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父亲住院期间 2020年9月,出院刚刚回家的父亲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p><p><br></p> 父亲出生在麻会村的这条沟里。我也是。(2017年拍摄) 我们的家就在中间这眼土窑洞里。这个院落曾有我欢乐的童年。记忆里父亲一直骑自行车上下班,下班回家的父亲偶而会从县城里带回一点好吃的。所以我经常期待父亲的归来。(2016年拍摄) 1977年,我们家从沟里的土窑搬到了河对岸的土木房中。为了建成这座新房,父亲投入了很大的心血,也花光了所有的积蓄。(2016年拍摄) <p>村前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每逢雨季,洪水漫桥,上下班的父亲常会卷起裤管,肩扛自行车趟河而过。(2015年拍摄)</p> 年轻时的父亲,满脸的刚毅与精神。 1986年,父母、大哥、二哥和我及侄女。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父亲。 1997年,父母、大哥、姐姐和外甥。 1998年,父亲退休时与同事合影。 2014年正月,全家合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退休返乡的父亲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常说,根在村里,种地为本。(2013年拍摄) 一到夏天,院子里栽满了各种蔬菜供儿女们分享。(2014年拍摄) 院子里可用的角落都要种上蔬菜。(2020年拍摄) 摘金针菜的父亲。(2016年拍摄) 每次回家,母亲总要问询有没有土豆可吃。父亲辛劳换来的土豆,我竟吃的心安理得! 父亲很喜欢读书。一有空闲,就会认真阅读。遇到好文章,常会反复阅读。(2017年拍摄) 炎夏家里太热,父亲也会和母亲搬了小凳去巷口乘凉。(2018年拍摄) 子女回家,父母亲总要做好吃的招待我们。(2016年拍摄) 2017年10月,侄子婚礼,恰逢母亲和三嫂生日,喜庆满堂。 闲云野鹤的生活,儿孙绕膝的晚年。快乐的父亲。(2014年拍摄) <p class="ql-block">读书明智,学史辨今。父亲以读书陶冶了自己,也熏陶了我们。(2016年拍摄)</p> 正在做饭的父母。母亲一直体弱多病,幸有会针炙的父亲多次疗愈。年迈的父母相互扶持,生怕拖累儿女。(2016年拍摄) 正在给狗狗喂食的父亲。儿女不在身边,狗狗胜似亲人。后来狗狗不幸病死,父母竟哀伤了好些日子。(2017年拍摄) 2016年夏天,我和姐姐带父亲去河口看土豆花开,算是父亲退休后唯一的一次“旅游”。 顺路带父亲去了阔别近六十年的河口乡直夺峪村。父亲20多岁时就是在这里作为老师参加工作的。 父亲和他的学生们。 我给母亲拍照时,父亲举着背景布,一脸严肃。(2016年拍摄) 含饴弄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2019年拍摄) 儿女回家,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刻。(2015年拍摄) 正在校稿的父亲。父亲晚年不辞辛劳,伏案书写麻会李氏族谱,手稿几经周折校对,最终成书印刷。(2016年拍摄) <p>正在为婶子针炙治疗的父亲。父亲擅长针炙,村里谁家有个风疼脑热,几个银针下去大多手到病除。成了名符其实的义务村医。(2017年拍摄)</p> 父亲生活极尽简朴,喜欢看电视却总舍不得买台新的。为了看的清楚,常坐在离电视机很近的地方。(2014年拍摄) 每逢年前打扫糊窗,父亲总要亲自动手,担当“一把手”。(2014年拍摄) 看望父母的儿女们走的时候,凭你再三劝说,父亲也还是会坚持送出村口。(2016年拍摄) 直到看不到为止。(2020年拍摄) 2020年8月,患病住院期间疲惫而又担忧的父亲。 2020年8月,患病住院期间的父亲。 2020年9月,出院回家后的父亲在向姐姐讲述他在医院拍摄的照片。 2020年10月,陪护父母的哥哥在家中。 2020年10月19日,父亲最后一次在家洗脸,之后去往县城居住。 2020年10月19日,即将离开老家的父母。 我与父母视频通话的截屏。亲切慈祥的笑容、习以为常的通话,现在竟然只能通过这张模糊的手机截屏去回味了!我的至亲!慈祥的父亲,您想我了吗?我想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