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步;思考,成长

二小蒙山校区 姜敏

市小数优质课评比片段 <p>北城小学,数学梯队群针对优质课进行质疑点评活动,促进梯队成员的成长</p> <p>2020年11月12日上午,我在北城小学观看了当天上午的临沂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直播。观看效果可能没有现场优秀,看不清ppt和板书,但是不影响我们的观看热情。</p> <p>主要观看了5节课,其中2节《植树问题》分别由平邑程士超老师和罗庄陈静老师执教。程老师的植树问题围绕两头都栽的情况进行了清晰详细的讲解。他先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植树问题在小路一旁栽树,让学生充分获取信息,找到关键词,理解题目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然后他提出“间隔”的概念,使学生在后期使用时更方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化繁为简,一一对应,并且评价专业。在引导一一对应时,也是有意识的让学生使用“一棵树一个间隔,一棵树一个间隔……”来描述,并且让学生在活动单上用红笔圈出来,再一次加深印象。但本课“回头看”后出现了一点问题:他提到了点段的概念,学生使用了间隔后,又出现点段,理解不够透彻,此时互动比较差。我们在观看后,孟凡叶主任答疑时,也有老师提出类似问题,孟主任建议加一句过度语会更舒服些。我认为,植树问题是比较难的,像程老师这样一节课只处理两端都栽的情况,并且处理的非常透彻,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后期学习的,值得借鉴。</p> <p>再看陈老师的这节植树问题,她的课内容量很大,包含了“两段都栽”“一端栽一端不栽”和“两段都不栽”三种情况。所以这节课的难度也是很大的。而陈老师在课的开始设计或处理的不是很清晰,我听起来感觉很乱,好像一直是跟着学生的思路再走,目标不明确。用孟主任的话说,就是大撒把扔出去,这需要老师有很强的能力才能控制住,而陈老师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所以出现了混沌不清的情况。其实,我觉得这节课的亮点在后面,就是对三种情况的梳理,借助小路一端有房子,两端有房子的情况对比理解。这里可以借鉴到第二课时里面去,第一课时像程老师那样去详细讲解,然后在讲后面2种情况。</p> <p>对于第三节课由兰山孙树军老师讲解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我是第二次听了,真的感觉超级棒👍🏻。他打破了立方厘米入手的格局,而是从我们更熟悉更容易观察的立方分米切入,更容易操作观察。而是,孙老师的板书设计打破了平面,走向了立体,他把提前准备好的1dm³和1cm³的小正方体粘到黑板上,直观,准确!!再一个就是课件的设计,少,精。从线,面,体进行对比:图形,单位等。这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总之,这节课的含金量很好,面面俱到,值得模仿,也很难模仿。</p> <p>第四五节课是《田忌赛马》对策问题的研究。有对比就有优劣,我个人感觉更喜欢河东时庆丽老师的课,她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和数学老师的角度导入,既充分理解了田忌赛马的情况,又让学生明白数学的研究方向和语文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更专注于数学研究。而且问题设计的非常详实,没有废话。课上出现了以弱制强,输一场是为了再以强制弱赢两场。学生还发现输赢还和先后顺序有关,条理性比较强。而平邑窦老师这节课就感觉没讲透,而且话语在设计上也是有出现错误的,所以还需要好好打磨。</p> <p>最后在借孟老师的话一用,原话不记得了,我理解的是这样,别看我们在这听课,觉得很多问题,真到我们上台的时候不一定有人家的好,他们讲到这样,都是一遍一遍的打磨出来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的。就拿朋友圈的老师们来说,经常看到他们互相磨课到半夜,付出了一个团队的力量,才取得如今的辉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我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平时多学多想,尽力的吸收知识,在应用到我的教学生活中去,尽力给我的学生们高质量的课堂。</p>

老师

学生

这节

植树

问题

观看

优质课

陈老师

数学

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