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一生的母亲

刘爱国

<b>作者 连秀</b> 母亲聪慧、勤劳,为了这个家一生都在忙碌着。这是一个默默无闻极其普通的家庭妇女,正是她用平平常常的点滴行为,成为了我们心目中最伟大的女性。<br><br>母亲与父亲结婚,这即是人生的幸运,也是天注的命运。与常人所不同的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女人,嫁给了一个没有母亲的男人。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生活中,在这个组成的家庭中她将要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br><br>母亲生养了我们兄妹四人,没任何帮手,是她一人一手将我们拉扯成人的。爸爸是一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男人,不论是在检察院、通讯组或是农村工作,永远是挑大梁的重要角色,是个把事业看的比生命还重的人。因此,爸爸就少了对家关注的精力,家庭的一切担子都是由母亲扛起的。<br><br>母亲不论生下哪一个孩子,二天就下床做饭,洗尿布。我们兄妹四人只相差两岁,这一个还没有长大,下一个就要出生了,想一想在这么一个环境中,一个女人是多么的辛苦啊。<br><br>最难的是,母亲生下第三个孩子的一年后,去阳城缫丝厂上班,为了学习缫丝技术,远涉江苏学习。刚刚一岁的孩子只好寄养在别人家。此时国家正经历着三年的自然灾害,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离开娘的孩子只能是挨饿受冻。从外地学习归来的母亲,见到她一个个骨瘦如柴的孩子,那心里是有多么的痛苦啊!可怜天下父母心。<br><br>细想又有谁能够摆脱那样贫穷痛苦的日子。直到一九六二年国家进行经济调整,阳城缫丝厂被关停,工人裁员,也就是俗称的“六二压”。母亲归家,我们兄妹才回到娘的身边。<br><br>母亲不去上班了,只能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全家人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此时四弟降生,加之要管乡下的爷爷,还要供上大学的叔叔。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在煤油灯下纳鞋底,兄妹四人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制的。过年了,要给孩子们缝制新衣服,今晚给这个做,明晚给那个做,一做就是一个晚上。坚强的母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从异常困难的环境中走出来的。<br><br>说母亲是良母,那个更是贤妻了。父亲是个工作狂。在县委通讯组工作时,为了给县委书记写讲稿,为了给《人民日报》《山西日报》撰写通讯稿,三天两头是开夜车,加之大量的抽烟,还是年纪轻轻的他身体就严重透支。后来父亲调到李疙瘩公社工作时,健康状况是每况愈下,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母亲又把我们丢给了爷爷,去乡下照料父亲的生活。就在那个超强度的工作环境下,父亲的身体还能一天天的转好,这都是母亲的功劳。<br><br>母亲是个特别能干的人,做家务事那干净利索,这里里外外的她是一把好手。在母亲的观念里,女人是干家务的,他从不让父亲进厨房,也从不让父亲干家务。正是这样长期的生活习惯,让父亲变得不会干家务,更不会做饭,就连碗也从来没洗过。母亲还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做的饭菜,不仅花样多,那味道更是香极了,爸爸以及我们兄妹四人是享了口福的人。<br><br>直到我们都参加了工作后,母亲肩头那副沉重的担子才轻了些。刚刚喘了口气的母亲又忙着给四个孩子办婚事,这前后的十多年里家庭经济一直处在窘迫的状态。<br><br>父亲是个文人,一辈子最大的喜好就是看书写文章,老人存下了不少的书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有个书柜,就因为家庭经济的吃紧,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br><br>母亲这辈子真正轻松的生活的日子是在父亲退休以后的十年间。正真让她开心的是她所有的孙子和外孙都上了大学,还有研究生、博士生,这些都让老人引以为豪。<br><br>可母亲晚年的生活又是很累的。七十岁的爸爸患上了脑梗,从此生活不能自理。父亲能活到八十岁,正是因为有母亲的悉心照料,这十年间每天都倾注着母亲的心血。母亲是个了不起的坚强女人,父亲长年卧床的拖累没有击垮她。<br><br>父亲走后,母亲也该歇一歇了,也该轻轻松松的生活了。尽管我也每天去看她,帮她做家务,与她聊天,却没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这时的她一定是孤独和悲伤的。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她的突然头疼,我们送她去医院。这天夜里的十点主治大夫还说:病人身体没有问题。可在凌晨两点老人突发心梗,就这样匆匆地离我们而去。<br><br>母亲是个干净利落的人,一生都在忙碌着,她没有拖累我们一天,且走的那么着急,她是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歇息了。老人的匆匆离去,没能让我们做晚辈好的好伺候她一天,留给做子女的是深深的遗憾!<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