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婺源乡村游

下里巴人

<p>石城是一座山的称呼,在婺源旅游地图上叫石城山,山上多石灰岩危耸的石壁,形如古城,故名为“石城”。山的两边分布有两个村庄,分别叫程村和戴村,当地人称之为前程后戴。主要由程姓和戴姓家族世代居住,两村之间相距大约一公里,中间有一段岩如高耸古城的石壁相隔,而在危耸的城“墙”内外有许多古树名木,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一百多棵高大的红枫耸立在白墙黑瓦之间。</p> <p>石城程村的精彩在深秋,拍摄石城一般6点半到8点半是最佳拍摄时间。登上村落的制高点,极目远眺,远山近坡,村落里红叶竞相争艳,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晨雾悬挂在树腰,村民燃起油茶壳的炊烟,红叶在晨雾和炊烟中若隐若现。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与枫林、晨雾、炊烟交相辉映,形成了秋季婺源乡村别样的风景,构成了如梦幻般的仙境。</p> <p>严田村是李姓最早由外迁入婺源的居住地,该村属于江西省上饶婺源县西北,始迁者为李德鸾。</p><p>《婺源县地名志》说,因李氏“占得从田之签”,且“以严治家”,故名“严田”。延至宋真宗(998-1022)时,有名李鹏举者分迁原住地小溪下游建居,为之形成上、下严田。数载后,又有朱、王等姓迁入严田聚落合居。现今,上严田有800多人,下严田约500人。村落距县城紫阳镇38公里。</p> <p>千百年来,李姓及后迁入的朱、王等姓,为了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曾在聚落内建造了不少公共性建筑。如宗祠有严田李氏宗祠、李氏支祠彝叙堂、李氏支祠宝善堂、朱氏秩叙祠、朱氏敬爱祠、朱氏敦睦祠、朱氏支祠宗正堂、王氏三槐祠;又如庵堂有四灵庵、龙华庵、永济庵、翠微庵等。这些,现多已在社会的变动中毁灭了。剩下的宅居和店铺(严田村中的古街道,旧时又兼徽、饶两州府的过境大路,街两侧多店铺),大都已破旧或被改建。</p> <p>墨名村-虹关古村建于南宋,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有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被誉为“江南第一樟”。虹关村坐落婺源第二高峰——高湖山南端,村庄背枕青山,面临清溪,整个村落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达到了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神美意境。</p> <p>虹关村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徽墨”产地,至今许多著名墨师的宅第保存完好。[1]就在这个千年古村的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树龄已有1000余年,胸径3.4米,高约26.1米,冠幅3亩许,被誉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关于古樟的年龄,众说不一,一般认为当在千年左右,而古樟旁的古驿亭有一副字迹斑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古樟树底,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蜿蜒远去。</p> <p>察关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北部,现属于虹关村委会管辖;古村座落在春秋时期吴楚两国划疆之地的浙岭(即吴楚分源)南麓,因地处要塞,自古被认为是婺源的北大门,是古代徽州府治(今安徽歙县)至饶州府(初治在今江西波阳)的主要通道,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徽饶古道,大名鼎鼎的徽商(吃苦负重的徽商又被称为徽骆驼)就是沿着这条路发家致富的。婺源第二高峰——高湖山东南端,村庄背枕青山,面临清溪,整个村落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达到了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神美意境。</p> <p>月亮湾:一弯如月的小岛、水墨婺源的经典代表、摄影者的天堂。</p><p>有一江心洲如一轮眉月而得名,它依山伴水,水面平静如镜。春日田野大地金灿灿的油菜花、翠绿的茶叶、古朴的民居点缀得绚丽多姿,使之呈现出一幅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放眼望去一湾湖水如弯月静卧水面,袖珍的小岛,翠绿的湖水,静谧流淌。笼罩在晨雾中的山峦跌宕起伏,山下黛瓦白墙组成的古村落在袅袅炊烟中呈现。</p> <p>婺源水墨上河景区是一条具有徽风赣韵的民俗文化街,包括乡村茶馆、特色餐饮、风情酒吧、传统手工艺作坊等,为旅居创作的艺术家和游客提供一个高品位的休闲空间。</p> <p>景区位于婺源县城东部8公里处的秋口镇上河村,背倚青山,三面环水,形似大元宝;由与圣人朱熹同宗的朱氏建村,距今已有920多年历史;因古代进上河村必须过河,故称为上河村,又有上上临河之意,风水极佳,素有“天子宝地”之称。景区以“徽州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定位,以徽州文化体验为核心,以“纸、墨、笔、砚”为人文背景,复活了徽州古镇的原乡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