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名家授课</p> <p>名家授课</p> <p>名家授课</p> <p>非遗加速度”——淘大联姻天大 数字化让布老虎、雕塑技艺“活”起来。</p><p>让非遗传下去,让文化火起来。10月16日下午两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布老虎制作技艺、雕塑制作技艺)高级研修班”在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园举行开班仪式。</p><p>开班仪式上,天津大学人文社科处人文教育项目主任刘娜教授代表天大社科处发言,她说:"天津大学非遗研培已经成功举办了四期,传承人就像星星之火,把在天大所学的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增强了传承的活力。希望此次非遗研培工作再接再厉,充分体现天津大学新文科发展的特色,全面提升传承人实践能力与传承能力。"</p> <p>2020年10月17日,淘宝大学认证讲师、十四年淘宝商家、海尔电商平台运营顾问、新零售系列课程开发人员王鹏在天津大学42斋1号楼2楼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新视野——‘非遗’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的讲座,天津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布老虎制作技艺、雕塑制作技艺)高级研修班的全体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p> <p>跟往届不同的是,在今年的研修课程中,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团队、银泰直播团队将带来电子商务、衍生品开发、内容运营&IP打造、淘宝直播营销等全新的课程,对布老虎制作技艺、雕塑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与实践活动。</p> <p>10月18日,淘宝大学认证讲师、十四年淘宝商家、海尔电商平台运营顾问、新零售系列课程开发成员王鹏老师继续开讲,带来了主题为“新工具——淘宝直播助力‘非遗’流量变现”的精彩讲座。王鹏老师主要从“淘宝直播背后的商业思考”、“直播前的准备工作”、“深刻洞察观众的消费行为”、“打造直播前的内容设计”、“开启我们的主播生涯”、“优化直播技巧助力提升效果”和“广义直播平台的影响力”几个板块分别展开。</p> <p>10月19日,淘宝大学认证讲师、内蒙古扶贫办信息中心数字经济顾问、阿里巴巴商学院创业中心导师陈林在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园第五会议室带来了“‘非遗’——高端IP的互联网再包装”的精彩呈现。</p> <p>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内容专家杨树带来了“内容运营与IP打造”的内容分享。杨树老师谈到,这是一个内容商业化的黄金时代,不同年代的人拥有不同的购物观念,年轻人更关心风格,他们购物的流程大多是先种草再下单。我们要寻找打动年轻消费者的利益点,让年轻人先知道非遗的魅力,用相对实用的方式让年轻人了解非遗。</p> <p>陈林老师概括了社群经济时代的6个商业趋势及应对措施:一、用户“智造”产品的时代,让用户参与需求;二、人人可参与的众筹商业,消费者转变角色为创新商业的推动者和投资者;三、基于粉丝的社群经营,用社群去定义用户;四、实时响应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五、匹配情景、触发用户的情景营销;六、线上线下结合,打破边界的用户协同。陈林老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社群经济时代保持社群营销能力以及利用新思维来售卖产品的具体方法。</p> <p>10月21日。导师陈林在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园第五会议室带来了“小程序—电商平台的第二赛道”的精彩课程。</p><p>细致地讲解了关于平台如何快速增粉的问题,提出要运用直播效应,结合网友心理,采用创新直播方法,来吸引大量粉丝。陈林老师带来“小程序——电商平台的‘第二赛道’”为主题的课程。此次课程分为五大板块:连接新老客户,扩大用户圈层;拓展新链接,养成用户习惯;构建新策略,提升用户转化;抢占新渠道,引爆用户复购;分享新思路,超越用户裂变。陈林老师运用各种营销实例给学员进行讲解,内容轻松且易于理解,同时抛出思考题,使大家积极融入到课堂中,踊跃思考新时代非遗产品的销售方式。</p><p>陈林老师紧紧围绕“小程序”这一新兴渠道,向大家讲解了销售策略,促进买卖双方的相互交流,从而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推动转化非遗产品的销售路径和对象以及一些销售新思路。</p> <p>银泰商业品牌总经理吴嗣川向学员们介绍了银泰百货公司成立与发展的过程,并提出如何让自己人体会直播、找谁做直播、如何打通直播链路等选择题,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学员们代入银泰发展的情境之中,使学员们仿佛亲身体会到了开展直播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抉择。吴老师特别强调:“有时我们设立的目标可能是高不可攀的,但是尽管树立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我们也会努力去达到如此高度,创业维艰就是这样的。”</p><p><br></p> <p>银泰商业直播事业负责人朱伊珉老师带来了一堂直播实践课,讲座主题为“快速策划你的直播”,为大家详细讲解策划一场直播所涵盖的工作内容。朱老师在讲座中讲解了不同的直播模式,提出直播内容的建构需要迎合年轻人的心理。与此同时,在直播时还需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将自身优势与想突出的内容相结合,制造直播亮点。朱老师还对做直播时如何体现专业性、如何提升吸引力、如何出圈等问题进行了讲解。朱老师谈到,直播内容可以打破大众对非遗文化的刻板印象,贴上时尚的标签,还可以关注非遗背后的情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p><p><br></p> <p>银泰好物推荐官、自营主播何雯予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主播技能重点”直播实践课,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直播的具体技巧。作为一个主播,何老师从自身直播经历出发,紧密结合自身经验,从直播间规范问题、主播准备工作、助理准备工作等几个方面,全面地讲解了直播时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何老师还建议学员们在开直播时要注意服饰、灯光 、镜头、直播环境等问题,给观众更好的观看体验服务,同时以高品质的直播内容吸引观众。</p> <p>10月23日,来自淘宝大学、习乐二十余年、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八音”传承人韦利斌先生、曾公派至多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朱子老师开展了关于“非遗直播怎么做”的直播实践课和现场教学演示。</p><p>讲座由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马知遥教授主持。他指出,在当今的商业化时代,非遗传承人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需要在新时代实现角色转型,在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获得独特优势与竞争力。</p><p>围绕马知遥教授提出的话题,朱子老师开始了讲座。他认为,2020是特殊的一年,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有的发生都是打破。他从故宫文创故事入手,表示当今是互联网全面覆盖时期,非遗人迎来“三浪叠加”的时代。信息传播经历了“文字化——图文化——视频化——直播化”四大发展时期。目前,直播红利期仍然存在,只要找到规则,任何时候都为时不晚。</p> <p>23日下午,朱子老师在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园第五会议室继续授课。他首先对互联网大数据进行了简单分析,从“讲好非遗故事”、“如何做好‘引流视频的IP策划’”、“直播脚本参考”等几部分进行了讲解,之后他将直播主动权交到学员手中。学员们分组演练,每组设置“主播”、“助播”等不同角色,利用提供的道具和设备进行实时直播。现场气氛欢快,学员们积极投入。许多学员表示这是“第一次”真正尝试网络直播,充满了新奇与激动。</p> <p>10月24日,国家一级美术大师、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彩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逯彤先生。</p><p>逯彤先生首先讲述了泥人张的传承历史。泥人张彩塑是举世闻名的民间艺术,从第一代艺术家张明山至今已相传六代。逯老师讲到泥人张起初是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延续父传子的传承方式。到了新中国前夕,经济凋敝,张明山的后代为了养家糊口纷纷改行,后来泥人张第三代传承人张景祜在天津建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开始招收外姓学员,打破了父子相传的传统使"泥人张"的技艺不拘泥于一家之手,发展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196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泥人张彩塑展盛况空前,郭沫渃即兴赋诗:"用泥造人首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逯彤先生称,他于1960年进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师承天津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是泥人张招收的第一批外姓弟子之一,至今已从事彩塑艺术60年。</p> <p>逯彤先生首先讲述了泥人张的传承历史。泥人张彩塑是举世闻名的民间艺术,从第一代艺术家张明山至今已相传六代。逯老师讲到泥人张起初是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延续父传子的传承方式。到了新中国前夕,经济凋敝,张明山的后代为了养家糊口纷纷改行,后来泥人张第三代传承人张景祜在天津建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开始招收外姓学员,打破了父子相传的传统使"泥人张"的技艺不拘泥于一家之手,发展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196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泥人张彩塑展盛况空前,郭沫渃即兴赋诗:"用泥造人首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逯彤先生称,他于1960年进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师承天津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是泥人张招收的第一批外姓弟子之一,至今已从事彩塑艺术60年。</p> <p>10月26日,上午由姜栓兰先生授课,课程分为津派花鸟玉雕的传承、特色、历史渊源、翡翠种类及作品的设计五个部分。姜先生倾情讲述了购买玉雕原材料—翡翠的亲身经历及选料经验。他作品选料时必亲自奔赴腾冲、瑞丽等地,亲力亲为的精神值得尊敬。</p> <p>10月26日下午由王树元大师的弟子吴明松先生授课,吴先生首先向大家展示了王树元大师的介绍视频,向学员们展示了王大师独创的镂空木雕手艺,也展示了天津北派木雕的精湛技术。王大师的“一体多层”镂空木雕作品打破了传统木雕平面约束,以国画章法构图,内容丰富生动、布局错落有致,突出了作品的立体感,被誉为“立体国画”。雕刻过程中,他坚持使用手工刻刀,以保证作品的完整、精细。</p> <p>10月27日王希伟先生首先分享了玉石与巴林石的设计工序。他指出,玉石与巴林石设计首先需要因材施艺,根据材料的长宽高定题材;随后以题材为基础进行圆雕,浮雕,线刻的推深浅定位;继而兼顾实用性进一步确定作品内容上人物与场景的定位和前后左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完成作品制作的制佃工艺;最后对完成的作品进行抛光配坐。其间,王希伟老师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大量的经验与感悟。王希伟老师指出,中国的制玉文化是一个活化石,是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所不可缺少的原创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保证。</p> <p>10月28日,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一代“针神”沈寿第四代传人姚惠芬在国际教育学院留园第五会议室亲临授课。姚惠芬老师首先介绍了苏绣的传承历史。她指出,苏绣在元代时技艺就已十分精湛,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苏绣已广泛流传并有“家家有绣绷,户户在刺绣”之称。随后,姚老师以《人物花鸟册》、《杨守玉·少女像》、《双面三异绣·侍女》、《四美图》、《骷髅幻戏图》等苏绣代表名作和自己的作品为例,向学员们说明了苏绣的乱针绣、简针绣等技法,并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了骨洞针、打籽针、散套针等苏绣针法。</p><p>姚老师提到,苏绣创作一般有七个步骤。首先需要设计画稿或者选取名家稿件形成绣稿,然后根据绣稿的色彩去配色线,挑选好适合绣稿要求的各种颜色及粗细的丝线后,再经过选刺绣底料、上绷架、勾画绣稿、刺绣、装裱等几道工序便可制作出一副完整的苏绣作品。</p><p>在谈及布老虎工艺与苏绣元素结合时,姚惠芬老师强调:“首先一定要保持布老虎的一些特色和民族元素,然后再借鉴和学习苏绣的一些技法。借鉴时也不能一味地去学苏绣,苏绣学得越像,自己的东西凋落得越快,所以一定要保持自己原有的特色。”</p> <p>10月29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美国墨海德大学荣誉教授赵世勇亲临授课,课程题目为“文创整合与传播”。赵世勇老师首先抛出一个观点,即“这是一个越来越看不懂的世界”,后以“答案奶茶”这一产品的出现引出今天课程的第一个论点:“在小趋势中寻找慢变量。慢变量是大方向,小趋势是快引擎。”随后以自己访问女儿QQ空间的亲身经历,向学员们说明,我们处在一个“年轻”在教育老一代的后喻文化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即是话语权的更迭。在这样的时代里,合作是共同强大的开始,无论我们做什么产品,要让它变成与“年轻”的合谋,因此要为你的产品找到趋势、行业、技术、模式、玩法、内容、标准的接口。赵世勇老师以此引出了今天课程的核心观点:找到三个接口。</p><p>他指出,第一个接口是技术实现接口。互联网已经把社会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如何填充灵魂,技术变量将成为未来消费产业变革的“新动能”。第二个接口是场景应用接口,要不断创新改变用户习惯的社交场景,这首先要求做到垂直社交场景,在细分领域抢占资源连接的制高点。</p><p>最后一个接口是传播资源接口。线上传播形式资源多种多样,如与虚拟IP合作、短视频合作、H5合作、整合营销合作、图文合作等等。</p> <p>10月30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李志刚在。课程从雕漆技艺、雕漆发展历史、个人经验心得三个方面展开。大漆在我国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期大漆已经存在。完整雕漆的流程包括采漆、制漆、作地、髹漆、设计、雕刻、烘干、磨活、抛光。采漆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一般在三伏天采漆,“百里千刀一斤漆”。髹漆非常耗费时间,北京地区一般一天只能光一层漆,而1毫米的漆层,需要20层左右,大约需要20天。雕刻是雕漆的核心部分,分为上手和下手,上手是指雕刻图案的主体部分,有剌、起、铲、片等技法,90度垂直往下剌出线条是雕漆的基本功,下手是雕漆工艺最突出的特色,非常考验耐心,包括锦纹、勾活、回纹等技法。</p> <p>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美国休斯敦中国艺术中心客座教授江再红大师。课程分为湘绣历史溯源、湘绣针法、作品赏析、国内外交流与媒体报道四个部分。湘绣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向世人展示了大量的湘绣文物,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到了清代后期,湘绣形成了自己的工艺体系,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手工艺品走向市场。</p><p>汉代马王堆文物出土震惊世人,其中绣品众多,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江老师仔细讲解了部分文物的图案和不同的绣法。其中《T型帛画》金鸟镶嵌期间,与八个小太阳共同构成九日图,既有现实主义内容,又极富浪漫主义想象。糅天上、人间、地下于一体,熔传说、神话、现实为炉,是我国美术史上极为罕见的杰作。马王堆所出土的绣品,颜色舒适协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马王堆文物艺术大多高于那个时代的审美,以此为例,我们现在创作艺术品,不要被主流审美所束缚,一定要开阔思路,打开我们的眼界,即使现在不被关注,但是金子总会发光。湘绣传统上有72种针法,分平绣类、织绣类、网绣类、纽绣、结绣类五大类,还有后来不断发展完善的鬅毛针以及乱针绣等针法。湘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湘绣以画虎闻名,采用多种针法来表现老虎不同形象和质感。例如鬅毛针就擅长表现粗、硬、中等偏长的毛发,花游针适合表现动物长、细、软之毛,将老虎表现得活灵活现。</p> <p>11月2日,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俞风雷。</p><p>课程分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大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思路与看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保护四个部分。俞老师首先介绍了天津大学法学历史。百年前的北洋法学培养了张太雷、赵天鳞、徐志摩等海内外知名人士。1994年,天津大学法学复建。2015年建立法学院后获得了新的发展,确立了以科技法、知识产权法研究为主的发展方向。俞老师说到,希望大家能够继承北洋先贤的遗风,在天津大学真正有所收获,这比单纯拿到一张结业证书更加重要。俞老师围绕“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性质与特征、主体与客体向大家进行了知识讲授。他强调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保护的是“智力成果”,而并非大众理解的“想法或知识”,传统上包括专利、商标和版权三个法律领域。随后,俞老师对知识产权与民法的关系、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区别,知识产权的特点及知识产权的主客体等内容进行了解读。俞老师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现象严重,传承难以为继,保护过程中还有一些功利主义的错误观念倾向。俞老师尖锐地指出,政府部门的缺席、资金技术的匮乏、观念的滞后以及法律保护依据的缺乏,都是非遗保护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没有获得足够重视,相关法律文件也非常少。俞老师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围等内容。俞老师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几种类型,具有活态性、传承性、民族性等特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除了动态保护,还有一些静态保护的方式,例如制作产品商标等。俞老师就如何保护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技术进行了讲解。他指出,要时刻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创作初期就保留手稿、视频、图纸等,作为保护技艺的证据,呼吁大家要利用好国家法律行规,积极争取著作权等应有权益,但在改编已有作品时,一定要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此外,俞老师列举了商标注册应具备的条件,提醒可以将自己创作的新颖实用、富于美感的外观设计申请专利,但不要擅自盗用知名商标。</p> <p>11月3日,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知遥教授在国际教育学院留园第五会议室和天津大学23教316教室亲临授课,天津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布老虎制作技艺、雕塑制作技艺)高级研修班的全体师生和一百余位天大学子共同参与。马知遥教授提出,“非遗保护的初衷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不能丢掉自己当地文化的特色和丰富的地方色彩。大家可以在技术上相互借鉴但是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内核,非遗文化一旦走向同质化就违背了我们非遗保护的初衷。同时,大家还要注意,在借鉴时自己要有一定的创新,不能将别人的创意原封不动地拿来使用,这会涉及到侵权的问题。“非遗保护最关键的是保护传承人本身,非遗都是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因此所有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都要通过传承人来实现。”因此马教授在课堂上抛出了几个问题,涉及国家非遗保护政策对传承人的影响、传承人身份申请事宜、传承人非遗事业发展现状、天大非遗研培计划的优缺点、传承人们对研培计划的建议等多个方面。马教授本次授课从问题入手,带动学员们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并通过与学员们深入对话,讨论了很多非遗保护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与现象,引发了我们对非遗保护问题的进一步思考。</p> <p>布老虎班的传承人们向在场学生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及寓意,传承人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一一介绍了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每位传承人的布老虎都具有地方特色,具有不同的吉祥符号和寓意。</p> <p>传承人李安玲 现场介绍了关于枣庄虎的历史和故事。《枣庄虎》传统枣庄虎以山东大汉的面貌呈现,其特点有大桃的双耳、通天的长尾鱼鼻子、上下交叉的大獠牙。田间访问八十岁以上老人说:“老虎的大獠牙是用来锁住邪恶的,坏事进不来,坏语出不去,王字放在通天鼻子上是说顶天立地的才是大王”。枣庄虎外观昂首挺胸,双耳直立,鼻梁通天,祥云大口紧锁,獠牙凶猛交叉。</p> <p>11月4日,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周雅琴老师。周老师带来了“文创思维与创新设计”的课程。强调了前期的大师课程和淘大系列课程对于学员们的重要性,用“非遗资源开发与设计的问卷调研”方式快速找出学员们当下的“痛点”与急需“破题”的点位。在了解学员目前真实情况和困惑后,周老师说,每个非遗传人都是深藏不露的“宝藏”个体,她鼓励各位学员要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发掘自身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而要想将自己打造成“宝藏系”,文创思维是切口,设计方法是路径,这就关系到视觉图语的提炼与思维方式的训练。周老师用关系图分别解释了“手、守、技”之间的技术关系和“艺、美、意”之间的文化关系,着重讲解了在手工技术方面的“无法替代性”和工艺方面的“审美价值体系”。平台和口径对非遗文化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建议学员们实时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用参加专业论坛、文化沙龙、文创设计周等方式,对接更为专业的资源,给自身发展空间打造出良好资源环境。</p> <p>天津大学学习花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