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那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觉得,是教会学生真正的思考,教给学生一种理念,教给他们一种思维,在他们心中种下一粒数学思维的种子,然后让它慢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p> <p> 为了让教师更好的理解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11月13日上午8点古城学区数学同题异构大赛拉开序幕。参加会议的有学区于乐颂主任、业务主任李向进、数学学科骨干成员:张琴、韩庆会、陈艳、姚爱梅、刘光军、刘玉婷,以及参赛选手。</p><p> 会议开始前,李向进同志首先简要介绍了古城学区优秀骨干团队的人员组成、职责、待遇和管理。对本次活动提出四点要求:(1)怎样抓取关键信息?(2)怎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思考?(3)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点和关键点是什么?怎么突破?(4)今后教学如何加强这类问题的教学?接下来进入选手比赛环节。</p><p> 此次大赛的研讨题目是教研室王主任在本次期中考试中新添加的一个题目:理解写作题。本次活动主要研讨了七年级最后一题: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人类积累了几千年的数学知识,更要学习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如:在第一章中测量线段AB=5,则蕴含着“AB”这条线段和数字“5”的对应,这条具体的线段可以用抽象数字5来表示,而数字5从形的角度也可以对应这条线段。第二章的数轴则是更为明显的例子。请对问题“a,b是有理数,比较|a+b|与|a|+|b|的大小”作出判断,并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合理解释。</p> <p> 针对这个问题,三名参赛选手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刘光军主任主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刘主任指出,大多数学生都是采用举实例的方法,但考虑情况不全面,漏掉了0。当然也有好一些的学生知道应该画出数轴,但却不会组织语言,更不会用数学语言合理表达。</p> <p> 周小玉老师则是采用综合分析法进行讲解,分别从数、形两个角度分析,讲解透彻,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定义、定理,引导学生抓问题本质。</p> <p> 张霞飞老师则是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进行讲解。由这一题联想到课本例题,然后针对例题进行变式教学,引导学生慢慢理解。</p><p> 三位老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这道题目的理解,虽然讲授方式不一样,但最终都指出要解决这一题,要切实立足学情,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数与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数形结合。</p> <p> 随后于主任、李主任和各位评委老师也针对怎样抓取关键信息?怎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点和关键点是什么?怎么突破?今后教学如何加强数学思维教学?这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p><p> 大家普遍认为,对于学生而言,在这主要有3个障碍点:第一,线段的加减做不好;第二,数与字母之间不会转化,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学生感觉太抽象,其实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过于关注题目的正确率,忽视学生思维培养所留下的后遗症;第三,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其实也许学生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绝对值,不理解,不明白又怎么能表达清楚想法。</p> <p> 那究竟该怎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古城小学的张琴老师谈到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个做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张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遇到问题总是先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这简单的两句话,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审题,学会抓问题关键点,同时也教会学生遇到问题首先该怎么做,怎么找突破口。那接下来我觉得,我们就可以再问“你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了,“这样处理有什么目的?”从而进一步引出新的知识。这样下来,学生遇到问题就知道该首先关注自己手里已有的条件,然后联想相关知识,随后思考与旧知的联系,对新知的作用,无形中就会织就一张思维网。而且也实现了知识的生长到思维的生长,再到能力的生长,最后到智慧的生长的目的。</p> <p> 最后,教办李主任对此次活动做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建议:</p><p>1.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探究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体验,充分理解定义、定理、公式的内涵,让学生能讲出来。</p><p>2.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渗透各类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旦培养起来,后续的教学任务便能顺利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3.抓好小初高知识衔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p><p>4.加强学情分析与教材研究。关注重点、难点、抓住关键点、衔接点、生长点。</p><p>5.抓好过程教学与反馈教学,有反思才有成长。</p> <p> 王主任在此次期中考试中给三个年级设计的考卷,多数题目都是在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而最后的理解写作题,更是最大限度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从侧面考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三个年级的理解写作题得分情况均不是很乐观,这应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认为学生对于新知是无知的,觉得他们是一张白纸,等着我们去描绘,因此我们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学生的想法,想当然地以为学生是怎么想的。而当学生的想法与我们不同时,我们则给予否定,甚至归为错误。殊不知,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粒有自己的思想的种子,他带有自己的生长密码,能自己发芽、生长,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其实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合适的生长环境,以包容的精神,为孩子们的思想、思维保驾护航,然后静待花开,但我们现在的教学大多数时候却是在阻碍学生思维的自然生长,一味求快,一味追逐知识性教学,不敢、不放心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发表见解,去试错,去改错,去探寻知识生长的奥秘。</p><p> 生长数学的设计者、倡导者、探索者、实践者卜以楼老师曾经说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关注人的成长,让人学会思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尽管借助于各种手段的催化,但还是一个“慢生长”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新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追求“教给学生具有生长力的数学”,让自己的课堂慢下来,让知识和思维在学生脑海中沉淀下来,学生只有学会如何自己发芽、生长,才能壮大,才能走的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