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关悠远

山风

<p>上党 历代统治者为固守这块军事战略要地,设置大小数千处关隘,最著名的有四关即:黎城东阳关、武乡南关、屯留上党关、晋城天井关。其中上党关为上党西关而天井关为南关。</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上党关</b></p> <p>  上党关在山西省屯留县西。 《魏书·地形志》: “上党郡有上党关。”先属★氏,后属屯留县。关址在屯留境内的摩诃岭上。摩诃岭,俗称毛儿岭,是上党西通平阳的古道必经之路。山高地险,关城雄伟,上党关建在山顶西侧,十分壮观。东西两侧还有吴寨、华寨、边寨等要塞关卡为屏障,互相接应,是上党的西大门。虽然关城在历代战争中毁坏,但从现存的断壁残垣中,仍可想见当年的壮观境况。</p> <p><br></p><p> 《山西通志》说:“盘秀山,亦即方山,俗名摩诃岭,上党关在其间,其阳境内的摩诃岭上”。盘秀山,亦即方山,俗名摩诃岭,上党关在其间,其阳蓝水所源,其阴则绛水所源也。蓝水河终入沁河,绛水河流入漳河。</p> <p>  上党关既有威武雄壮,自然也有“侠骨柔肠”。史说这里是燕赵大地通往平阳、河东、古都西安一条最近的通道。和平年代上党关便成为冀、豫、鲁连接秦晋的盐驿、官驿,客商物流的重要通衢</p> <p>  清代诗人王士禄曾路经上党关古道写下: 雄藩上党古今名,形胜居然未易京。南睨河山俱在下,宵看星汉只疑平。义阳千载仍祠庙,夹寨当年剧战争。足底黑云天下脊,几朝车马赤霄行。</p> <p>  “长平大战”的历史书中,就有记载说,秦军兵进长平的两支大军就是分别越过沁河经安泽、屯留的上党关与河南的沁阳越过沁河屏障经天经关,才长驱直入高平的。</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天井关</b></p> <p>  天井关,始建于西汉阳朔三年(前22年),古为南北要冲也。刘歆《遂初赋》: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又王梁为野王令,北守天井关,蔡邕曰:太行山上有天井关,关在井北,为天设之险。慕容垂攻慕容永,自滏口入天井关滏口,见河南磁州。天井关以南几华里所辖星轺驿、横望隘、小口隘、碗子城等重要关隘,至河南沁阳水南关均被羊肠古道所包围。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干戈迭起,硝烟不散,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蒙古灭女真,建元朝,实施高压统治,在平阳(今临汾)设立官署,并将晋城等地划归平阳,“雄定关”改为“平阳关”。明代,汉人复得天下,“平阳关”改为“天井关”,沿用至今。</p> <p>《太行山行》</p><p>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汉军已料骑士屈,魏武重叹车轮摧。其开如陉下如井,云作炊烟瀑垂绠。羊牛只道来层霄,鸡犬方知接人境。山僧何年住山顶,亦有山田二三顷。非关避世应避名,我欲从之玩流景。[明] 石珝</p> <p><b> 碗子城</b></p> <p>  碗子城,是太行陉中"羊肠坂道"上的一处关隘。位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碗城村。这座城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小的城,修建于唐代初期,是历代镇守天井关的驻兵之地,是“北达京师、南通河洛”的重要的军事关隘。因其所在的这条古道蜿蜒在崇山峻岭间,其形状似羊肠而有了另一个名字即"羊肠坂道"。路边的石刻"古羊肠坂"为清代书法家翁同龢所书。李白等著名诗人路过这里,都为此留下千古诗篇。</p><p> 诗人李白曾描写古人艰难穿越“太行陉”,浩叹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的羊肠坂。一条窄窄的坂道宽不足两米,一边依山,峭壁参差;一边临涧,涧深百米。拨开杂草,石面上有许多清晰的马蹄样深坑和依稀的辙印,是千军万马和商贾往来留下的历史痕迹。坂道高低不平,曲曲折折,历千年而不变,置身其中,仿佛能感受到昔日的繁华。</p> <p>苦寒行 [ 魏晋·曹操 ]</p><p>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p><p>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p><p>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p><p>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p> <p class="ql-block">二千多年的古赵国长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