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元上都遗址是国家 4A 级景区,进入景区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茫茫的草原,与周边的风景一样,并无出奇之处。一点一点的走近它,一点一点的了解它,一点一点的感受它,就会觉得它不但出奇,还令人骄傲,令人震撼,令人感叹,令人惋惜,觉得它被评为5A亦不为过。</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元上都,是一座拥抱伟大文明的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现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都城遗址,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第一座都城。遗址座落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闪电河北岸,分布面积18平方公里,是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1256年至1259年在漠南地区兴建的一座城池,当时命名为开平府。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基称汗,开启了中国元朝历史长河。1263年,元朝将开平府升为都城改名上都。1266年,元朝在如今的北京兴建大都,大元王朝实施了两都巡幸制。元上都既是元朝皇帝夏时的避暑胜地,也是那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1358年,红巾军攻克上都,使其在战火中被焚毁;至1368年,又接连不断地经历了几次战火后,上都就只剩了台基废墟;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元上都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宫城是全城的核心。</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元上都城外山头上建有烽火台。因其四周环山,地位较低,常见洪水,忽必烈派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设计,并责成他主持在北门外的龙岗下修建了拦洪大坝和铁幡竿渠,这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是我国北方草原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大型泄洪水利工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在元朝,它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疆域空前广阔。</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一个值得关注且让人折服的事是:北京元大都中轴线偏离子午线两度的原因,是因当年忽必烈在北京建大都时,以元上都为根基,将北京大都的中轴线和内蒙的上都中轴线放在了平行线上。</b></p><p><br></p><p><br></p> 遗址大门 <p><b style="font-size: 20px;"> 元上都景区的大门很特别,简单的只是一个低矮的折叠式滑道门,其旁除了供滑道门使用的几个小方形建筑外,只有一个用来售票的白色蒙古包,门旁没有围墙,门前除了几个蒙古包外,就再也没有其它任何建筑物了,就连常见的景区名碑都没有(一块巨大的名碑也设在了数里之外的丁字公路口)。简单的设施,给人带来了不简单的感觉。</b></p> <p><br></p><p>景区大门及蒙古包</p> <p>售票处</p> 遗址广场 <p><b style="font-size: 20px;"> 遗址广场设在了大门里面,步入景区大门后要走一段较长的路方能抵达。这里有忽必烈征战群雕、巨大的横画轴式样元上都情况简介和几个有些特别的蒙古包等设施,也是观光车的乘车处。</b></p> <p><br></p><p>步入大门后看到的广场及上都遗址</p> <p>忽必烈征战群雕</p> <p>忽必烈:生于1215年,卒于1294年。他是大蒙古国第五代可汗,元朝的创建者,成吉思汗之孙,托雷之子,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庙号世祖,号圣德神功。他为藩王时就“恩大有为于天下”,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民事,建开平府。1253年率军征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在开平即汗位,1271年建国号为大元,1279年灭亡南宋,建立起空前一统的元王朝。他建立的元朝,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著名帝王。</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横画轴式样元上都情况简介</span></p> <p>格桑花</p> <p>不知名的花</p> <p>走在明德门前的御道上回望遗址广场及景区大门</p> 皇城 <p><b style="font-size: 20px;"> 皇城位于元上都的东南角,为正方形建筑,边长1400米,城墙由砖石垒砌,寺庙、国学建筑位于其中,城四面各开一门,门前均有翁城。皇城、宫城和外城的三重城墙外均设有护城河,为的是解决上都地处湿地引起的内涝,同时也兼具了防卫功能。明德门翁城前的皇城护城河为木桩护堤。</b></p> 明德门 <p><b style="font-size: 20px;"> 明德门既是从御道进入元上都的第一座城门,也是皇城正南门,位于皇城与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上。门道总长24米,宽4.7—5.7米,两侧的墙体用砖石垒砌,券顶坍塌,券门处留有高约7米的城门坍塌后的建筑残迹。门外设有长方形的翁城,东西宽63米,南北长51米,墙体由块石包砌。翁城门道长12米,宽3.5—3.8米,正中立有石柱,即将军石。门道两边现存石质排叉柱和木门拴基石等遗址。</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元上都现存门13座,其中有宫城门3座,皇城门6座,外城门4座。皇城门和外城门均建有翁城,东西向翁城为马蹄形,南北向翁城为长方形。</b></p> <p><br></p><p>明德门前的外城御道:昔日两旁应有着林立的房屋。</p> <p>位于御道旁的两块有着小圆孔的石碑:一块完整的立着,一块残缺地倒在了草丛中,这是栓马石吗?</p> <p>明德门越来越近了</p> <p>门前的护城河早没了水,并淹没在了草丛里。</p> <p>翁城城门</p> <p>翁城里</p> <p>明德门</p> <p>玻璃下的原始门道面</p> <p>门旁城墙</p> <p>回望明德门</p> <p>昔日皇城区域内的建筑都消失在了茂密的草丛里</p> 宫城 <p><b style="font-size: 20px;"> 宫城是皇帝朝政和起居的活动空间,位于皇城中部偏北处,与皇城构成“回”字形格局。宫城呈长方形,东西宽542米,南北长605米,总面积约32公顷。全城共设3门,南为御天门,东、西两侧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城北不设门,在宫城北墙建阙式建筑(穆清阁),与宫城正中的方形台基(大安阁)和御天门共同构成宫城的中轴线。城内分布30多座院落和大型建筑遗迹,见诸于史籍记载的其它宫殿楼阁的名称有水晶殿、鸿禧殿、香殿、万安阁、统天阁等,城四隅建有角楼。</b></p> 御天门 <p><b style="font-size: 20px;"> 御天门是宫城的南门,和明德门一样位于皇城和宫城南北中轴线上,该门为砖石垒砌而成,门外设有翁城,是当年百官聚集、奉旨听命之处。</b></p> <p><br></p><p>前往御天门</p> <p>踏上前往御天门的木栈道</p> <p>御天门就在眼前了</p> <p>回望明德门</p> <p>御天门</p> <p>宫城区域路标</p> 大安阁 <p><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安阁基址位于宫城的正中心,平面呈“凸”字形,长宽各30余米,底部由条形砂岩围成。大安阁建于1266年,是元上都的正殿,也是元上都的象征,为当时皇帝举行重大朝政典礼之地。历史上在大安阁发生的五位皇帝登基、忽必烈会见马可波罗、忽必烈接受南宋君主朝降等大事件,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均具有深远的影响。</b></p> <p><br></p><p>大安阁复原图及简介。复原图上的大安阁显既高大,又美丽。</p> <p>大安阁基址正面观</p> <p>大安阁基址上面观</p> <p>大安阁基址后面观</p> <p>汉白玉雕龙柱:出土于大安阁,柱上有两条龙,龙头朝下、龙尾向上交缠于一起,非常精美,游客看到的是如真一样的复制品,真品现藏于正蓝旗博物馆。</p> <p>从大安阁前往穆清阁的小路</p> 穆清阁 <p><b style="font-size: 20px;"> 穆清阁基址位于皇城与宫城中轴线上,现存台基高约8米,东西宽137米,南北长67米,总面积9180平方米,台基平面呈“凹”字形,基上曾建有大殿与东西两翼的配殿,呈“阙式建筑”形式。穆清阁是宫城内体量最大的建筑,是皇帝宴乐、议事与居住的大型宫殿。</b></p> <p><br></p><p>站在大安阁基址上看远处的穆清阁及宫城北墙</p> <p>穆清阁全貌</p> <p>东侧基址正面观,其上有个敖包</p> <p>柱基</p> <p>近观墙体</p> <p>西侧基址侧面观</p> <p>手工作坊:是宫城内较大的一处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其中的墙壁、石磨清晰可见。</p> <p>石磨</p> <p>墙壁</p> <p>这个有圆孔的基石不知是做什么用的</p> <p>俯视手工作坊</p> <p>西侧基址</p> <p>位于基址西侧的观景平台</p> <p>位于基址东侧的敖包</p> <p>俯瞰前方的大安阁</p> <p>东侧基址</p> <p>宫城后城墙遗迹</p> <p>用镜头拉进的西侧山峰</p> <p>昔日宫城区域</p> <p>远处的工厂</p> <p>站在穆清阁基址上,望着蓝天白云下的都城遗址,真有种“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思绪。</p> <p>周边的草地及山峰</p> 外城 <p><b style="font-size: 20px;"> 外城呈正方形,四面皆为2220米,墙体由黄土夯筑。外城北部是皇家园林,南部则是市井林立的街道和院落,如今能见到的是金莲川草原和流淌其间的上都河。</b></p> 上都河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上都河也叫闪电河,流程82公里,流域面积1325平方公里,是滦河(古称濡水)水系在内蒙正蓝旗境内的名称,是当地草原生长和牧畜饮水的重要来源,被当地蒙古族牧民尊为“圣水”。</b></p> <p><br></p><p>能游览上都河和金莲川栈道,得益于自己的一个决定:返程没做观光车。因观光车只在明德门与御天门之间的停车场停靠。独自一人走在御道上,往来车辆时不时的从身边驶过,显得自己有点另类,但这感觉却很舒服,因能更好地感受遗址的魅力。</p> <p>天蓝蓝,水蓝蓝。</p> <p>野鸭子自由自在的在水里觅食着</p> <p>天上的云似一只正在飞翔的大凤凰,是忽必烈派来查看他的上都城吗?</p> <p>一片乌云飘来映在水里构成的意境,让人想到了忽必烈征战的场面……</p> <p>变幻的是风云,不变的是上都河。眼前河水静静的,不像长江那样奔腾咆哮,但仍让人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之感慨!</p> <p>日夜流淌的河水,带走了昔日的繁华,却带不走昔日的历史。</p> <p>这里的辉煌,这里的文明,留在了这片土地里,留在了河水里,留在了历史岁月里。</p> 金莲川栈道 <p><b style="font-size: 20px;"> “金莲川”,原名曷里浒东川,每到夏季,开满金莲花,远望如同金色的海洋,绵延分布于滦河上游的上都河两岸,东西长60公里,以元上都遗址所在地为最宽,约5—6公里。</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金大定八年(1168年)五月,金世宗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之意”,将曷里浒东川命名为金莲川;元宪宗元年(1251年),忽必烈受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下驻帐于此,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金莲川草原曾经是中国辽、金、元三代帝王的避暑胜地。</b></p><p><br></p> <p><br></p><p>栈道位于明德门前御道的东侧,有入口,有出口,不用走回头路。</p> <p>这里应是外城或城外的所在地</p> <p>在栈道上看到的明德门和御天门</p> <p>八月下旬的草地大部分都黄了</p> <p>天高云淡,草原的初秋别样美。</p> <p>观景平台</p> <p>不是金莲花盛开时节的草原上,仍有一些野花盛开着。</p> <p>景区边上有个小村落</p> <p>苍穹下的蒙古包十分醒目</p> <p>空旷草地山上生长着的两棵树分外吸睛</p> <p>一个人正走在天空与草地形成的水平线上,刚刚越过了一棵大树,看着眼前的画面,感觉在天地之间人是那么的渺小。</p> <p>独自一人走在这条通往草地深处的栈道上,会产生许多的遐想……</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看着眼前茫茫的草原,想着这里曾经是一代帝王的都城,曾经是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地方,《江山无限》里的歌词就闪现在了脑海里:“千古帝王 ,悠悠万事,功过自有百姓言”。</b></p> <p> 摄于2020年8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