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蓉城 登峨眉 游乐山 拜水都江堰- 成渝双城游记(上)

徐国强

<p>  成都,四川 ,我又来了!</p><p>  前不久买了一本书《这里是中国》。书中用不少的篇幅介绍四川和成都,横断山脉、四姑娘山、九寨沟等等,精美的图片,赞美的文字,让人总有一种前往的冲动。书中以“烟火人间三千年”的标题,用一个篇幅刻画描写成都,而谈到古城西安,不过是“鲜衣怒马一千年”。对成都真可谓不吝赞美之词。</p><p>  自公元四世纪建城以来,2600多年成都城址从未迁移过,成都城名也从未更改过,这是成都最为特别之处。另外,成都虽然不是沿江沿海的城市,但是,据统计,在非一线城市中,成都生活舒适度指数第一,公司最想去的城市排名第一,成都搜索指数排名第一。作为中国一个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城市,成都的确具有独有的特质与魅力。</p><p> 成都,我来过多次。2016年11月经成都到黄龙九寨沟采风;2014年,单位安排至成都疗养,在成都一带的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兜了一圈。最早是在1979年学校暑假期间,经成都去攀枝花。应该算是与成都有缘吧。2020年的金秋十月,在安排计划秋季游时,我又一次选择了这座城市,从这里开始为期九天的成都重庆双城自由行。</p><p> </p> <p>10月24日(第一天)</p><p>行程:上海-成都 </p><p>里程:飞行3小时25分</p><p>入住:成都宽窄巷子美居酒店</p><p>游览:成都宽窄巷子</p> 2020年10月24日下午14时许,我们搭乘的东航MU5407航班准时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在机场一嗨租车店提取了座驾,驱车半个多小时,直接来到了位于宽窄巷子附近的美居酒店。 <p>在酒店附近一家川菜馆简单晚餐后,步行十来分钟,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 - 宽窄巷子。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建筑均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之称。</p> <p>这是一家成都著名的私房菜馆 - 拂晓。宽窄巷子在展示老成都历史风貌的同时,也一条特色商业步行街,主要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为主。</p> <p>这里店铺林立,人声鼎沸。无论是门面装饰,还是内部摆设都很有特色,颇具品味,将历史与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与上海的新天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p> 这里是宽巷子3号。它的大门颇为吸引眼球,门上的门神保佑着平安,也期盼着兴旺。门大多是掩着的,据说主人的理念是"闭门迎客",做的是精品私厨。 成都的吃,可能是最有名的了。宽窄巷子也是一条美食街。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区传统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抛扔糯米团时,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 猪鼻子里插大葱 -- 装象! <p>宽窄巷子的一项著名项目是“掏耳朵”,俗称“小舒服”,正规的说法是“采耳”。介绍说,这是四川民间一绝技,它将艺术与技艺融为一体,还被列入非遗名列。一项简单的生活小事,在这里似乎有些复杂和专业的感觉,耳勺、耳铲、镊子及各种耳扫,还有头灯。不过,服务费不菲,120多元。安全起见,省钱出发,就别“小舒服”了吧。</p> <p>巷子里有不少具有中国元素和四川气息的店铺。诸如:古筝、花伞、变脸脸谱等。</p> 整个巷子不算太长,大约250多米,闲逛了20多分钟,调头就来到了窄巷子。窄巷子与宽巷子平行排列,宽约5米,比宽巷子少了3米。 这是窄巷子里的一家中药店。吸引眼球是这位碾磨药材的人,身着中式服装,披着清代长辫子,还带着当季的口罩,以一个不变的频率,机械式地反复运作。走近一看,才晓得这是一个仿真机器人。不过,那皮肤,那眼睛,绝对以假乱真。 这家是巷子里的蜀江龙火锅店。它的装修最为吸引眼球。一进门就看到一条龙盘踞在大厅上方,龙头抬起,冲着每一位来客。店铺还特意在这里为游客准备了一对中式椅子供游客拍照。那么,兄弟俩就合了一张吧。 <p>10月25日(第二天)</p><p>行程:成都-黄龙溪古镇-乐山-峨眉山市</p><p>里程:200公里</p><p>入住:峨眉山智选假日酒店</p><p>游玩:黄龙溪古镇、乐山大佛</p> 早饭过后,办完退房,我们驱车来到距离成都市约40多公里的黄龙溪古镇。黄龙溪古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历史,隶属成都市的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国家4A级景区。 黄龙溪古镇龙潭广场,这是一个下沉式广场,面积大约在2000平米左右的。广场中央放置一个铸鼎,表现的是诸葛武侯沉鼎醒龙的历史传说。广场周围被9根黄龙图腾柱环绕,这9根图腾柱传说中是龙生九子的图腾。 黄龙溪的主街叫真龙街。它一头是龙潭广场,另一端是龙潭湖。一条小溪从街中央潺潺流过,两岸是青石板路和古街坊。 古镇上,溪岸边,树木植物相当茂盛,溪中错落不少硕大的石头,岸边还有水车、石磨、垂柳,一副极具风情的川西水乡画卷。 黄龙溪主要以古街、古树、古庙、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和古衙门的“十古”著称。 古榕树。 古牌坊。 从龙潭广场沿着真龙街走到头,就是著名的黄龙古桥。站在古桥上欣赏龙潭湖和滴水漫滩的景色。 古镇上建有一条川西民居文化长廊,以实样的方式展示介绍川西民居的特色。 离开黄龙溪古镇,驱车123公里,2个多小时,抵达今天游览的重点: 乐山大佛。面前的这座山就是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栖霞峰。 来到登山栈道入口处的山门洞,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苏轼书写的题壁“佛”。山洞左侧通往灵宝塔,右侧通往大佛和凌云寺。 登山途中,可以看至山崖上刻着大量题壁。最为醒目的是“苏东坡载酒时游处”。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历史上眉山曾属嘉州(乐山)。想必1996年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时中国西部唯一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应该有苏轼的一份功劳。 再往上就是载酒亭。载酒亭是后人为了纪念苏轼的著名诗篇《送张嘉州》而建。苏东坡做杭州太守时,一位姓张的朋友要去嘉州做太守,苏东坡就写了一首《送张嘉州》相送,其中的名句有"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来到山顶,首先看到的是凌云寺。凌云寺是建于唐代,现在的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因为大佛就凿在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 凌云寺前几十米处的山崖,就是乐山大佛所在处。山顶的平台上,大佛只露出半个头,头上的螺髻清晰可数。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乐山大佛地处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站在平台上,可以俯瞰三江汇流的全貌。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的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见此心中十分不忍。因此,他想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降服水怪,保佑平安。大佛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历时90余年方才建成。 为了纪念海通法师,人们在大佛头部左后方的凌云山顶建了一个山洞,洞额刻“海师洞”。“海师洞”三字,为清乾隆时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 大佛坐落在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上,面朝三江会合处。 大佛的左右后三面设有护栏,人们可以依靠在护栏边,近距离地观赏大佛。 据说,大佛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只可惜,历代战火给大佛带来不同程度的灾难,特别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入川,一把大火把保护大佛的大像阁烧个精光后,大佛裸露数百年,遭受风化侵蚀。 这是一条前往出口必经之路,穿过这条竹林小路,就来到景区出口,结束了登山礼佛之旅。 乘坐游船到三江汇合处,在船上礼佛是游览的必须项目。我们在大佛入口处,乘坐景区游览服务车,来到游客服务中心购买票上船。记得以前都是在离大佛入口不远处的八仙洞码头上船,很方便。 游船带你来到三江交汇处,从船上全方位多角度地观赏大佛。这个角度只能从游船上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可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 大佛左侧,是沿山边开凿的“棱云栈道”。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经凌云栈道就可以走到大佛脚底部。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记得2014年去的时候,是“九曲栈道”进出。这次是“凌云栈道”只进,”九曲栈道”只出。从图中可以看到栈道上站满了游客,在入口处排了一会。听保安说,这样排下去到大佛脚底部要排队2个小时,我们只好作罢放弃。 <p>到达大佛前,船停了下来,给大家拍照的机会。</p> 游船驶离大佛,来到靠近乐山市的码头边。游船上的讲解员,让大家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这就是游船的最后一个项目:观赏卧佛。实际上,这只是来自广东的一位摄影爱好者的偶然发现。一次当他在家里要把照片分享给朋友的时候,忽然发现这张全景图特别像是一个巨大的躺着的佛像。这才成为一个观赏点。中间突出的部分为灵宝塔。 结束乐山的行程,时针已指向5点。我们驱车40公里50分钟,来到了峨眉山脚下,入住峨眉山智选假日酒店。明天将登峨眉,上金顶,朝拜普贤。这家酒店位置不错,离峨眉山景区服务中心仅仅步行7-8分钟。服务也不错,服务人员详细介绍峨眉山的玩法,更重要的是,免费给我们升级为河景房。 <p>10月26日(第三天)</p><p>行程:峨眉山-成都市</p><p>里程:180公里</p><p>入住:周记·吉亨酒店(成都火车东站店)</p><p>游玩:峨眉山</p> 8:30时,我们就来到游客服务中心,买票,乘车,前往峨眉山景区。 从服务中心到峨眉山索道山下的雷洞坪需要近2个小时的车程。游玩峨眉山金顶,一般都要在游客服务中心乘景区车先到雷洞坪枢纽中心,私家车是不能上来的。 从雷洞坪出发,开始爬山历程。 从雷洞坪车站到上金顶索道站,途径一个“猴区”。这里很是热闹,有不少峨眉山猴子喜欢在这里出现,向游客讨吃的。有时候,还会从游客手中抢食品。当时,就有一个小孩子手中的食品被猴子突然抢跑了,小孩子都吓哭了。 同时,游客也很享受这样一个场景,纷纷拍照留念。 当天,峨眉山被浓雾笼罩。站在缆车里,眼前都是白茫茫的雾,山和树几乎完全笼罩在浓雾中。 “华藏世界”牌坊,穿过这道牌坊就进入到了金顶。 金顶也完全被浓雾笼罩。金顶是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建筑概念。地理概念一般是指名山的山顶,而建筑概念是指房屋的镏金屋顶。峨眉山金顶,也称华藏寺。 这里是朝拜大道。大道平台处香火缭绕,前方的十方普贤圣像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朝拜大道两侧的六牙圣象。 峨眉山金顶的香火很旺,缥缈的香火烟雾与白茫茫的云雾给金顶带来一种神秘、虚幻的意境。 峨眉山金顶的标志:十方普贤圣像。"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圣像于2006年6月18日落成 ,通高48米。 金顶华藏寺,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 华藏寺始建于东汉,是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华藏寺有三殿。第一殿是弥勒殿。殿门上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华藏寺”金匾。寺内供奉铜铸弥勒佛像。第二殿是大雄宝殿。殿中供奉着铜质金身的三身佛,坐高3米。殿内还有铜磐、铜钟等法器以及铜铸像、铜普贤像等佛教文物。 第三殿是普贤殿,即金殿,是峨眉山最高的殿堂。殿门的匾额有“金顶“。 明代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朱模笃信佛教,赏赐黄金3000两在峨眉山最高处建――"大峨山金殿",因金殿的瓦、柱、门、棂等皆铜质渗金,阳光照耀之下,金光灿烂。 这是我2014年10月来金顶,在金殿留下了身影。那天,虽然难觅蓝天白云,更不奢望云海佛光,但至少华藏寺金殿清晰可见。据说,峨眉山金顶基本上十有九雾,这已经算是幸运了。 <p>10月27日(第四天)</p><p>行程:成都-都江堰-成都</p><p>里程:170公里</p><p>入住:周记·吉亨酒店</p><p>景点: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p> 昨天结束峨眉山的游玩,当天就返回了成都市,入住成都东站附近的周记.吉亨酒店。今天一早,我们直接驱车80公里来到都江堰。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大门似乎有点过于简单,但是,都江堰对于成都平原的意义和贡献怎么说都不为过。<div><br></div> 今天的成都平原,曾经一遇雨季,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颗粒无收。正是这一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成了太府之国。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 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在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至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 堰功道中,有一个用“楗尾”围成的喷水池。古代的秦国,没有钢筋水泥,李冰父子利用四川毛竹多的自然条件,用毛竹编织成竹笼,再将开山下来的石头填实,形成“楗尾”,再把它们用绳索送到水流湍急的江底,形成堤堰。因此,都江堰又被称作“楗尾堰”。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李冰父子组织修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也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div>  惭愧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工程,去过多次的我,居然到今天才搞清楚一切。<div>  从图上可以看到,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岷江水(最上面的宽江)经鱼嘴分水堤将其流分成两条。右侧的一条为内江,流经宝瓶口和南桥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左侧的一条为外江,直接引导致外江。</div></div> 堰功道的末端是伏龙观。站在伏龙观楼上,可以俯瞰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走近飞沙堰,可见淤积的大量沙石。 站在伏龙观楼上,可以看到对面的过江索桥。走过这个索桥就进入到景区中心地带,飞沙堰、鱼嘴区域。 <div><br></div>图中的建筑就是伏龙观,左侧的河流就是宝瓶口,从鱼嘴分留的岷江从左侧的宝瓶口进入成都平原。白色的匾上写着”离堆“,离堆是开凿玉垒山形成宝瓶口时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视频记录了从鱼嘴分流过来的岷江水进入宝瓶口的场景。 这就是著名的鱼嘴。对面涛涛的岷江水在这里分成两路,一方面消除了水患,一方面解决了旱灾,成就了今天的成都平原。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清嘉庆九年 (1804),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 通过安澜桥,可以登上对岸的秦堰楼和二王庙。 秦堰楼因都江堰建于秦国而得名。秦堰楼依山而立,雄峙江岸,是眺望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未建之前,这里是"观景台",又称"幸福台",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3月21日曾在此观赏都江堰。 站在秦堰楼往右看,这里可以清楚看到岷江水在鱼嘴处一分为二。 往左看,岷江一分为二,形成二条河流,左侧为内江,右侧为外江。。 还是用视频展示一下都江堰的全景吧。 朝下看,就是二王庙。二王庙坐落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二王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建于南北朝。 二王庙大殿。 南桥。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原名为“普济桥”,曾多次损毁,1959年重建,更名为“南桥” 廊桥的天棚有彩画天花及卷棚仿古天棚,所有的木雕进行描金填彩。 坐南桥边座上,可以欣赏经宝瓶口顺流而下的岷江内江。 南桥的西面是都江堰正门,东面是灌县古城,这是一座与千年古堰相伴的古城。 结束都江堰的游览,我们返回了成都市区,打卡杜甫草堂 - 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水泥森林“中的一片绿洲。 这就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茅屋故居。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这里营建茅屋而居。 走进这扇杜甫草堂院门,就进入茅草屋内。这里不是热门景点,很多旅行社都不做安排。不过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与武侯祠等景区相比,倒是清净不少。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草堂在这里设置了”杜甫千诗碑“。 杜甫草堂柴门。 走进草堂,给人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中国古典园林花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园内茂密高耸的翠竹。有别于通常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园内别具历史感的茅草屋掩映在翠竹中,倒映在池水中,给人一种原始而自然的感觉。 杜甫草堂还有一处网红打卡点,就是花径。 红墙青瓦夹道、茂密翠竹夹持,吸引大量游客。 <p>网红点留个影吧。清楚地记得,1979年暑假来成都时曾到过这里。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相机,真的是看过算数,没有留下任何痕迹。</p> 时间关系,没有在草堂多作停留,就驱车来到热门景点武侯祠。一开始有些担心市区热门景点停车会很麻烦,实际上,在武侯祠有一个非常大的地下停车库。这是武侯祠(汉昭烈庙)的入口正门。一个大门两块牌子,汉昭烈庙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而建立的庙宇;武侯祠是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这里以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著名。 进大门,中间大道左右两侧分别有唐碑和明碑。再往前就是武侯祠堂。祠堂两侧的立柱写着“三顾频频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对联。讲的就是三顾茅庐和刘备与诸葛亮的故事。 武侯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尊,馆内文物荟萃,唐及后代关于诸葛亮和三国文化的碑刻50余通。 三义庙,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主要是供奉以忠义著称的桃园三义士:刘备、关羽、张飞。 与杜甫草堂一样,这里也有一条红墙夹道。很多年轻人在此打卡留念。 武侯祠西侧是刘备墓,即"惠陵"。是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实际上,武侯祠就是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的时期。 "惠陵"正门。 走出惠陵,对面是“三国文化陈列馆”,馆里介绍有关三国的历史及文物。武侯祠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在这里应该了解三国历史的不二地点。 结束武侯祠的参观,来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 实际上,这是一条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建筑风格为主的商业街,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文化。逛多了古街商业街,这里只是走走看看。<div>至此,结束了成都之行。明天将乘高铁前往重庆,开启”逛山城,观乌江,拜大足,探访天坑地缝“之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