎接合格村小的验收,一个人备了五六门课的教案,写了五六门课的计划和总结,加班加点筹备迎检材料,人都累瘦了一身。当上级领导前来我校检查验收的时候,翻开我厚厚的教案和整齐规范的资料时,对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像这样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在村小来讲是很少见的。”2017 年地堡教学点胜利通过标准化教学点验收,我把领导的评价化作我前行的力量。如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建好了,我还积极与慈善机构、爱心人士联系,争取他们对困难学生的帮助和支持。长沙的“湘爱天使”新晃的“微爱协会”等爱心组织都把他们的爱播进了这里每一位孩子的心里,让大山里的许多孩子得到了更多关爱和资助。</p> <p>  在33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默默地将青春与追求,心血与智慧编织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将信仰与勤奋融进了教书育人的人生历程中。用心守护着这份平凡而神圣的职业。爱我所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呈现城区学校挤,农村学校空的局面,但在边远的乡村,留守的孩子渴望能在家门口上学。为了不辜负家长和孩子们的期望,自己精心把学校打造成了山村儿童的乐园。为学生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桌,大课间为学生举行滚铁环、拔河、乒乓球赛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尊严,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和满满的自信。同时我还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积极联系爱心人士为学生建立图书室,引导学生悦读,让书香弥漫校园,让读书陶冶心灵,装扮孩子美好的童年。孩子们通过悦读启蒙了文学、文明的愫养。我在树立“健康第一、阳光体育"理念的同时,还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利用自己嘹亮的歌声和笛声,积极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组建了葫芦丝和吹笛子兴趣小组,让校园时时飘出悦耳动听的音符,让孩子们陶醉美妙的歌声中,让每一个孩子从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享受自我,培养自己爱好和兴趣。在每年学区组织的“六•一文艺汇演”活动中,我和我的学生所表演的节目都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赞赏,并多次获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新时代我国教育赋予的新使命,我将努力坚持走下去。</p> <p>领导亲临杨大勇老师下榻的宾馆看望慰问</p> <p>  几十年来,我真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岗位、热爱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无比神圣。凭着一个儿时的梦想,一颗热忱、执著的心,追求着教书育人的快乐与成功。无论是平静、坎坷、不幸、荣誉,我都依然坚定、从容。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要把绚丽的青春时光毫不保留地献给乡村的教育事业。一心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提高农村孩子的素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为了边远农村的孩子不失学,我翻山越岭走遍地堡村的家家户户,为的就是每个孩子能够正常入学。有些学生因家庭贫困买不起学习用品,我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学生购买,我还先后支助该村梭溪组的杨晓玲、杨艳琴两名同学读完大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工作中,我用爱和一颗朴实的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2017年下学期,有个叫杨峰(化名)的学生,家庭十分贫困,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妈妈又离家出走,爷爷腿脚不便,奶奶早已经去世……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为了帮助这位学生,我与中心校的领导联系倡议全镇老师举办了一次爱心捐助,共募集到四千多元钱及学习生活用品。并在本校组织学生成立了“爱心小组”,安排学生轮流帮助他。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不但帮助杨峰同学从家庭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也让其他学生学会了团结互助、奉献爱心。在教学上,我踊跃参加中心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并阅读相关教育杂志,积极投身教研教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学会学习。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常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精讲多练,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疑难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我带的学生肯动脑,学得轻松愉快又有成效。我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班级建设抓得实也抓得细,班风良好,学风扎实,几乎每个学年被评为“先进班级”。</p> <p>  有人问我:“30多年你都在各个教学点之间辗转工作幸福吗?都没想到要调到中心校去?”我毫不犹豫地说“人多一点欲望就多一点痛苦,也就多了一点自身的折磨; 少了一些欲望就会多了几分的幸福,勤恳工作,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自然就会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就是最大的幸福……”。30多年来,我默默地守候着农村留守孩子的校园,一往情深付出自己博爱的情怀。为人之子,为人之师,为人之夫,为人之父,用自己的付出担当一切,正如鲁迅先生在《热风》里所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每一个教师其实就是一点光,我深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没有一个个乡村教师的长期坚守和付出,又哪来大山里孩子们的欢声和笑语。自己的坚守,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能给家长带去一份安心,我就觉得心满意足了。</p> <p>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留下了我的一个个印记,也是我坚守的见证。2012年9月,我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2013年4月,自己负责的地堡教学点被免费午餐基金管理委员会评为“优秀等次”;2014年9月,被评为“县营改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19年和2020年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为了山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我一生扎根山区,用爱坚守,“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我的人生信念和执着追求。</p> <p>  守住一颗心,淡泊功和名。我从内心深处认识自我,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促进自我发展。在乡村教育这片多彩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积极探索,快乐生活,开心工作,让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让每一朵鲜花灿烂绽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