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吴忠泰,正军职离休老红军、原武汉军区司令部顾问、曾任武汉军区炮兵司令员,副参谋长(享副兵团待遇的津贴)。</p><p><br></p><p>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p><p><br></p><p>1953年荣获朝鲜国家红旗二级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p><p><br></p><p>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br></p><p>200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p> <p>吴忠泰(1914.8--2008.6)</p><p>安徽金寨人。</p><p><br></p><p>1928年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独立四师政治部宣传员,红27师传令班长,排长,红25军政治部通信排长,红15军团警卫连指导员。随红25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p><p><br></p><p>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连指导员,营组织干事,八路军第11师344旅689团一营教导员,三营营长。</p><p><br></p><p>1941年从新四军四师高级研究班学习后调到11旅32团任参谋长。一年后调任四师九旅25团参谋长,27团参谋长及新四军四师淮北区旴凤嘉总队副总队长。</p><p><br></p><p>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七军分区独立三团副团长,第九纵队81团团长,独立旅二团团长,第三野战军第34军303团团长,第34军102师参谋长,高炮三师参谋长。</p><p><br></p><p>1951年初,在上海负责组建高炮六十三师,首任副师长,师长。率部秘密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p><p><br></p><p>在保卫机场和铁路运输线防护以及反击美军空中“绞杀”作战中,指挥全师部队,取得了击落战机233架,击伤325架,活捉美军三名飞行员的英勇战绩。出色完成了抗美援朝作战任务。</p><p><br></p><p>荣获朝鲜国家红旗二级勋章,独立自由二级勋章。</p><p><br></p><p>1955年回国后,任沈阳高炮基地司令员,南京高射炮校校长,1962年任武汉军区炮兵司令,1973年至1978年任武汉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78年至1981年任武汉军区顾问,1981年离休(享受副兵团待遇津贴)。</p><p><br></p><p>(吴忠泰之女吴黎明/提供)</p> <p>黎彤(原名张静)(1924.2—1997.5)</p><p> 女,河南商城人。</p><p><br></p><p>1940年参加新四军四师,曾在新四军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学习。</p><p><br></p><p>1946年与吴忠泰结婚后,一直跟随他的部队做司药工作。</p><p><br></p><p>抗美援朝期间入朝鲜,在志愿军高炮六十三师后勤卫生科任医政干事,1955年副营级教导员转业。</p> <p>⇩下图这份黎彤的亲笔简历,非常珍贵。</p><p>她应该是1940年在河南永城创建的抗大四分校第一期学员。</p> <p>⇩这是黎彤获得的三级解放勋章、朝鲜三级国旗勋章,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纪念章等。</p> <p>据介绍:</p><p>三级解放勋章,荣誉勋章。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解放战争时期的团级和营级及相当干部。</p><p><br></p><p>国旗勋章,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勋章。</p><p><br></p><p>在朝鲜祖国解放战争期间,朝鲜政府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指战员进行了五次颁奖授勋活动,三年间共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种勋(奖)章52万枚之多。</p><p><br></p><p>不少荣获朝鲜共和国英雄称号的一级英雄、特等功臣,还荣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的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p><p><br></p><p>指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彭德怀元帅就获得此项殊荣。</p><p><br></p><p>根据不同人员的不同功绩,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还给中国志愿军部分战斗英雄授予二级国旗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p> <p>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简称“抗大第四分校”。</p><p><br></p><p>于1940年3月在豫皖苏边区的河南永城创建,在淮北洪泽湖畔发展。</p><p><br></p><p>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结束,是新四军中成立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所分校。</p><p><br></p><p>期间,它吸收华中和江南的知识青年,在江淮平原的艰难条件下坚持办学,共培养了近5000名干部,为新四军第四师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分校校长彭雪枫为学校的成长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1940年3月,新四军第6支队随营学校华中派遣大队,合并组建抗大第4分校。</p><p><br></p><p>抗大第四分校在河南省永城县李寨镇麻冢集成立。</p><p><br></p><p>彭雪枫、邓子恢、张爱萍、吴芝圃、张震、肖望东、方中铎、刘清明、李干辉、冯文华、陈锐霆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p><p><br></p><p>7月,该校隶属八路军第4纵队。</p><p><br></p><p>翌年1 月,隶属新四军第4师。</p><p><br></p><p>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牺牲,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政治部决定,将抗大第4分校改名“雪枫军政大学”。</p><p><br></p><p>抗大第四分校1946年改编为华东军事政治大学。</p><p><br></p><p>1951年华东军政大学主要部分改建为第三高级步兵学校,1952年参与组建总高级步兵学校。</p><p><br></p><p>后历经南京军事学院、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南京高级陆军学校、陆军指挥学院,1999年更名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p> <p>据新四军老战士、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在《抗大四分校的故事》一文中述说:</p><p><br></p><p>1939年初,由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持续东进,开辟了商丘、亳县、永城抗日根据地。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中积极对敌作战,得到很大的锻炼和发展,组建了三个团。但是严重缺乏基层指挥员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p><p><br></p><p>为了培养基层干部,建立了随营学校,有学员200余人,这就是抗大四分校的前身。</p><p><br></p><p>随着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与扩大,地方工作干部缺少的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因此,中央决定将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扩建为抗大四分校。</p><p><br></p><p>1940年3月18日,抗大四分校第一期在永城麻冢集举行开学典礼,学员有500多人,分校领导干部多由新四军游击支队首长担任,彭雪枫兼校长,吴芝圃、张震兼副校长,肖望东兼政治部主任。</p><p><br></p><p>随着延安总校派遣人员陆续到达,学员数量增加到1000多人,共编三个大队、九个分队,其中包括一个防化队和一个女生队。</p><p><br></p><p>这些学员小部分是来自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基层军事政治干部,绝大部分是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沦陷区的进步知识青年。</p><p><br></p><p>根据知识青年较多的特点,抗大四分校在课程安排上,基本按抗大总校的方案,设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理论课和游击战术、步兵战术及兵器常识、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技术的基本知识课程。</p><p> </p><p>由于当时环境恶劣,学校驻地距离日伪据点只有二三里路,常常可以听到枪声、炮声,而且还有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和土匪杂八队的扰乱。为了适应战斗环境,抗大四分校提出了“加强军事生活,加强战斗准备”的口号,要求每个干部、学员枪不离身,学习不忘战斗,战斗不忘学习。</p><p><br></p><p>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抽查时一个大队(营)在夜间紧急集合,只需要八分钟的时间,而且连同炊事员一起从各个驻地跑到预定地点。这年的8月11日,全校举行一次战斗演习,成绩很好,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p><p><br></p><p>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抗大四分校(包括雪枫军政大学)从1940年创办,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结束,经历了五年半的时间,共办七期,为新四军和地方党政机关培养了5000多名军政干部。</p><p><br></p><p>是抗大总校在新四军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吸收华中和江南革命知识青年最多,坚持在艰苦条件下办学,成绩最显著的一所分校。</p> <p>70年前,新四军老战士吴忠泰、黎彤夫妇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的召唤,共同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p><p><br></p><p>这是一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者的正义之战;</p><p>这也是进一步锤炼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坚强意志和对党绝对忠诚的严峻考验。</p><p><br></p><p>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吴忠泰、黎彤夫妇和志愿军将士们一起,不仅有力地支援了朝鲜人民,稳定了朝鲜的局势;也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p><p><br></p><p>在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吴忠泰、黎彤夫妇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们,傲骨铮亮四海,碧血殷殷染八荒。</p><p><br></p><p>他们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用自己的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p><p><br></p><p>他们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p><p><br></p><p>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高了。</p> <p>下图为吴忠泰(右)与警卫员张其璧(左)合影</p> <p>⇩照片从左至右:肖克强、李云龙、吴忠泰、刘冠勇,最右边戴眼镜的这位不记得了。</p> <p>下图右为黎彤</p> <p>⇩1950年3月16日,炮七师20团干部集训队毕业纪念。</p><p>前排左二坐着的为吴忠泰。</p> <p>⇩1950年5月,庆功大会后,率榴弹炮20团于朱庄营房合影。</p><p>照片正中的是吴忠泰。</p> <p>⇩吴忠泰入朝后,1951年10月,回国参加北京国庆节观礼活动。</p> <p>下图照片为吴忠泰(站立发言者)1952年63师入朝参战后,第一届庆功会上发言。</p> <p>⇩1953年7月在朝鲜矿山洞口前,吴忠泰的妻子黎彤抱着儿子吴卫国,与赴朝慰问第63师的中央歌剧团第一团的演员们合影。</p> <p>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p><p><br></p><p>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p><p><br></p><p>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p><p><br></p><p>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必将铭记!</p> <p>据了解,解放军炮兵63师于1951年1月中旬在上海成立。</p><p><br></p><p>由原高炮三师师部,高炮十二团,西南军区炮兵暂编六团,另抽调高射炮校学员62人,华东炮校学员50人编成。</p><p><br></p><p>装备:16门85高炮,32门37高炮,12·7高机36挺,汽车261台,全师2989人。</p><p><br></p><p>1951年3月10日,炮兵63师由付师长吴忠泰(后任师长)、付政委李云龙(后任政委)率师部和607,608,609团从上海出发入朝作战。</p><p><br></p><p>1951年3月17日到达朝鲜美林机场,保卫其对空安全。</p><p><br></p><p>4月移防永柔机场,保卫机场修建任务,4月8日63师在永柔地区击落敌机5架,击伤3架。</p><p><br></p><p>后保护交通线,在作战中共击落233架,击伤325架飞机,出色地完成了抗美援朝的任务。</p><p><br></p><p>1955年10月,以 独立高炮26、31营扩编组建高炮627团、以独立高炮36营、608团5连、火箭炮205团高机连扩编组建高炮628团,归高炮63师建制。</p><p><br></p><p>1956年7月1日, 高炮63师调归福州军区建制。</p><p><br></p><p>1960年3月,高炮63师驻漳州机场,高炮608团转隶高炮67师。</p><p><br></p><p>1960年12月, 高炮63师被确定为军委战备值班部队。</p><p><br></p><p>1964年7月13日,高炮63师调归武汉军区建制。</p><p><br></p><p>1965年8月--1966年2月,高炮63师抗美援越。</p><p><br></p><p>1966年2月27日,从越南战场回国后,师部驻河南巩县。</p><p><br></p><p>1968年3月,师部移防郑州。</p><p><br></p><p>1975年,师部移防荥阳。</p><p><br></p><p>1983年3月,转隶陆军第43军建制。</p><p><br></p><p>1985年10月,以高炮63师(欠609、628团)与161师高炮营在河南荥阳组建54集团军高炮旅,以高炮609、628团为基础组建20集团军高炮旅。</p><p><br></p><p>1997年,54集团军高炮旅改编为防空旅。</p><p><br></p><p>2017年4月,编为83集团军某防空旅。</p> <p>⇩1974年9月,在河南确山靶场,打坦克现场会。</p> <p>70年前的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胜利,锻造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更是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殒身不恤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p><p><br></p><p>前事不忘,后事之师。</p><p><br></p><p>和平总是来之不易,历史也如同永恒的坐标,给人启迪和指引。</p><p><br></p><p>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英雄保家卫国,血染万里疆场,打出了国威军威,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p><p><br></p><p>70年后的今天,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缅怀革命先烈,致敬“最可爱的人”,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奋斗之路上熠熠生辉。</p><p><br></p><p>回首过去,致敬可歌可泣的英雄。</p><p><br></p><p>我们不会忘记,“391高地”,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匍匐在燃烧的野草中,壮烈牺牲;</p><p><br></p><p>上甘岭上,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p><p><br></p><p>松骨峰下,整整一个连血肉相博,只剩下7个活着的战士……</p><p><br></p><p>无数志愿军战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救黎民于水火,御敌国门之外。</p><p><br></p><p>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汇聚成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铸就了不朽的时代丰碑。</p><p><br></p><p>俯看今朝,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新冠疫情期间,一群群年轻的白衣战士,逆疫而上,冲锋在前,白衣执甲,为祖国而战;火车站旁,铁路职工坚守岗位,守护着万家灯火,铺就旅客温馨舒适的旅程……这些故事正是新时代抗美援朝精神的最好体现。</p><p><br></p><p>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p><p><br></p><p>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p><p><br></p><p>展望未来,书写新时代奋进之歌。</p><p><br></p><p>70年沧桑巨变,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p><p><br></p><p>回望历史,我们不能止于感动,更应从中汲取勇于担当、勇往直前、勇于胜利的力量,将英雄们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初心使命,继续书写不平凡的功绩,在新时代之路上不断奋进。</p> <p>⇩吴黎明在追寻着父辈的足迹,学习着父辈的精神!她说:“父亲的战友姚长春处长讲了我父亲许多故事。特别是讲了父亲任志愿军第一任高炮63师师长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四门高炮各一发炮弾,将美军四辆坦克击毁的战绩!当时是我军要撤退,可公路上被步兵及车辆全部占满,父亲指挥的高炮部队没办法撤。这时,美军四辆坦克出击了。”</p><p><br></p><p>姚处长说:“就在这时,你父亲临危不惧,灵活指挥大炮射击,而让我军其他部队全部撤出,你父亲指挥的高炮部队是最后才撤出的。”</p> <p>⇩吴黎明三姐妹和小妺夫(张兵少将,原海南军区副司令),一同在安徽金寨烈士纪念馆内的合影。</p><p><br></p><p>张兵父亲为张才千中将,原武汉军区司令员。</p> <p>【编者想说的话】:</p><p><br></p><p>2018年退休后,我一直在寻找父辈们的足迹;</p><p>也一直想寻找父辈们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p><p><br></p><p>总想读懂当年的厚重;</p><p>总想了解当年的悠远;</p><p>总想感受当年的体恤和清纯。</p><p><br></p><p>心中的渴望一直耿耿于怀,一直有着很深的执念、感情和敬仰,近乎膜拜。</p><p><br></p><p>近日,见新四军四师后代群内吴黎明同志发了不少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故整理汇编成美篇,供大家一起分享。</p><p><br></p><p>美篇中汇编整理的这些照片,向我们展示着一件件感人至深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历史,激励着我们重温历史、崇敬英雄。</p><p><br></p><p>通过这些照片,娓娓讲述了前辈们的英雄事迹,构成了一部部英雄名录。</p><p><br></p><p>更为可贵的是,这些照片都表达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p><p><br></p><p>当然也给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展现爱国情怀,凝聚力量,给我们对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新四军四师前辈们永远铭记心底,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可贵资料。</p><p><br></p><p>感谢吴黎明姐给予的帮助和提供的照片及说明。</p><p><br></p><p>美篇编辑中,如有不妥,敬请斧正。谢谢大家!</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