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图-韩小龙摄影 文摘与百度) </p><p> 棕熊藏语称为“折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熊,这类动物一向是以力量著称,敏捷值和速度方面会比较差。但凡事都有例外,熊科动物之中也是有短跑健将存在的。而且这种熊还是熊科之中体型比较大的一种,主要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之上。</p><p> 由于这种熊奔跑的速度很快(根据科研人员观测,速度最快可以达到56千米每小时),所以早些年的时候,人们将这种熊称之为——马熊(有人说是因为它们奔跑起来像马儿一样快)。</p><p> </p> <p> 后来随着生物学家的研究分析,将这种“马熊”归类到了棕熊属以下,并根据其生存区域命名为了——西藏棕熊。</p><p>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棕熊的奔跑速度很快,可不是靠牺牲体型得来的。事实上即便是在棕熊这样一种大型熊科动物之中,西藏棕熊也是能排的上号的。成年之后最大的西藏棕熊体长可以达到2.1米,体重能够超过800斤。如此庞然大物,若是把雪豹放在它们面前的话,简直就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咪。</p><p> 奔跑速度快,耐寒能力强,使得西藏棕熊成为了整个青藏高原上捕猎能力最强的猎食者之一。</p><p> </p> <p> 由于没有其他动物可以撼动西藏棕熊的统治地位,所以西藏棕熊通常都是单独活动,一只西藏棕熊的势力范围甚至可以达到50平方公里。高原上的藏羚羊、野驴乃至水边的各种水禽等,都是西藏棕熊的捕杀对象。</p><p> 不过即便西藏棕熊不怕冷,但是它们依然保留了大多数熊科动物冬眠的习惯。从每年的10月底到次年的4月初,大多数的西藏棕熊都会选择在这一时期冬眠。在冬眠之前,西藏棕熊会大量进食,整个秋天大约会吃掉1200斤左右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帮助它们增加100斤左右的脂肪,这些脂肪足矣维持冬眠状态下数月间的能量消耗。</p><p> 尽管西藏棕熊的武力值在整个青藏高原上基本无敌,但是它们依然属于濒危物种。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它们繁殖能力比较差,并且彼此之间会有厮杀的现象。特别是雄性西藏棕熊,基本上可以说是六亲不认。它们在雌雄生下幼崽之后,不仅不会帮忙抚养,很多时候甚至会嫌幼崽麻烦而残忍地将其咬死。</p><p> 喉部至肩部有一大片乳白色的环状色斑,看上去仿佛是肩上披了围巾—样,显得既舒适又温暖。曾有外国专家在动物园里见到西藏棕熊后,赞赏道:“多漂亮的熊啊!我认为甚至比大熊猫更漂亮。</p><p> 西藏棕熊(学名:Ursus arctos pruinosus):是哺乳纲、熊科、棕熊的亚种之一,亦称马熊和蓝熊。体长约1.8-2.1米,肩宽约1米,头宽而吻尖长,耳壳圆形,肩高超过臀高,站立时肩部隆起,尾特短,四肢特粗壮,前足腕垫不与掌垫相连,毛被丰厚,背部毛长130-150毫米,体侧毛长200毫米左右。颈部有类似于围巾类的白色的毛胸,口有一块月牙一样的白斑毛。毛色以棕褐色为主,变异较大,有棕褐色、褐黑色、污白色,褐黄色等,老年熊呈银灰色。主要栖息在山区的森林带,食性较杂,主要以翻掘洞穴的方法捕食鼠兔和旱獭,还吃没有腐烂的动物尸体。</p><p> 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和中国的青藏高原、甘肃和新疆等地。西藏棕熊一般独居,有冬眠的习性,从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一直到翌年3-4月。冬眠时,多寻找偏僻的山洞,入眠和觉醒的时间变动很大。为了积累用于冬眠期间所需的大约50千克脂肪,秋天必须吃掉400-600千克的浆果和其他食物。冬天临近时便开始准备洞穴,选择那些遍地是倒木枯枝,寒风较弱的向阳地带,多选择大树洞或岩石隙缝处居住,有时也在沼泽地上的干土墩上挖掘地穴。用前爪洞穴中以枯草、树叶或苔藓作铺垫物。一般每个个体独居一个洞穴,只有雌兽与3岁以下的幼仔才同居在一起。进洞前先围着洞口转一阵,然后跳钻进去,或者后退着进窝,或者把自己的足迹弄乱,以免被天敌发现洞穴,更好地隐蔽自己。在冬眠期间主要靠体内贮存的脂肪维持生命,如果有危险,随时都会醒来。在较温暖的日子里,有时会到洞外活动一段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