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次测试两个班级的学生全员参加(三三38人,三四37人,共计75人),90分以上两个班级分别是21人、16人;80-89.5分两个班级都是8人、13人;60-79.5分两个班级分别是7人、6人;60分以下两个班级都是2人。</p><p>一、试卷题量适中,难易程度合理</p><p>(1)内容全面、重点突出</p><p> 测试内容第一至五单元,所检测的都是课本上所教的,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没有一项内容偏离课本,从形式上来看,每个大项的试题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整个卷面,有最基本的基础题,也有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及综合能力的应用题,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p><p><br></p><p>(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p><p> 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p> <p>二、考生答题情况</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一大题(填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失分原因(4处)及采取措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①第二小题的第(4)小题“唱一遍《生日快乐歌》大约需要15(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失分的原因:没有认真读题,把“唱一遍”理解成唱一首歌,但是唱一首歌的时间大约是三分钟,而不是15分,错误原因除了没有认真读题外,对15秒和15分的时间认知,还是比较模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措施:课堂上让孩子们讨论15秒和15分能干什么事情,进而体会15秒与15分的区别,建立时间观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②第(5)小题,“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高7(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分析: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长城的高度平均为7.8米,所以这个应该填“米”,部分孩子填的是“千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错误的原因,是对7米和7千米,这两个长度概念认识比较模糊,也可能是孩子没有去过长城,实在想象不出来长城的高到底有多高,家人们可以趁假期带孩子多出去走一走,孩子就可以见多识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措施:课堂讨论7米有多高,7千米有多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③ 第4小题,“昨天妈妈在抖音里发了一个小雯主动做家务的短视频,今天查看了一下,有531人点赞,108人转发,点赞和转发的大约一共有( 640)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分析:本题中的关键词语是“大约”,求点赞和转发的近似数,部分孩子对“大约”不够敏感,计算的还是准确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措施:一看到关键词“大约”就圈起来,先想一想是估算,还是精确计算,然后再做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④ 第7小题“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增加154,另一个加数不变,他们那么它们的和会(增加154或者多15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分析:有的孩子括号里只填的“增加或者多”没有写出具体增加的数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措施:引导孩子们读题要读完整,写出答案后,再读一遍题,看是否符合数学逻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大题(判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失分原因及措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①再减法算式中,差比被减数、减数都小。( 错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失分原因:没有全面的思考,没有举例说明就把答案写上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分析:差可能比被减数小,也可能和被减数相等,比如:0-1=0;差可能比减数大,也可能比减数小,还可能和减数相等,比如:6-4=2,6-1=5,6-3=3。</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措施:引导孩子对判断题要全面思考,举例说明,如果能举出一个例子,推翻这句话,说明这句话就是错误的。</p><p><br></p> <p>第三题(选择)</p><p>失分原因:</p><p>①估测(长度单位)</p><p>一个长2分米6厘米,宽1分米8厘米,厚6毫米的物体,它可能是(A手机 B数学课本 C课桌)</p><p> 学习时对物体进行了实际测量,但是未加入大量的估测练习,今后重视估一估物体的长、宽、高、厚……的教学。</p><p>②和倍</p><p>红红和小强共有20张卡片,红红说:“小强的卡片是我的3倍”,红红有( )张?</p><p>A3 B4 C5</p><p> 关于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学生整体掌握不错,所以和倍、差倍属于适当拔高练习,都是借助画线段图加以理解(红红1份,小强3份共20张)另外,关于选择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可以把三个答案都试一试,是否刚好20张。</p><p><br></p><p>第四题(算一算)</p><p>失分原因:</p><p>①估算,没有看清加、减符号的</p><p>②按顺序排列(长度单位、质量单位)</p><p>统一单位后再比大小</p><p> 措施:可以把相邻的两个单位换算成统一单位比大小,降低难度;写一个划掉一个,避免漏写。</p><p><br></p><p>第五题(画一画,填一填)</p><p>失分原因:</p><p>①计算经过时间</p><p> 措施:</p><p> 方法一:数一数钟面上经过了几大格</p><p> 方法二:结束时刻—开始时刻</p><p>②认钟面时刻、画钟表时刻</p><p>难点:理解时针和分针在同时转动(如:9:40时针已超过钟面上数字9,更接近10)</p> <p>第六题(应用题)</p><p>失分集中在以下两道题:</p><p>1、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500米,他每天步行去学校,一天要走两个来回,小明上下学一天一共要走多少千米?</p><p>失误原因及措施:</p><p>此题的失误原因有二:①对于“两个来回”这个词语不理解,首先是“两个”,其次是“来回”,这一板块的短板,会在后期借助画示意图来再次进行补救。②要求单位变成“千米”,而孩子们却想当然的忽略了此处的要求。</p><p>2、一名老师带19名学生租车去植物园游玩,小车限坐4人(不含司机),每辆8元,大车限坐6人(不含司机),每辆10元。</p><p>①怎样一次将他们送到植物园且没有空座位,请写出两个不同的租车方案。</p><p>②租车最少需要多少钱?</p><p>失误原因及措施:</p><p>此题的失误原因有三:①“不含司机”,很多孩子却理解成了司机包含在内。②在列方案时,运算出错,造成失分。③租车费用最少,在计算时,大小车的费用没找准,从而失分。</p><p>这类题背后的实质是( )×4 +( )×6 = 20,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就行。这样的列方案问题是三上的难点,需要后期不断的巩固,勤反复以解惑。</p> <p>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p><p>1、学生的口估算能力有待于加强,提高估算意识。</p><p>2、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p><p>3、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要在今后的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5, 231, 202); color: rgb(25, 25, 25);"> 期中考试已经成为历史,一张试卷能够说明一些孩子近期知识掌握的情况,但是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希望家人们和孩子理性分析试卷,找出失分原因,查漏补缺,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为孩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我们共同帮助孩子,让孩子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