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景,聚聚

北北

<p>原定于11月6日相聚,因为益清亲戚从杭州来苏州团聚,所以,仨老友喝茶自觉后移到11月10日。那天兴华骑电动车,益清地铁“倒”公交,俩仁兄都要五十分钟左右到达目的地;编者只要十余分钟,所以有空闲时间走走,看看,想想,欣赏和拍摄美景。</p> <p>泰伯圣像在闹市口。他三让天下,至德高风。苏州人民敬仰他。</p> <p>白居易当苏州刺史一年余,开凿山塘河,七里山塘到虎丘,既除洪涝又便灌溉和交通。以至于明清时这里是一派繁华景象。苏州老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为他建祠堂。</p> <p>七里山塘碑石。</p> <p>“路接阊阖”牌坊。</p> <p>“山塘胜蹟”匾额。</p> <p>吊桥廊桥。</p> <p>这里河面宽广,河流四通八达,大运河在此绕行,即外城河;中市河流经聚龙桥、探桥入古城内;山塘河流经山塘桥直达吴中胜境——虎丘;上塘河流经渡僧桥抵达枫桥寒山寺。千百年来,该地区形成“五龙汇阊”的格局,成为水利枢纽,贸易中心,货物集散地。</p> <p>苏州古城有八大水陆城门,诗咏:“阊门势嵯峨,飞阁跨通波”。春秋时吴伐楚,大军从此门出,大胜凱旋也经此门,故又名“破楚门”。</p> <p>北码头,民国风情街。</p> <p>才子唐寅咏《阊门即事》诗: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p> <p>年轻的“五龙桥”,使“山塘景区”和“北码头”手牽手,大大方便游客游览。</p> <p>货真价值民国別墅两幢,其余二十几幢都是仿真的。</p> <p>修缮的古城墙(一)。</p> <p>(二)。</p> <p>茶室内的铜塑雕。</p> <p>河对岸是车水马龙的“北濠弄”。</p><p><br></p> <p>环古城河畔的“無桐”茶室:敞亮,宽广,兰天,碧水,空气清新。兴华在十月上旬的桂花公园欢聚时,推荐“無桐”是很明智的。</p> <p>我们坐在茶室,往桥方向看,约一百多米处有一个“活动堰”,是全城活水的配水工程之一(另一个是娄门堰)。</p> <p>古城有14.2平方公里,170条河道,经过阊门堰和娄门堰配水,古城区河网的水充盈,流动起来。相当于每二天换一次水。如今河水清澈,河底摇曳水草,魚儿欢快游动。堰,可以自由活动的水坝。它不工作时,卧倒在水流之中,船可以安然通过。“堰“工作时,清水入城,碧水绕古城”,大大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堰”工程获得全国水利行业最高奖“大禹奖”。</p> <p>阊门堰。</p> <p>站在五龙桥上观看。“堰”工作时,它竖起来挡住水流,自然形成一个水位差,一道小小的瀑布,传来哗哗的水声,悦耳动听,赏心悦目,嗨,古城区约35公里的河水,充盈,流动起来。</p> <p>站在阊门堰处观看:“河天一色,亮丽风景”。</p> <p>巡视在环城河上的“保洁船”。</p> <p>姿势摆好,倷再按“摇控”。</p><p><br></p> <p>个人自拍组合。</p> <p>回顾一下。九点前,两位仁兄驾到,相互握手,寒喧后入座。冲茶,坐定,然后把各自带来的瓜子,花生,水果,还有益清兄亲戚从杭州带来的美味核桃,一一放在桌上,铺滿一桌。喝茶,聊天,尝零食,自拍……五个多小时。辰光过得真快,有点不舍。无奈啊,一定再相约,明年,或春暖花开时再碰头。</p> <p>兴华信手拈来帖子,报,顺利归家。</p> <p>编者回帖。</p> <p>益清接待沪上亲戚后,速复微信。</p> <p>赞美声来啦!</p> <p>结束语:仨老友在河畔,在人间。回忆同窗四年,从青年到老,叶落归根,一甲子的友情永驻心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