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楼•工作坊】第2期 线上研讨也争鸣

.

<p>  青研教师群成立的目标之一为:成长自己。通过共学共研,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所以每两周一次的线上交流时间,为坊员们搭建了省时便捷的线上交流研讨的平台。</p> <p>  2019年12月11日,郭丽丽主任在青研语文教师工作坊里抛出了一个研讨课例——《司马光教学设计》,要求老师们看完后提出自己的评价和观后感。</p> <p>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个发言的是蔡庄小学的张文利老师,她条理清晰;既从大处着眼,又从细节圈点;分层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p> <p>  李玉花老师则从印象最深刻的教学方法入手,按教学中的导入、新授等诸环节逐步剖析,点面结合、环环相扣,观点鲜明独到,受益匪浅。</p> <p> 刘科研老师除了表明自己的受益观点外,还特别提出了一点相左的建议供大家研议,质疑观点也很可贵哦!</p> <p>  马晓硕老师的研讨也是从教学方法的受益点分层展示,既有对文本的分析,又有从孩子的听课角度获得的教学方法的总结。</p> <p>  最后,王艳凤和刘艳娟两位老师从对教材的把握:根据单元主题、语文要素设计目标的宏观要点切入,高屋建瓴而层层深入地表明了对刘威老师教学思路及方法的理解与感悟。</p> <p>  坊员们思考并评价后,郭主任又在群中展示了专家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专家对刘威老师的教案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教师牵引太多,未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对于三年级阶段的目标及单元要素关注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难能可贵的是,专家提出问题后并解决了问题:逐条给出了在授课中具体的教学流程。</p><p><br></p><p> 对比专家的评价,坊员们觉得自己的眼界还有待拓宽,以后不能只一味地评价、吸取所谓的优点,而是应该能够把握“学生为本”的大方向,从中看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勤加练习,多做研讨,最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p> <p>  通过此次研讨,坊员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人虽不多,但颇有“百家争鸣”的气势。尤其是老师们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实现了相互促进、自我完善;而且从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做到“有则改之”,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同时更使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众鸟高飞齐振翅,齐学共进促成长。百楼青研教师团队,加油!</p> <p> 本期作者:刘科研</p>

老师

研讨

教学

教师

青研

坊员们

评价

教学方法

工作坊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