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七(29)班 王玺为</p><p>“我一直认为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在时代里总会有一些卓然的人,就好像山林无论如何变化,在山林中总会有一些清越的鸟声一样”,这是林清玄散文《家家都有明月清风》中的一段话,是林清玄对他所见的奉茶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的一种感慨,而我便想做这样的人,像他那样生活。</p><p>在烟尘滚滚的尘世,人人把时间看得非常重要。山脚的一桶水为来往行人备好一份温暖,而山顶出现的一桶茶则为游人送来清凉。山脚山顶,一冷一热,一茶一水,旁边还都放有一次性的茶杯,这便是奉茶人的杰作。</p><p>我想向他那样生活,那两桶才能体现出他一颗炙热的心,我相信那绝不是一次两次,也绝不是临时起意,更不是受他人命令,那是种发自内心的善举,是种趋于自己心境的奉献。</p><p>我希望在我大了之后,不受金钱的影响。有着“饭疏食,饮水”的不改其乐;有着“曲肱而枕之”的安贫乐道之意;有“不义而富且贵,与我于浮云”的抛除名利诱惑的君子之势。我想,一人幽居竹林,隐于世,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为自己带来一份安宁、愉悦也是挺美好的吧。</p><p>我曾将自己想像那位奉茶人一样生活的想法告诉他人,有人理解,有人嘲笑,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道出了其中的关键:钱。</p><p>我后来想:奉茶人和钱有何关联,才发现为何世间少有“奉茶人”,他们可能儿时都有如此的梦想,都有如此的想法,可却一一被现实击倒,他们曾说想安贫乐道、为他人做贡献,可谁能在自己贫困之际不去羡慕旁人过的奢靡生活。</p><p>我之前仅活在梦想之中,没有看到现实的本质,现在我看清了,也想明白了:钱并不是肮脏之物,它并不一定会污染心灵,使人不得静心。但要看人对待它的态度,有人视“金钱如粪土”;有人“爱财如命”;有人用它享乐;有人用它回报社会。虽不是奉茶,但有奉茶之意,给生活贫困之人送去些柴米油盐,去资助贫困生上学,不也是种奉献吗?</p><p>似乎我向往的并不是她那种为人奉茶的生活,而是在生活中拥有奉茶人的精神:在这世态炎凉的世道,少有人顾及他人,少有人不计回报、不记功名地去奉献去给予,奉茶人便是这其中少有的人,他行走于乱世不乱于心,生活于嘈杂心仍静。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奉茶”精神,也愿这份奉茶精神代代相传。</p><p>让我永远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在热恼中得到清凉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