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0月13日晚上,我从手机上看到消息,强调海军陆战队是两栖精锐作战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要努力锻造一支合成多能、快速反应、全域运用的精兵劲旅。</p> <p>令我这个退休的海军老文化骨干特别高兴的是消息还提出,要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兵种文化,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把部队带得虎虎生威!第一次明确提出:打造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兵种文化!岂止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兵种文化?举一反三,其他军兵种,都因为担负不同特殊的使命而各自具有极其鲜明的特殊性,都应该打造自己的特色兵种文化啊!</p> <p>说起来,我和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兵种文化有着不解之缘!1997年,当时我是海军航空兵机关的文化科长,因为在海军业余文化上得了些成绩,有领导就鼓励我“你已经不是海航的,你是海军的!”于是年轻的我膨胀了,竟然跨界到当时在广东的海军陆战队去体验生活。我去了整一个月,而且在陆战队军中之军钢中之钢的两栖队,也就是蛙人侦察大队,从此和海军陆战队结下不解之缘!</p> <p>一个月我收获满满,满的一生受用不了!三个最大收获,一是军人之间真正的爱,也就是军人之间的爱,不应该是建立在和平时期的你好我好之上,而是应该建立在平时就想着将来在战场上对方能战胜敌人能作为胜者强者活到最后!(绝不是指责现在某些为了不出问题而放松对战士管理要求的“稳定”做法)二是军人应该在越来越好的和平环境下没苦找苦吃!三是军人为战而生,一切应以在未来战争中绝对胜利为和平时期衡量事物标准。在陆战队你经常可以听到官兵们说:打仗时你怎样?在陆战队,没有战斗力,你绝对没有说话资格,因为打起仗来你可能都没有生命了好说什么?可以说这三个收获影响了后来的所有文艺创作。</p> <p>回京以后不久,我就创作了反映海军陆战队野外生存训练的小品《第八天》,开始叫《一箱方便面》。第二年恰好海军举办小品创作培训班,我带作品参加,经过反复修改和排练,《第八天》参加海军小品大赛获得一等奖。</p> <p>同年,《第八天》参加全军业余文艺汇演获得三等奖,参加全国央视小品大赛获得一等奖。海军陆战队两栖队女兵中队队长杨世敏亲自参加表演,和男演员马建华双双荣立二等功!</p> <p>2003年,海军机关责成我负责牵头创作组织海军参加全军业余文艺会演的节目,我“以权谋私”,策划创作了反映海军陆战队女兵顽强训练风采的歌舞《蓝迷彩》和小品《睡觉》。小品《睡觉》描写陆战队员因为有的队员不适应野战环境休息不好削弱精力影响战斗力,主动到海边训练野战环境下能够睡好觉的故事,并根据我多次在陆战队体验生活总结提炼出小品中“第一不是胜利,第一只是成绩”的更高标准训练要求口号。</p> <p>歌舞《蓝迷彩》邀请当时海军陆战队女兵中队分队长孟秋贞带着5个女队员参加演出。排练初期,为了让演出队员们感受到真正的海军陆战队精神,我有意安排孟秋贞带着队员给大家表演了她们日常的队列、武术、倒功等训练科目。表演结束,演出队员们正在嘘嘘不已热泪盈眶五体投地,没想到孟秋贞因为表演中有瑕疵而“惩罚”5名女队员跟着自己围着操场跑圈,演小品《睡觉》的马建华赵志国范建亭等几个男演员毫不犹豫“自不量力”的跟着跑起来,没两圈就被刚进陆战队一年的女队员远远拉下,不得不“投降”服气了。真陆战队女队员给舞蹈队员带来海军陆战队的“魂”,舞蹈队员让真陆战队女队员更加飒爽英姿!</p> <p>最让我欣慰的是,2004年,海军在浙江举办一场级别最高的重要文艺演出,海军首长和机关领导亲自和我面谈,把总导演的任务交给了我,而在这场演出当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同时观看了晚会,晚会重头节目就有《第八天》。</p> <p>当年11月,我在央视《梦想剧场》栏目策划了“海军陆战队女队员专场”,当时的海军陆战队“小宋祖英”,分队长宋丽娜带队参加。宋丽娜讲述了她新兵时期,妈妈为了让她闯过新兵训练最艰苦的阶段,给她寄糖,让她每天吃一颗,把当兵的苦作为将来的甜来看待的故事。(遗憾当时没有手机没有留下梦想剧场的图片)</p> <p>2005年,又创作了反映海军陆战队野外生存的第二个小品《俘虏》,剧本创作上没有突破《第八天》的水平,但是陆战队“小宋祖英”宋丽娜亲自表演,在小品中和马建华扮演一对已经明确恋人关系的陆战队干部,讲述了在野外生存训练抓俘虏中,女友“不幸”抓到了“男友”的尴尬而又感人的故事,获得了全军表演一等奖!</p> <p>2011年初,当时的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陈俨将军邀请我到南海创作《南海组歌》,陈俨将军是在西沙结识的好大哥好战友好朋友,虽然当时我刚做完膝盖关节镜手术,还是在老伴的搀扶下,和海政文工团创作室的好朋友胡小环刘可欣赶赴南海,我有幸再次走进海军陆战队。再次被陆战队员的背水攻坚精神感动,一夜没睡,连夜编出反映海军陆战队“蓝梦合唱团”的宣传片《硝烟里的歌声》!</p> <p>2012年上半年,南海组歌《英雄舰队向大洋》创作、谱曲结束,由海军陆战队一旅的“蓝梦合唱团”和164旅的“雄狮合唱团”担当合唱队伍。6月在南海舰队刚刚落成的多功能礼堂成功演出!</p> <p>说起南海组歌《英雄舰队向大洋》的排演,我有三个事情印象最深。</p><p>一是陆战队员合唱,高中低音分部绝对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被别人带跑调,后来我感悟到,这是因为陆战队员日常训练锻炼出来的超人的执行能力和顽强意志所致,目的在心,干扰全无,直奔胜利!</p> <p>二是演出时两个合唱队将近200人,分别在舞台两侧轮流上场,关键是根据合唱歌曲内容队员要不断更换服装,怎么办?没想到我召开协调会是两位陆战队带队领导几乎异口同声,这对我们陆战队来说根本不叫事儿,请放心吧!果然,演出时舞台两侧分别整整齐齐摆放着队员们的背囊,更换服装井然有序。不依不靠,自动主动,单兵过硬,集体有素。什么叫素质?这就叫素质!</p> <p>三是排练组歌当中的《潜艇出航》,设计合唱表演动作时,我想用穿着作训服的队员们或深蹲、或马步、或弓箭步,用不同高度组合成潜艇舰桥造型。《潜艇出航》演唱前后要6分钟左右,我担心他们坚持不住,想改队形,没想到队员们毫不在意的说6分钟算什么,就这么干!不管排练还是演出,几十名队员保持造型姿态,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沉稳的抖动身躯,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潜艇在深海中涌动向前的震撼情景,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军人的体力和毅力,是战斗力的基础!</p> <p>演出前夕6月27日,是我的55周岁生日,也是我海军军旅生涯的最后一个生日。原来已经商量好,排练结束,演出队的兄弟姐妹一起为我过一个生日。下午,我正专心排练,休息时,文化办主任王泽津对我说抽空看一下视频吧,我说好。没想到组歌背景视频片头放到一半,突然出现了“薛老师生日快乐”的字幕,我顿时热泪盈眶!紧接着两个陆战队的合唱队员合南海演出队的队员200多人为我唱起“生日歌”,演出队的队员们为我送上早就准备好的生日蛋糕,穿上演出队员签上名字的训练服。我激动地语无伦次,没想到我何德何能?人生还会有这么隆重和规模的生日“Party”!后来知道原来是王泽津主任和南海演出队长闫向辉的精心策划!有此经历,人生足矣!</p> <p>最高兴的是南海组歌《英雄舰队向大洋》获得巨大成功,海军首长看过海军报报道以后作出推广总结宣传的重要指示,南海舰队由政治部陈俨副主任陈将军亲自带队,结合训练派出两艘登陆舰,海军陆战队“蓝梦”、“雄狮”两个合唱团和南海演出队统共260多人,在南海舰队各军港范围巡回演出,受到南海官兵热烈欢迎。南海组歌《英雄舰队向大洋》至今还在南海舰队和海军部队广泛传唱,海军陆战队“蓝梦”、“雄狮”应属头功,功不可没! </p> <p>2012年底,原海军陆战学院建院35周年,海军原文化处老处长,时任陆战学院政治部主任,后任陆战学院政委王占峰,邀请我去帮助策排练院庆晚会,我欣然前往。一个多月的创作排练演出,让我对海军陆战队“陆地猛虎、天上雄鹰,海里蛟龙”的战斗精神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p> <p>2017年,海政文化机关邀请我排演海军部队八一文艺汇演,晚会中,我和同行们特意邀请在军改中刚刚转隶到已经扩大为军的海军陆战队的某旅文艺骨干参加演出,并协助他们创作了反映陆军官兵“加盟”海军陆战队喜悦情绪的歌舞《拥抱大海》。最后由海政文工团实力派音乐家雷雨作词谱曲,由四位陆战队员登台演唱,见证了讴歌了海军陆战队在军改中的发展壮大!“人生当过兵,一辈子的光荣!脱下绿军装,穿上海军蓝,当过陆军当海军,两辈子的荣光!”</p><p><br></p> <p>2018年11月,我应陆战三旅邀请,前往策划排演强军文化现场会主题文艺演出《刀锋闪亮》,根据在陆战队的所见所闻,创作了海军陆战队官兵正确礼节对待军人优先问题题材的小品《优先》,提出“祖国给我光荣,我让祖国放心;人民让我优先,我先做到优秀”的响亮口号。超出对“军人优先”一般理解,率先提出军人如何正确“享受优先”,主动“感恩报国”的高尚情怀。2019年春节,小品《优先》被海军机关邀请到北京参加了海军机关慰问老干部文艺演出,受到海军首长和老干部的一致赞誉。</p> <p>罗列了这么多,并非“显摆”,而是想抛砖引玉,多抛转多引玉,引大玉!</p><p>有号令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应该有回声!已经召之了,应该即来!快来!什么叫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兵种文化?绝对不是几句口号、几篇文章、几个节目的问题!</p> <p>首先说特色兵种文化,什么是特色兵种文化?这个已经潜在在各兵种意识形态中的概念,应该用理论总结出来!最近有个极好的例子:过去所有部队门口楼上营区都有“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口号,武警各地消防部队也是这样,但是2018年消防部队退出现役,改为行政编后,消防部队营区的口号变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我相信,消防队员冲向火海的时候,脑子里想着具象的“赴汤蹈火”,肯定比想着笼统的“能打胜仗”更加明确勇敢!人民军队有一个服从党的绝对领导的军魂,有一个共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一个“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但是不同军兵种有不同使命也就有不同特色。</p><p>作为各兵种基层,因为必须执行具体任务而必须考虑自己的兵种特色,例如空军考虑空中战斗和安全,海军考虑海上作战和安全,但是没有清楚的特色兵种理论,行为上必然会有盲目和混乱。作为各兵种机关,应该贯彻落实习主席这次发出的关于打造“特色兵种文化”的指示,记忆认真研究、总结、归纳、明确、宣扬!</p> <p>我认为“特色兵种文化”绝对不能用“特色兵种政治”替代,或者说不能政治包括文化而用政治某些口号取代文化。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最早先有文化后有政治,后来政治统治文化,文化由产生政治的母亲而变为从属政治的女儿,总之文化现在是政治的外延、外在形式和包装。但是文化母亲是一个载体,孕育什么短期意识作品再说,而载体几乎永远存在。就像好作品坏作品都是作品,好歌曲坏歌曲都是歌曲。用政治口号取代文化形式和任何用文化敷衍政治都是不对的。或者说,“特色兵种政治”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前进的,不断开拓创新的;而“特色兵种文化”则是特殊使命任务、特殊作战环境、特殊作战方式的特殊军人群体所客观存在的特殊作战精神、特殊血性品格、特殊外在风貌、特殊价值评价等等,则是相对稳定、固定和不变的。</p> <p>再说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兵种文化”。说起海军陆战队,恐怕在许多年轻人心中一时马上想起的不是中国海军陆战队,而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这就是美军的“特色兵种文化”的文化效应!打开中国网络的百度,用中文汉字写的内容让中国军人极其尴尬:“其主要的职责是利用美国海军下属的所有舰队船只,以最快速度抵达全球各地每个危机发生地执行各种战斗任务,能单独进行各种训练作战任务的军种,”而在百度打开“中国海军陆战队”,写的是:“是海军的一个兵种,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失身快速登录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寒区作战、沙漠作战、丛林作战或支援任务的三栖作战部队,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两个概念不仅是两种文化的差异,更是文化上的“不战而胜”。再说代表国家意志的电影,美国的军事大片多以海军陆战队为题材,举不胜举,我不替他们宣传了,我感觉这种文化宣传其实就是文化侵略文化占领文化统治!试想一个崇拜美军海军陆战队英雄成长的中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两军交锋时是何样场面?过去的电影里中国军人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世界联军,现在的电影了中国军人用“欧式武器”战胜国不成国的最弱国海盗!电影文化“繁荣昌盛”,红色基因还在么?</p> <p>“颜色革命”、“不战而胜”、“和平演变”,敌对势力从来都把文化作为攻击中国的主战场,我们不应该丢失这个阵地,在文化战场上,不能老等着“集结号”撤退,必须坚守、出击!打造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兵种文化,不是心有旁骛,不影响“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备战打仗上”。相反,文化也是战斗力,文化就是战斗力!这革命史已经证明自然不用多说!</p> <p>我曾多次到海军陆战队体验生活,和许多海军陆战队朋友保持交往联系,我就是被他们身上的特殊性所感动所震撼,才拿出很多精力歌颂赞美他们!可以说我们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在“背水攻坚,勇往直前”的精神上一点不比美军差。不仅仅是98抗洪,汶川抗震,海军陆战队冲锋在前。我曾听说,仅仅是听说,确实是听说,那年美军预警机和海空卫士王伟相撞迫降在陵水机场,海军陆战队紧急出动全副武装赶往陵水机场执行任务,紧急到什么程度?军车的油门都踩到底了!当年守卫南沙礁盘的高脚屋勇士,也是海军陆战队员啊!肯定还有许多许多“战斗大片”,遗憾我们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兵种文化……唉!当然我作为退休后至今享受副军待遇的军队“二级作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现在退休了……</p> <p>说得太多了,然而感觉心里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完……首长发号令了,少说多干,文化是抽象的,文化是具体的,文化高高在上,文化又近在身边,加油吧!有事干了!加油!</p> <p>中国海军陆战队,我的老师马金星生前曾在《海军陆战队之歌》中总结提炼概括为:“军中之军,钢中之钢!”不合逻辑的借用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们的金子就是中国海军陆战队,打造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兵种文化,一定会让中国海军陆战队发出耀眼光芒!我坚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