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 摄影/ 邓杰</p> <p> 褚村位于桂林市临桂区茶洞乡东南三公里的狮子山下,距离桂林两江机场只有10公里,为桂林市保存最好的古村之一。因村庄依山而建,褚村在古代叫褚家寨。该村现有2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口,全村人同祖同宗皆姓褚,是典型的以家族式亲缘关系聚居、以姓命名的自然村落。</p><p> 该村有三个看点:一是古寨墙。古寨墙兴建于明嘉靖年间,规模宏大,它是褚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寨墙共有三道:第一道是围绕整个村子的外墙,长约1900米,现多已拆除,残存100余米。第二道叫“中墙”,环绕着村子西边的狮子山脚,留存500余米,有一个恢复的寨门“联兴门”。第三道是从狮子山脚到山顶的石墙,现在保存有500余米。登上后山,可现场感受其险要和沧桑。历时近500年环绕山寨的石墙多处仍保存较好,堪称桂北乡野一奇观。褚村的古寨墙大多用整块的大青石砌成,一般高2至3米,易守难攻,三道寨墙构成了整个褚村完整的防御体系</p><p> 二是古建筑。褚村的房屋,以青砖瓦房居多,大都保存得比较好。房子之间形成很多小巷子,巷子里的青青石板路光滑明亮,岁月的足迹尽在眼底。村子里有一座古祠堂,建筑很有特色,有点像徽派建筑,不过房顶是弧形,有点意思。还有一口古井、一座古石桥,都是清朝时建造的,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古色古香的建筑,充分显示了当地历史人文的民间积淀。走到山上,俯瞰整个村子,青瓦黄墙,错落有致,视觉感很好。</p><p> 三是古石刻。褚村自古就有刻石的传统,石匠众多,技艺精湛,桂林市很多有名的石刻均出自褚村的工匠。在褚村村中巷道行走时,不时看到的古石刻也可见一斑。尤其是有一户的门礅上刻有香草、竹子也比较精美,很是难得。</p> <p>绿茵下乘凉的阿公阿婆 </p><p>咀嚼着如烟的往事 </p><p>品味着当下生活的安好……</p> <p>原来我对故乡的思念</p><p>并不是她的美好 </p><p>而是童年的回忆</p><p>装满空寂的过往</p> <p>斑驳的老墙 见证了历史的沧桑</p><p>总嫌弃故乡苍老破旧 埋怨故乡离得太远</p><p>故乡从未责怪 我迟迟不归……</p> <p>坚硬的石头诉说着历史的传承</p><p>柔弱的水流过小巷家门</p><p>形成大大小小的村落</p><p>清洌的山泉通过石砌的水渠依次流经每一户人家……</p> <p>各巷道间有坚固的防御门墙。</p><p>保存完好的古城墙</p> <p>巷子里自由自在的家禽</p><p>是否村头还住着不愿离去的思乡的情愫</p><p>故乡人…</p> <p>村子的外围全是石彻的围墙。</p><p>真是固若金汤!</p><p><br></p> <p class="ql-block">泥土的清香 滋润着泥土上的新芽</p><p class="ql-block">滋养着这里的祖祖辈辈……</p> <p>百年古井 止水如镜 </p><p>来一个大合影</p> <p>古老与现代的对话</p><p>印称着当年的繁华</p><p>远古的呼唤</p> <p>褚村学堂 当年的教书育人的地方</p> <p> 兴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桂林茶洞乡褚村山寨石墙,规模宏大,在桂北乡村中罕见。因村庄依山而建,褚村在古代叫褚家寨,村中近500年环绕山寨的石墙多处仍保存较好,是堪称桂北乡野一奇观的古村落。</p> <p><br></p><p>1986年,褚村的一座山寨石门和与它相连整段石墙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见到一块嵌镶在山寨门洞中的碑刻,上写“大明国广西道桂林府临桂县西乡安仁里褚村坊思祖村主褚倾会等为防盗立:先祖原系青州人氏,宋大观二年(1108)迁来褚 村居址……成化、弘治年(1465至1506年)流移野贼连年出劫,杀人放火,烧毁房仓,苦情难尽。逸今嘉靖庚寅仲冬,是以村主说计,众等大小各出钱米,命匠取石圈砌石墙门路及绕山墙垣。嘉靖十年(1522年)立。”村里的老人说:如果不是老祖宗有远见,褚村不会完好保留至今。据前辈人讲:古时候与褚村相邻三四里有个徐村,当褚村的寨墙修筑好后,徐家人向官府举报褚村人谋反,官兵将褚村村主抓捕入牢。可没多久,盗贼突然洗劫了徐村,把全村大小都杀光。后来徐村就仅留下一个村名。如今的徐村无人姓徐,村里人都是后来从外地迁入的。 </p> <p> 近500年来,褚村人依靠坚固的寨墙抵御了敌人无数次进攻。最危险的是1944年底,桂林城沦陷,日军包围了褚村。当时桂林有上万的难民逃到褚村,躲进狮子山大岩洞里(该洞可容纳两三万人),日军打破村寨两道防线,逼近狮子山门。见洞高墙险,防守坚固,未敢贸然向前。就搜集数袋干辣椒磨成粉子,在山洞前架起风车,往洞中吹送。但山洞太大了,内有岔洞10多个,山顶洞口通向外面,洞里的风反往外灌,呛得摇风车的鬼子流眼泪。日军无奈只好撤退,栖身洞中的万余人无一伤亡。到狮子山大岩洞门前,见封闭的洞门内,宽敞的山洞如大礼堂,可容五六千人。村民称之为第一洞天,里面还有数重洞天。洞中有地下河,流水长年不断,村里数百亩田地都用它灌溉。所以备下食物,可在洞里长期生活无忧。</p><p></p><p><br></p> <p> 这是以前村里的村公所,墙上的花窗刻着“光前裕后,全村成立公所”这两排字。(光前:光大前业;裕后:遗惠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出自南朝·陈·徐陵《欧阳頠德政碑》:“方其盛也,绰有光前。”《尚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宋·王应麟《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听村里的啊婆说,这里以前是村里开会和民兵训练的地方,也就是以前的团练,刻上“全村成立公所”这几个字的意思是这是公用的建筑,不允许私人霸占。</p><p></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