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高效课堂,多彩校园”,54中人用朴素的教育情怀和匠人精神打造2020年的教育科研月。校本教研是我们肥沃的土壤,为了让老师们充分汲取营养,此次教科研月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分享了13位骨干教师专业学术讲座,内容丰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论,策略论,新冠疫情知识等等。老师们精心准备,倾情分享,在没有鲜花和掌声的屏幕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用行动诠释着54中的和谐和奋进。</p> <p>侯禹彤老师的《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落地生根》,从善思,善学,普查三个角度,结合自己十六年积淀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呈现了质朴,大气的分享,为讲座活动拉开了精彩的序幕。</p> <p>臧一平老师的《故宫的色彩》,让我们接受了一次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好美好美的故宫,好美好美的“香色”“月白色”。文化符号是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中国心中的,只有求知欲才能让文化与艺术产生共鸣,终身学习,没有边界,用文化和艺术滋养一代代的教书人和莘莘学子,这就是我们的追求所在吧。</p> <p>周广南老师的《试题命制和双向细目》,让所有学科教师受益匪浅,一份好的试卷对学生不但是促进而且是激励。怎样出一份好的试卷,无论是出于对职业和专业的一种追求,还是出于对每张试卷面对的成百上千的学生的责任,我们都好好好学习并实践。双向细目是试卷的设计图纸,使出好一张试卷的必要手段,周广南老师的分享指导性很强,希望老师们认真学习。</p> <p>袁晓梅老师“用高中生物知识看新冠”的讲座,觉得病毒在科学武装的头脑面前变得无所遁形了。袁老师用短短的20分钟从病毒的结构说到治病机理,说到它的进化,它的检测、预防,还有它与普通流感病毒的区别,可谓讲得极其全面了,不但体现了老师深厚的知识积淀,还体现了讲座设计的用心,老师驾驭和呈现知识的极强的教学功底。</p> <p>谢菲老师《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真的是实实在在是实践经验的分享。谢老师在她的教学班已实践两年,真诚分享了她已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管路有多么难,都不要只停留在想象远方风景的起点上,迈出第一步,远方一定能到达。</p> <p>苏建荣老师的《纪录片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的探索》。在网络时代,教育资源随处可见,用心的老师会在备课中去发掘、整合这些教育资源,让课堂变得有趣,丰满。苏老师的生物课生动有趣,深得孩子们喜爱,这与苏老师用心利用教育资源是分不开的。感谢今天的分享。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变得直观,生动有趣,让孩子的学习不再枯燥。</p> <p>赵东霞老师的《2021中考复习策略的一些思考》。这次疫情为我们的备考复习教学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为了给孩子一个充满自信的征程,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一份责任担当发掘各种方法,为孩子再撑起一片天,为中考迈出坚实的步伐!</p> <p>孙丽老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浅析》。热情但缺乏经验,热情不减经验积累,热情转化为深厚的爱,爱岗,爱生,爱专业,三个转化不是跳跃式的,而是时间和奋斗的积淀。成为专业型教师当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成长痛并快乐着,人生短暂,职业生涯也须臾一瞬,留下自己的汗水和奋斗,也是无愧无悔。</p> <p>李晓华老师《物理学史之卫星》,哇,高大上的专题讲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科技的探究欲,星空那么美,我想去走走看看。</p> <p>张伟霞老师“2020道德与法制中考备考策略”的讲座,备好课是前提,上好课是关键,向讲和做题要效率是方法,这三句话也是恰恰是我们校本教研追求的核心目标啊!非常喜欢分享的一句话“上课时老师的眼睛要像探照灯!”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句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关注学生!</p> <p>蒋小芬老师的“记叙文写作指导”讲座,方法指导清晰明确,浅显易懂,娓娓道来。</p> <p>王韶玲老师的讲座《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在分享小组合作学习,可见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老师在此活动中,通过角色的成功转换,使教师被动教变为学生主动学,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能为我们的课堂注入生命力,一根粉笔,一张嘴已不能教一辈子的书,变则通,则活。</p> <p>鲁荣老师讲座《体育中考排球项目教学应对策略》,中考体育成绩现在已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排球项目也是中考测评中的重点和难点。鲁老师凭借多年中考体育训练经验,为突破这一难点和大家进行了专业的分享,好期待鲁老师能为我们继续分享中考体育所有的其他项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