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我家

娜子

<p>  我一直很喜欢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主持的“诗词大赛”和央视的“经典永流传”传唱节目,每当节目中吟诵古人的智慧精髓,自己也内心荡漾。打造“书香榆阳”的活动在我们身边已经开启了好几年,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在我和我的家庭里开展。今年小儿踏入幼儿园,在小二班姚老师的动员下,开展亲子阅读互动活动,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一起感受书籍带给孩子和家庭的变化。借着这股东风,我和娃一起捧起了书本,一起走进古诗词诵读,一起开启了我们的亲子阅读。</p><p> 家里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宝宝阅读的书籍,我们锁定了《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笠翁对韵》这三本。刚开始,孩子的学习劲头十足,我教了他几遍《咏鹅》,他便滔滔不绝地背诵起来,还饶有兴趣地说真好听。毕竟古诗词对于这个年龄的他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不要求他明白其中的意思,只是单纯的背诵,渐渐地孩子在不明白中学习,他的兴趣也有所减弱。背诵了一段时间,学习进入瓶颈期,每教他读一句,他总问妈妈这句什么意思,而且重复的多了,孩子有些厌烦,记忆的速度也大不如先前。</p><p> 看来得改变战术了,我试着给他讲诗句的大意和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孩子又好像感兴趣了,但是也是有所选择,我发现他喜欢边塞诗,老是问将士,打仗一类的话题,于是我们娘俩一起背诵了《前出塞》、《塞下曲》,简单的让他明白战争带给我们的伤痛。其实诗句对孩子来说是次要的,我发现他每次读这两首诗的时候,总是关注书中的插图,将军拉弓射箭,驰骋疆场,刀光剑影的场景比诗句更有吸引力,他在是懂非懂中好像能明白点东西。孩子自上幼儿园后,每天回家总是能提到他的几个“好兄弟”,看来朋友带给他的快乐远远超出我们大人。抓住他和朋友的友情,我告诉他李白就是一位很注重友情的诗人,他写给朋友的送别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你想不想学,就这样鼓励下这两首诗也轻松的拿下,而且孩子最喜欢吟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着他的小表情,好像是懂非懂,但是真正教会他读这两首诗的是他的好兄弟。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总会问妈妈你今天想我没有,我在幼儿园里可想你了,我也顺势说想你了,我也可想你了。每天短暂的分开,会让孩子的内心有这么大的起伏,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所在。我教给他一首思乡诗《静夜思》,我告诉孩子,李白想念故乡会“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你想我的时候怎么做,他小脑瓜歪着说,能不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想妈妈”,我笑着说妈妈晚上没和你分开过,白天在幼儿园里抬头能看见月亮吗?他又若有所思地说白天抬头看见的是太阳,能不能说“举头望太阳,低头想妈妈”,我高兴地说你比李白都厉害,你也会写诗了。虽然孩子的创作肤浅,只是凑事物,但他明白了诗的内涵,是一首思乡诗。只要想念妈妈,就可以吟诵这首诗。</p><p> 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读诗,诵诗,吟诗,孩子爱上了古诗词,总能在玩耍的时候吟诵几句他喜欢的诗句,这不是强迫他背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了。在学诗的过程中,我也深感国学精髓的博大精深,自己素养有限,要让孩子有一碗水,我需要长流水来补给。我也是在摸索中前行,不知自己这样做是否妥当,是不是在揠苗助长,但我深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愿意和我这样做,我会一直努力陪伴下去,我只是送给孩子“敲门石”,真正意义的学习还要靠孩子自己。</p>

孩子

幼儿园

吟诵

古诗词

妈妈

背诵

诗句

这两首

举头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