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好时光,正是耕耘时———韦和平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赴三亚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海口市琼山中学 王芸

<p>  也许北国已经白雪皑皑,海南四季如春,然而,微风吹拂也有一点点凉意,我们聚会于美丽的滨海城市——三亚开展为期两天的教学教研活动。</p><p><br></p> <p> 2020年11月10日晚20:30,工作室成员在三亚海洋探索世界会议厅举行关于国家级课题——《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研讨交流活动。</p>  会议由陈坤老师主持。 <p> 参加人员有韦和平校长,杜修全老师、梁荣海老师,课题组部分成员、海南省韦和平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成员及观摩教师。</p> <p>  首先,由李海英老师就《基于实践活动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进行汇报。</p> 主要从以下:<br>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br>二、研究目标、内容<br>三、过程及方法设计<br>四、初步安排 <p>  对《基于实践活动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大家都一致认为:研究思路清晰,分工明确,研究范围较广。</p><p> 大家建议应该增加探究性实验,实践活动涉及课内、课外。</p> 魏成湘老师主要交流下面内容:<br>一、任务安排<br>二、已完成任务<br>三、研究开展过程<br>四、存在的问题<br>五、下一步思路 <p>  就魏老师的汇报,大家认同课题研究思路比较清晰,善于汇总成果。</p><p> 建议不同的情境应该聚焦问题的解决,注意情境设计后效果的评价。</p><p>王敏老师代表子课题组进行汇报交流</p> <p>  通过王敏老师的汇报,大家认为子课题组老师利用在西岛提出思路和方法,厘清研究思路,并且开展研究。</p><p> 大家也建议如何构建概念在教学过程落实生命观念,如何帮助学生落实核心概念。</p> 新一轮课改,新高考进行如火如荼。今天我们齐聚在三亚,共同围绕大家参与《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研究展开交流,目的是为了把课题研究的成果落到实处,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的课堂,落实学科科学素养。 <p>  2020年11月11日,旭日和风,我们相聚一堂,携手努力,共同进步。</p> 上午8:30韦和平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出席的嘉宾有海南省生物教研员—杜修全老师、工作室主持人—韦和平老师、三亚一中教师—陈坤老师、三亚田家炳高级中学校长—翟鸿武和五指山生物工作室—廖涌权老师等,陈坤老师主持此次会议。 <p>  海南省生物教研员—杜老师分享专题讲座《生物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途径与策略》,包含三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途径与策略和教师生涯的感悟。</p> <p>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p><p>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向内发展、向外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p> <p>  很多教师其实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并不清晰,在前进的道路上找不到明确的方向。杜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尤其是年轻教师对自己的教师生涯更加清晰,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信心。</p><p> 第二、教师能力提升途径与策论。</p><p> 教师能力提升包括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的提升! 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提升的基石。首先,可以向同事同行专家学习,多参加赛课,多参加公开课,多参加观课和议课。通过多听多看,多说多思多实践,逐渐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读书让人明理,通过读书也可以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生物的前提。开展好探究实验活动,开展好探究性实验,开展好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持续学习生物的动力。对于教师的教学备好课和上好课是教师的发展的根本。</p> <p>  坚持写好课后反思,反思是教师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需要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学生?学了吗?学生学会了吗?教不等于学,学不等于学会了!教则思,思则变,变则通!</p><p> 提高研究水平是教师专业提升的催化剂。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由教书匠转为研究型教师,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研究型教师可以及时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助力教学,提高学生成绩。 研究课题是教师开始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标志,是教师心怀教育事业,想把教育事业做好的表现!</p> <p>  教师研究包括课题研究和试题研究。课题研究要注意课题研究步骤,研究过程材料的收集,研究成果的转化。试题研究,比如研究历届中高考真题,研究素材来源,研究考点分布,研究考察范围,研究考试难度。</p><p> 第三,教师生涯的感悟!教育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p> <p>  11月1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王健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中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策略》</p> 北京师范大学王健教授 从发烧是否上报引入,是否上报,其实也是反应了一个人的素养。<br>素养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每天我们都要去做决策。 生物学教学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br>1.生物学科特有的教育价值是什么?<br>(如有人说题海战术能提高分,真是这样,若是深究,显然不是)<br>2.培养怎样的人?<br>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对于普通百姓,专业人才,领导岗位人来说,会具备不同素养。<br>3.如何培养?<br>方法+理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为什么养殖业不加抗生素?从保护人角度出发,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这是很可怕的。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所有问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实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 一.生命观念<br>1.内涵及要素<br>生命现象:如含羞草碰一下闭合。<br>相互关系:如吃与被吃<br>解释:用概念解释实例或事实 2.生命观念的认知发展<br>如转基因大豆,为什么会担心?<br>引导学生追问原因,找到本质 二.科学思维<br>1.内涵及要素<br>初中主要是归纳推理,高中:演绎推理,是科学推理,基础思维<br>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都是高阶思维 茶歇,王教授在给好学的工作室老师解疑。 三.教学案例<br>案例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br>案例2: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模型<br>的分享,有理论支撑,特别是科学思维的引导和科学探究的落实,让我们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四 科学探究<br>1.内涵和要素<br>2.科学探究水平划分<br><br><br> 案例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案例分享<br>庄翠霞老师与王教授的互动<br>案例2:DNA的复制<br>让我们感受到了如何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学会引导真的是一门大学问。 五社会责任 总结:<br>1.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精准理解是落实课标要求的前提条件<br>2.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是多元化的<br>3.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素养的发展水平<br>  陈坤老师最后总结,王健教授的主讲内容,鼓励大家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内容,落实核心素养。<br>  王健教授详细的案例、幽默的语言、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反思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p>  “凝心聚力谋新篇,教研引领焕新颜。”为了加强工作室教师合作、交流、互补,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原则,2020年11月12日上午,韦和平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赴三亚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齐开展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节课——《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授课教师——翟鸿武 (三亚市田家炳高级中学)</b></p> <p>翟校长从疫苗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生病时,为什么扁桃体会肿大?导入免疫系统的组成。</p> <p>角色扮演——归纳五种免疫器官的分布、结构特点、功能。</p> <p>列表总结免疫系统的功能: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p> <p>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设问层层递进。</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第二节课——《免疫系统的结构与组成》</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授课教师——陈晓骞(三亚市第四中学)</b></p> <p>陈老师剖析具体实例,巧妙设问,帮助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p> <p>学生分析资料,落实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p> <p>小组合作,归纳免疫器官的功能,免疫细胞的来源、分布及功能。</p> <p>通过知识网络总结本节所学核心知识。</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三节课——《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授课教师——王志伟(西南大学三亚中学)</b></p> <p>小组合作,分析教材四则实验,总结细胞核的功能。</p> <p>王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资料四,明确伞藻的嫁接实验及核移植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结果及结论。</p> <p>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通过解说明确细胞核各结构的功能。</p> <p>模拟活动,体验的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p> <p>  三节课的小组合作锦上添花,师生配合打造精彩课堂,或严谨细腻,或轻松愉快,或深入浅出,或春风化雨。课堂成为创新灵动、生成智慧、彰显人性的舞台。</p> <p>认真听课的我们!!</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王健教授、韦和平老师、陈坤老师为作课老师颁发证书。</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王健教授对三节课进行精彩点评,并提出中肯建议。</b></p> <p>1.生物学科素养是否到位?</p><p>三节课共同的特征都可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需深挖“相适应”这个点,因此想要达成此目标可以做到以下两点:结构与结构的不同得出不同功能;自身结构改变会引起结构如何改变。</p><p>在科学思维的培养中可基于证据推理结果,但要形成严格的证据意识。</p><p>对于科学探究可设计给结论让学生去寻找证据的教学模式。</p><p>2.教学活动可基于问题串的设计来开展,而学生的活动侧重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怎样让任务更具有思维性。</p><p>3.不同的内容做关联,使知识结构化。</p> <p>  11月12日下午3时,我们来到科技中心隆平科技参观转基因实验室!吕博士向我们介绍实验室主要开展转基因实验。首先提出问题,比如什么是转基因实验?转入什么样的基因?基因转入玉米基因的哪个位置?转入一个基因,还是两个基因等引发大家的思考。</p> <p>  吕博士向大家介绍现在先进的取样仪器,能够一次性取90多个样,所用时间较短,大大的提高了取样效率。</p> <p>展示pcr仪,介绍pcr仪的使用方法。</p> <p>  以目的基因作为参照,使用荧光标记技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转入基因的数量,选择我们需要的材料。</p> <p>  使用电泳技术,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观察到哪些材料是转入了基因,哪一些是伪转入。</p> <p>  吕博士还向大家介绍如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转基因技术如何转化成产品,转基因技术对传统农业带来的冲击以及转基因产品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等等!言简意赅的讲解引发大家的思考,使我们对转基因技术有了新的认识。</p> 我们看到实验室还有其他许多仪器! <p>  在这个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2019版选择性必修三基因工程中展示的实验仪器,吕博士以转基因作为主线,讲解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和组织培养的原理,以及使用到的仪器,使得大家对基因工程有了新的认识。</p> <p>  此次活动,为工作室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取长补短的平台,同时加强了工作室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的反思自我,提升自我!</p> <p>  两天半的活动,有理论研讨、有课堂观摩、有学科前沿,使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收获颇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 <p>美篇制作:王芸、梁锋、李海英、陈青美、魏成湘</p>

教师

教学

素养

老师

研究

工作室

学生

我们

转基因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