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来到泸沽湖

夏群

<p>自从退休后,突然心生想去泸沽湖旅游的愿望。泸沽湖毕竟是一片纤尘不染的乐土,是一方涤荡心灵的净地,更是一个离梦想更近的地方。那如宝石般美丽的泸沽湖,那带有“女儿国”神秘色彩的摩梭人,无不时时触及着自己的好奇心,</p><p><br></p> <p>正好南京大脚俱乐部有“西昌遇见泸沽湖”的旅游行程,于是立马报名参加。于11月6日晚上六点从南京禄口机场出发飞往西昌机场。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到达西昌机场。这是西昌机场航站楼。也是我第一次认识彝族的文字。</p><p><br></p> <p>11月7日早晨六点半钟起床,从宾馆出来想看看日出,可惜马路上灯火辉煌,天空漆黑一片,在南京这个时点天色早就大亮了,我想也许是两地时差的原因吧。这是在西昌长安西路上的“心向星空”雕塑和街景。</p><p><br></p> <p>早上七点半钟我们从宾馆出发,乘坐大巴车前往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虽然西昌距离泸沽湖260多公里的路程,但是大部分都是盘山公路,沿途要翻过磨盘山和小高山两座大山,海拔都在3100米以上,因此显得路途遥远而艰辛,据说要7个小时的车程。</p><p><br></p> <p>一路上透过车窗看到一路的美景。已是立冬时节,满眼都是山峦叠嶂层林尽染的美景,特别是看到雅砻江更是令我心潮澎湃,当地人称为金河。是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作充满女性文化的河流。</p><p><br></p><p>雅砻江为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在盐源县境内流淌159.21公里,也是盐源县最大的河流。</p><p><br></p> <p>金河大桥属于钢筋混凝土上承式无铰肋拱桥,单孔净跨170米,桥长214米,桥高63米。建造于1998年3月竣工通车。远远望去金河大桥宛如彩虹般绚丽璀璨,与两岸群山遥相呼应,倒影在雅砻江里勾画出一幅山水画卷,真是美轮美奂。</p><p><br></p> <p>四川盐源县盛产金苹果,是世界公认的7项生态指标都符合苹果的优生区域,因其皮薄、肉嫩,口感香甜脆,果大、色鲜、味美,又无污染,深受人们喜爱。只见那一个个透放出红宝石光泽的红苹果,不仅甜脆,而且香味特别悠长,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久久难忘。</p><p><br></p> <p>经过8个多小时一路的艰辛奔波,下午4点终于到达泸沽湖景区。今天大脚俱乐部安排的是一个景点走婚桥,这是位于泸沽湖东南水域的草海区域,是泸沽湖上唯一的一座桥。她造型优美,桥长300余米,亦由木头建造而成,桥面离水面约80厘米,两侧有木头制成的栏杆。</p><p><br></p> <p>据说因为桥下长年泥沙淤积,导致水深变浅,长有茂密的芦苇,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故当地人称其为“草海”。</p><p><br></p> <p>导游介绍说,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白天,成年摩梭男女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p><p><br></p><p>男子若对女子倾心,则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于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楼”(指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在这里,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夜幕降临,走婚桥上来往着赴约的“阿夏、阿注”们。</p><p><br></p> <p>这座走婚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p><p><br></p><p>相传很久以前,一对相爱的男女分别住在草海两岸,一到晚上,男子就划着猪槽船到对岸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约会。第二天天亮后,又划着猪槽船返回家中。</p><p><br></p><p>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男子从未间断过。看着爱人每天辛苦地划船往返于草海两岸,女子十分心疼,便萌生了在草海上搭建一座桥的想法。两人商定后,便开始在草海上修建一座木桥,后人称之为“走婚桥”。</p><p><br></p><p>走婚桥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庄,为男女们提供了约会的通道,被誉为“天下第一鹊桥”。据说,相恋的男女一起走过长长的走婚桥,爱情就会天长地久。因此,走婚桥上经常有成对的青年男女牵手漫步。</p><p><br></p> <p>据说走婚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并不是外面不了解的人认为那么随意,杂乱无章,更不是乱婚,群婚制。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夏;男女双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p><p><br></p><p>无论哪一种婚姻,它们的核心一样: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男女在性选择上平等的反映。传统摩梭在长辈姐妹兄弟前,火塘边有关性的一切话题都是害羞的;走婚纯属个人私事,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只在夜间相聚,白天装作不知此事。</p><p><br></p> <p>走在桥上似乎感受到摩梭人神秘的爱情,就像蓝天白云给人一种渴望,就像草海里大片的芦苇,犹如是五彩缤纷的巨型花毯那么迷人。</p><p><br></p> <p>&nbsp;&nbsp;“走婚桥”边的草海上的猪槽船,引起我的注意,它好像远古时代的独木舟。如叶般飘荡在湖面上或草海中,五颜六色,穿来梭去,非常养眼。</p><p><br></p><p>猪槽船在摩梭语称:“日故”。是由一根粗壮的圆木镂空.两头削尖而成。因其状如一只长长的猪槽而得其名。泸沽湖与世隔绝。湖中的唯一交通工具是摩梭人独特的“猪槽船”。</p><p><br></p> <p>据说关于猪槽船,摩梭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p><p><br></p><p>很久以前, 泸沽湖不是湖,而是一块“汝地”,即低洼的盆地。那里有着九个村寨,周围都是莽莽森林.土肥草美,粮丰物盛。西面狮子山脚下偏北的山岩下,有一个“谢报库”意为涌泉之洞。终年四季.清澈的泉水从这里流出。</p><p><br></p><p>有个放牧的哑巴每天带着午餐用的粑粑,在这里放牧。渴了就在这股泉水里喝上几口。有一天,洞里不出水了他很奇怪。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鱼堵在洞口。于是,哑巴抽出腰刀 割下一块鱼肉烧着吃了。第二天.鱼身上被割去的地方复原了。</p><p><br></p><p>从此,哑巴不再从家里带食物,每天以鱼肉做午饭。时间一长,家里人见哑巴不带食物出门,仍然长得 红光满面,不禁感到奇怪。问哑巴,哑巴却说不出来,便尾随他看个究竟。</p><p><br></p><p>一见洞口那条大鱼,贪婪的人们便想抢回家中享用。于是赶去了九架十八头牛,架上抬杆,用九根绳子设法套住鱼,拼命往外拉,鱼被拖了出来,但灾难随之发生了。大水从洞口汹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所有的村寨.也淹没了所有人畜,整个盆地成了一片汪洋,形成了今天的“谢纳咪”即 泸沽湖。</p><p><br></p><p>唯有一个正在喂猪的妇女,见大水 滚滚而来,危急时刻她迅速跳进了猪槽.逃脱了灾难.得以幸存。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勇敢而智慧的妇女.一直沿用这种猪槽状的独木舟。</p><p><br></p> <p>猪槽船不仅用于捕鱼、捞虾、捞猪草等生产劳作.而且还是沿湖“阿肖”定婚的重要工具。男女青年或两船相遇,以歌为话,一唱三叹;或同舟共语.无拘无束,纵情欢笑;或相偎船中,娓娓细谈,倾诉爱意;船在水上飘,人在轻舟里,其乐融融。</p><p><br></p><p> 猪槽船,成全了多少谈情说爱,接交“阿肖”的摩梭伴侣。转海时,在船头燃起青松枝叶,一缕缕青烟随着 缓行的独木舟飘散;人坐船上.以舟代步,绕湖而游; 猪槽船中,不以日出为早.不以日落为迟,周围的一切静悄悄,令人疑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 桃花源里,潇洒和浪漫到忘却了时间,忘却了自己。</p><p><br></p> <p>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p><p><br></p><p>泸沽湖总面积50.3平方公里,海拔2685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93.5米,湖水透明度10.5米,最大能见度19米,水质为Ⅰ类。湖中有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形态各异。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宽,形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p><p><br></p><p>湖的东南部浅水区约20%的区域长满水草,形成大片湿地,称为草海。剩余80%的水面属于深水区,称为亮海。2009年11月,泸沽湖景区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p><p><br></p> <p>意犹未尽的离开了走婚桥,乘坐大巴车来到我们在泸沽湖镇上的客栈,这是我们今明两晚居住的客栈。</p> <p>这里有古老的摩梭人传统房屋,依山傍水而居,用松木杉木栎木搭成的民居,俗称木楞子,房屋下是收获的玉米,摆放成五个木墩样。驻足在神秘清幽的花楼下,让人浮想联翩。</p> <p>尝一尝这里的特色美食蒸汽石锅鱼。这是石锅中间有个小圆孔,接上管子通上蒸气,用蒸汽将一条大鱼和水在锅里加热沸腾。最奇怪的是锅盖,是用蒲草编织的宛如草帽形状的锅盖,不时地散发出浓郁喷香的热气,好似诱人。</p><p><br></p> <p>二十分钟的漫长等待,终于开锅了,只见石锅里鱼汤是浓稠的奶白色,给人一种食欲大开的感觉。鱼汤鲜美,鱼肉很嫩,在放些蔬菜,令人吃的大呼过瘾,一天的路途疲劳顿时烟消云散了。</p><p><br></p> <p>在路上不时地看到泸沽湖神圣的玛尼堆。摩梭人全民信教。相传在元代,藏传佛教传入泸沽湖地区。摩梭人在崇信本名族原始宗教达巴教的同时,也接纳了藏传佛教。</p><p><br></p><p>其实玛尼堆并不是随意堆叠的石头。是摩梭人虔诚的堆叠,虽然对石头的材质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一般是选择较为平整、修长厚薄相似的石头。</p><p><br></p><p>玛尼堆的形状没有特殊要求,但是玛尼堆的内部是空的,里面会摆放许多的经书,将整个玛尼堆的内部空间堆满。</p><p><br></p><p>摩梭人堆砌玛尼堆的目的,一则是为了祈福,二则是有驱逐脏东西,还有是为了行善积德。他们相信人的一生行善积德是会有福报的。</p><p><br></p><p>玛尼堆上,一般会有经文,虔诚的人们相信,只要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和力量,给他们带来吉祥。这六字真言就是“唵嘛呢叭咪哞”,也叫“六字大明咒”。来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具体读法:嗡(ong)嘛(ma)呢(ni)呗(bei)咪(mei)吽(hong)。</p><p><br></p> <p>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安排我们欣赏泸沽湖最好的晚会“情迷摩梭”,我想这也是进一步了解摩梭族人最古老和传统的习俗。这是我的入场门票。</p><p><br></p> <p>千百年来,摩梭人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了祖先的文明与文化。这些古老优秀的文化既是摩梭人的文化遗产,也是摩梭人的现实生活。</p><p><br></p> <p>第一场马帮魂。</p><p><br></p><p>马帮魂是摩梭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南丝绸路上一道风驰电掣的壮丽风景。而赶马人,亦是姑娘心中的英雄,承载着骄傲与荣光。彪悍、矫健的摩梭族男人在一声声男性的嘶喊中再现马帮魂......</p> <p>第二场成丁礼。</p><p><br></p><p>成丁礼是摩梭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摩梭地区称之为“男孩穿裤子女孩穿裙子生活仪式”。摩梭人于13岁就视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未行成丁礼的儿童一律以麻布长衫遮身,成年后男女衣饰就有所不同。</p> <p>第三场月色摩梭。</p><p><br></p><p>百褶裙,是摩梭服饰中最有特色的。裙布多达三丈余,裙长至脚踝。在百褶裙的中下段加一圈红丝线,传说是为了牢记祖先迁徙的路线,也表示魂归故里的路。</p> <p>第四场走婚。</p><p><br></p><p>摩梭人世世代代独有的婚姻模式,是世界唯一的“母系氏族”保留的独一无二的婚姻制度。“男不娶,女不嫁”,男性称女性为“阿夏”,女性称男性为“阿注”,俗称走动的婚姻。</p><p><br></p> <p>最后晚会达到高潮,由摩梭人的老祖母点燃篝火。</p><p><br></p> <p>广场上燃起了熊熊篝火,在古老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下,骠悍潇洒的摩梭男子,美丽多情的摩梭姑娘,随着音乐声手挽手翩翩起舞。姑娘们的百褶裙像一片片白云在星光中飘动。熊熊的火焰,映红了摩梭姑娘如花的笑靥。</p><p><br></p> <p>在篝火旁,游客与摩梭人手挽手跳起甲搓舞,且歌且舞共度美好时刻。</p><p><br></p> <p>此时,嘹亮的歌声,划破了夜空,飘入云端,仿佛从泸沽湖底悠悠传来。摩梭人尽情地展现着活力,挥洒着奔放的激情,令人热血沸腾。这是大山深处的伊甸园,激情在熊熊的火光中绚丽着、烂漫着,陶醉着,让人久久不愿离去。</p><p><br></p> <p>我喜欢静静地在泸沽湖畔享受这份宁静,愿我们余生放得下,看得开,想得明白,活得平和,过得洒脱。即使时光卷乱风云,也要笑着挽起身边人的手,向着更幸福安好的地方,慢慢走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