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时光荏苒,为期四周的跟岗学习将要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永远停不下来。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涤,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终身难忘,受益匪浅。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对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小组成员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少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今天是我们跟岗的学习最后一天,仲校对这二十多天来的跟岗学习情况进行了高度总结,并勉励我们回校后,要将所学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添砖加瓦,竭尽所能。</p> <p class="ql-indent-1">回顾在瑞北这段美好时光,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助学课堂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奋发向上的求学精神。学习期间,我们进班听课数十节,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五次,专题讲座五次,也领略到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次跟岗学习,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理念和高度。现在把这段时间的感受总结如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一、感受到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b></p> <p class="ql-indent-1">这次跟岗学习,让我们感悟最深的就是“助学课堂”即可以理解为一种理念,又可以理解为一种方法。作为理念,意在强调学习在本质上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的作用在于帮助、促进与催生这一行为的发生。作为方式,助学课堂强调“三助”:自助——互助——师助。自助,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互助,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疑惑进行小组的展示、交流和讨论;师助,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在互相交流环节仍未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通过这个富有层次感的学习过程,就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助学课堂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倡教师退居幕后,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转变为学生的“舞台”,给教学以生长的力量,让发展学生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教育境界。</p> <p class="ql-indent-1">助学课堂的三大公理就是强调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必须把“学”放在突出位置,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学习;教学必须关注“学情”和“生况”,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出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基。首先,突破口应该是助学单。我们要参照助学单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一步系统和完善尝试小研究的设计。将助学单做得精致、简化、实用,真正起到“助”的作用,而不是无用的、甚至是负担。其次,“一探二学三生疑”的自主探究策略和“展示、释疑、整理、提升”的课堂教学策略也保证了学生交流充分,思想碰撞。</p> <p class="ql-indent-1">仲校的讲座从助学课堂的标准、教学方式、三大教学公理、内涵到基本操作策略、操作模式结合数学教学实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教育:关注知识,更关注知识以外的东西,即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用仲校长的话说,助学课堂真正的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抓住了这一核心本质,助学课堂就不再是高大上和遥不可及的,它与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是高度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说助学课堂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二、感受到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和社团活动</b></p> <p class="ql-indent-1">瑞金北村小学的升旗仪式很有特色。由四、五、六年级各班学生轮流主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而且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题。先是出旗、护旗、升旗;然后,主持人介绍自己的班级特色、旗手情况;接下来是演讲、学生表演节目、发起倡仪;最后退场。这样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共同造就了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活泼和谐的班级团队。</p> <p class="ql-indent-1">学校的社团活动有七十多种,篮球、葫芦丝、航模、机器人、高尔夫等,还聘请社会上的老师来校上课,培养学生特长,促学生全面发展,效果十分明显。</p> <p class="ql-indent-1">这就是我们在瑞金北村小学的所见所闻所感。学习不只是为了改变,更是为了成长,为了更好地教学。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们今后所追求的目标。</p> <p class="ql-indent-1">最后,我们要感谢镇政府和学校领导给我们出去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超越自己,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能够有更大的提高!</p> <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文:刘富强、陈晓琳、苏晶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