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韵浓 诗意语文进课堂 ——暨郯城县小学语文新教师新教材新课堂研讨会

郯城六小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一月金秋韵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叶叶皆秋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处处是美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韵里潋滟的语文情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涂抹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求真崇善尚美的生命画卷</p><p><br></p> 随着统编版新教材的全面使用,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之路开启新征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为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活动,探索语文学习的新策略,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新课堂,2020年11月13日,郯城县开展了小学语文新教师新教材新课堂研讨会。 <p>  第一节课是实验二小陈翠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夏天里的成长》。陈老师教学语言亲切自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陈老师抓住了“围绕中心意思来写”这一主题,由此展开教学。</p> <p> 在学生感悟万物生长速度的环节中,陈老师加入了“咿、呀、啦、啊”等语气词,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课堂内容。</p> <p>  陈老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万物生长的状态,又创设了一处极富感染力的情境,并配合朗读,使这种体验更加立体丰满。</p> <p>  在小练习中,让孩子们围绕一个中心来选取几个事例,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畅所欲言,把夏天里成长的脚步迈向了这一方精彩的讲台。</p> <p>  这节课陈老师讲得透彻,练得到位,教学设计精妙,环节层层递进,教学节奏紧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写作的方法。</p> 第二节课是郯城第五实验小学刘洪雨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爬天都峰》。 <p>  刘老师紧抓作者是怎样把事情说清楚,我们又如何学习作者把事情写明白。他巧妙地整合交流平台,关注记叙文六要素,运用表格,不法常规,不拘一格。课堂上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们轻松中梳理文章主要内容——一步一步有顺序!</p> <p>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要语段想开去——眼看心想融合写! </p> 同时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层层推进——有说有做更生动! <p>  这节课刘老师带领学生在阅读中习得方法,在从容中展现教学智慧,聆听了这节课后,我们明确了执教习作课例的方向,更坚定了教好习作课例的信心!</p> <p>  第三节课是花园小学赵娜老师执教的巴金先生的经典之作《鸟的天堂》。赵娜老师运用自读、齐读、范读、师生共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促学,以读共情。课堂教学层层递进,引导孩子从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的顺序理解文本。</p><p><br></p> <p>  在讲大榕树时引导孩子思考哪一个字,哪一个词用的妙时,“簇,堆,明亮,照耀,颤动”这几个词便显得熠熠生辉,让孩子对榕树的“大”和“美”理解更透彻。</p> <p>  赵娜老师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倾听和想象能力。在讲到描写鸟的部分时,让孩子闭上眼睛边听鸟叫和老师的朗读,边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让课堂更加饱满充实!</p> <p>  第四节课是港上小学王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的《陀螺》这一课,王老师开始由介绍陀螺导入,“冰尜儿”的另一称呼结合陀螺的形状,形象生动的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陀螺的形态。</p> <p>  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的学习习惯,边读边圈画印象深刻的词句,抓住“我”的心理变化:兴奋―期待―懊恼―失落―自豪,让同学们感受到作者的内心变化,走进了作者那个玩陀螺的美好年代。</p> <p>  在小组合作中,孩子们四人一小组,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心情,读句子谈感受,并把想法补充到批注里,培养了学生做批注的好习惯。</p> 王丹老师在执教过程中认真,细致,能充分利用时间,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按照做陀螺、得陀螺、赛陀螺、悟陀螺的顺序,让孩子体会到了文章深层次的思想,从而启发孩子们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真正含义。 <p>  第五节课是博雅学校朱亚楠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麻雀》,作为四年级上册的一个习作单元,如何教会学生写作可是一个不小的任务。朱老师结合了单元导语和交流平台,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巧妙地以表格的形式,为学生搭建框架,引导学生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p> <p>  课堂中,朱老师以两个活动为抓手,让学生清晰得找到了文中的几个描写对象,让学生学会在写作的时候要“一个一个不混乱”;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作者在描写猎狗和老麻雀时所用的方法,使猎狗的凶猛和老麻雀深沉的母爱深入人心,教会了孩子们“细描所见不模糊,追加所思不虚空”。</p> 小练笔中,孩子们学以致用,清楚地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真正领悟了写作的奥秘。 整堂课朱老师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课堂充满浓浓的语言味道,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读、学、思环环相扣,忙而不乱,达到了真正的享受课堂、享受学习。作为学习者,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是美丽的,学习是幸福的”。 <p>  实验一小的房梦迪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她将三首古诗的教学在一堂课中完美的呈现出来,诗情画意,大气磅礴!</p> 课前学生搜集资料,课中展开丰富想象,房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诗中关键字眼,品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这节课房老师将《浪淘沙》中黄河的磅礴之势,《江南春》的烟雨朦胧,《书湖阴先生壁》的清静脱俗体现的淋漓尽致...... 九位青年教师就今天的六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妙语连珠,就六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成等,表达了自己对精彩课例的欣赏,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最后,李玉华主任对本次教学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首先对老师们的研讨发言进行简短点评,有赞赏、有补充,还有建议。接着就如何上好语文课为我们做了深刻解读。 <p> 她强调要用好统编教材上好语文课。</p><p> 她形象的将每一组课文内容比喻成执行任务的小分队,它们分工不同责任有别。一个单元一个语用主题:读着读着,作批注,读着读着,写体会,读着读着,把一件事写清楚。教学时要前挂后连,整体认知。教一篇文章时,要带出其他拓展的片段、其他的文章,甚至整本书……敬爱的李老师深情的话语中,有着作为智者的引领点拨,又饱含着作为长者的殷殷期待!</p> 本次教学研讨会给我们指明了新教材的方向,我们对“如何上好语文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行走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路上,虽有迷茫,有困惑,但有“专家型”教师的引领,有老师们的敢于尝试,相信我们一定会撷取灿烂之花!让我们因语文而起,为花开而生,六小语文人一定研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 <p>图文编辑:</p><p>倪敬秀 黄晴 李永红 纪菲菲 李静</p>

学生

老师

语文

课堂

教学

陀螺

执教

引导

孩子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