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八一⭐老黑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特殊的“全家福”(图一)</span></p> <p>这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照片中躺在地上的人,名叫张元寿,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坐在他旁边抱着孩子痛哭的女人,就是他的妻子胡志年,怀里抱的孩子是他们的女儿。</p><p><br></p><p>旁边站着的两个人,是张元寿的警卫员,其中一位警卫员怀里抱着的孩子,是张元寿的儿子。</p><p><br></p><p>这张特殊的照片,是在张元寿副参谋长的妻子去世前,交给她的女儿张晓卫的,她的女儿后来拿出来交给记者,这才让这张珍贵的照片公布于众。</p><p><br></p><p>那么,张元寿副参谋长是怎么牺牲的呢?</p><p><br></p><p>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取得莱芜战役的胜利后,在淄博地区休整。国民党军被打的丢盔卸甲,逃得很狼狈,也丢弃了军车、枪炮弹药等大量军用物资,为充实前方后方部队的装备,张元寿副参谋长便组织人员到战场搜集物资,以便补充修整队伍的需要。</p><p><br></p><p>但不幸的是,就在他乘坐一辆缴获的美国吉普车行至主战场张店村的时候,突然遭到了敌军飞机的轰炸扫射,张元寿副参谋长胸前被打穿一个大洞,一声没响当场牺牲了,他是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淄博地区最高级别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干部,也是山东乃至全国同时期牺牲在战场一线的高级干部之一。</p><p><br></p><p>张元寿副参谋长牺牲后,陈老总失声痛哭,亲自主持他的追悼会并致悼词。在悼词中,陈毅司令员说:“张元寿同志是我军优秀的后勤专家,他为革命鞠躬尽瘁,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胡志年(右一)和罗炳辉妻子张明秀(左一)</span></p> <p>图一照片中坐在地上悲伤欲绝的女子是张元寿的妻子胡志年。</p><p><br></p><p>胡志年,又名胡志廉,安徽芜湖人。生于1920年,1938年参加“妇抗会”。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随华东野战军征战南北。</p><p><br></p><p>1947年2月下旬,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莱芜战役重大胜利后,集结于淄博地区修整,司令部驻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部队休整期间,华野前委于3月8日至12日在淄川大矿地召开扩大会议,史称华野“大矿地会议”。</p><p><br></p><p>华野在大矿地召开参谋长会议后,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元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周骏鸣、兵站部部长叶进明乘车前往周村采购一些物资、查检国民党军队遗弃的、散落的车辆、武器等物资,以装备部队。</p><p><br></p><p>当车行至周村近郊张店途中,突然遭到国民党飞机扫射,张元寿副参谋长中弹牺牲,时年34岁。</p><p><br></p><p><b>当日接到噩耗后,胡志年化装成当地老百姓,带着一双儿女心急火燎地赶到周村前线。看到躺在军毯上的丈夫遗体,悲痛万分,哭得死去活来。张定远吓得嚎啕大哭。</b></p><p><br></p><p>张元寿牺牲后,她坚强地挑起了抚育一双子女的责任,而且终身不渝地继承着他未竟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工作在上海纺织系统,担任领导职务。</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的张元寿</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元寿与儿子张定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7年在山东,前排左四为张晓卫,后排左三是张定远</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少年时代的张定远和张晓卫</span></p> <p>张元寿,1913年生,福建省水定县人。</p><p><br></p><p>1928年3月参加邓子恢领导的著名的龙岩“后田暴动”,1929年4月加入共青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随红34师血战湘江。</p><p><br></p><p>后历任中央军委先遣司令部后勤处处长、中央军委供给部财政科科长、中国工农红军总供给部财政处处长。</p><p><br></p><p>1937年任中央军委供给部部长,时年24岁,成为人民军队后勤供给战线的最高领导人。</p><p><br></p><p>1938年,奉调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总兵站站长、军部参谋处处长,动员大批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采办大量物资运往解放区。</p><p><br></p><p>1941年,皖南事变浴血突围后,任新四军第2师5旅参谋长,后兼任军分区参谋长,率部参加了开辟泗县、五河、灵璧、凤阳等抗日根据地的斗争。</p><p><br></p><p>解放战争时期,张元寿历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华中军区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参与组织领导了苏中“七战七捷”、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p><p><br></p><p>1947年3月,不幸牺牲,时年34岁。</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9年护送张元寿灵棺去华东烈士陵园,中间扶灵的就是胡志年</span></p> <p>张元寿牺牲时,因为部队还在打仗,就埋葬在当地。</p><p><br></p><p>1949年6月13日,人民政府在山东临沂建设革命烈士陵园,紧接着把张元寿副参谋长的灵柩移到临沂烈士陵园安葬,他的妻子胡志年亲自和部队的同志去参加了移灵。</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38年新四军将领在皖南合影,右一为张元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