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看这个“爨”[cuàn]字就明白了,我们到了爨底下村。</p> <p>爨底下村是建于明清的四合院建筑群。它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青砖灰瓦,精巧古朴。现全村共有合院70余套,合计500余房间。</p> <p>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村内祖先随山西向北京移民之举由山西迁移至此,建立了这座韩氏聚居之地。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户籍人口102人,常住人口98人。</p> <p>想看秋色的,拖到初冬才成行,结果只剩“光杆儿”了。😜</p> <p>村里还在不断修缮中。</p> <p>看一下动态的。</p> <p>村落整体规划严谨、布局合理、建筑考究,装饰也十分精美。</p> <p>家家户户门上的楹联都是手写的,感觉每家都很有文化的。</p> <p> 村舍的靠山影壁上大都写有硕大的“福”字,为了增强装饰性,有的还在“福”字笔画内绘有花卉。家规严谨的人家,在影壁上书写“厚得福,忍为高”等治家格言。此外,街边墙壁上还残存着一些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标语,比如,学大庆,学大寨。</p> <p>地主家,三进院。</p> <p>爨”字三十画,不好认,也不好写。于是,聪明的爨底下人编了句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p><p>地主家的第15代免费讲解。</p> <p>年轻人打理的院落还有点“文艺”范儿。</p> <p>挂的玉米这么少,今年收成不好吗?🤔</p> <p>这家的玉米还比较“争气”。😜</p> <p> 拍小视频的人,导演、摄影、男女演员、剧务和化妆师,一应俱全。</p><p>曾经有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p> <p>疫情期间游人很少,有些农家院不得不停火扣锅。</p> <p>饭点儿档口,空无一人。</p> <p>坐落于村东山坡的关帝庙(大庙)。村里还有五道庙和娘娘庙,小得和这个村一样的“精致”,没拍照片。😏</p> <p>爨底下西边的山谷是一处“一线天”,难怪古代在这里设关卡,布守军,的确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爨底下村即为守军的“家属院”。</p> <p>山上的古柏形态各异。</p> <p>从南边山上看,村的全貌一览无余,整体好像一个大“元宝”。只是因为下午,村前的主街已在阴影里。如果想得到更好的效果,建议上午登山。</p> <p>去之前稀里糊涂没做功课,回来一查才发现,爨底下村的建筑、文化、民俗等均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我们一天来回,路途占用了5个小时,所剩时间不多,一个村子只转了一半,还有很多精彩没有看到。有必要再来……😍</p> <p>参考文章:岳强《探访京西爨底下村,盛极一时与康熙有关,如今仍独一无二》及百度百科。</p><p>其实不是“独一无二”,同属斋堂镇的灵水村(举人村)也是明清古村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