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高速列车向淮河平原飞驰,时值中午,播音员放缓了播音的节奏,车厢内安静极了,本应是闭目养神的好时机,我却思绪翻滚,车窗外还未收割的稻田,把我引回到了五十八年前……</p><p> 1962年,也是11月,我们三排在排长吴多顺的带领下,整齐的坐在“闷罐子”车厢里,跟随大部队向皖北进发。那年初夏,台湾的蒋公叫嚷“反攻大陆”,我们这些来自杭州、上海的学生兵急招入伍。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一七六团奉命开赴安徽和县,由战备转为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p><p> 在和县绰庙公社裕民圩大队,一呆就是五年。军民鱼水亲,绰庙裕民圩也成了战友们的“第二故乡”。1968年退伍后,战友天各一方,情永在,不相忘!去年年底,我在群里说:想排长了。立即得到上海董晓筑战友、南京宇文业顺战友的响应,约定今年春暖花开时去合肥看望排长。由于疫情的影响,终于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成行。11月6日下午两点半,在前后大约20分钟的时间里,我从杭州、晓筑夫妇从上海、宇文从南京汇聚合肥南站,排长的大儿子吴军来接站,开始了我们的“故乡之行”。</p> <p> 先上一张合影。排长(前坐者)84岁;后排站立自右至左,晓筑,77岁;宇文,79岁;我,78岁,四人合计318岁。垂垂老矣,看上去精神尚可!排长头上戴的帽子是晓筑送的礼物,排长非常喜欢,拿来就戴上。</p> <p> 排长,55年的兵。59~61年入“南京步兵学校”学习。或许正是这段经历,拉近了他和我们这些“城市学生兵”的距离。指导员遇到“难啃”的学生兵,有时常会请排长帮忙;我们心中有啥烦恼,也喜欢拉着排长去圩埂上或稻草垛旁拉呱拉呱。</p> <p> 排长夫人,我们敬爱的嫂子,是当年裕民圩里的一枝“花”。裕民圩搭的“鹊桥”,排长是裕民圩的“女婿”。三年前,嫂子因病离开了我们。</p> <p> 排长业余爱好书法,在书房的搁板上,摆放着嫂子的遗像。嫂子虽已先行,却时时刻刻陪伴着排长。</p> <p> 书房里悬挂、堆放着对联挂轴和练笔手稿。“梅兰竹菊能养性;琴棋书画可陶情”是排长的自勉作品。</p> <p> 入夜,排长大儿子夫妇在“梅里美大酒店”餐厅设宴,席间,小吴问我们想去哪里玩,他来安排。我们告诉他,这次专程来看望排长,不打算游山玩水,如果有可能,返程时顺道想去裕民圩看看。小吴爽气答应,没问题!</p> <p> “梅里美大酒店”,一家四星级的宾馆。入夜,躺在宽敞舒适的床上,深深感受到排长的用心。</p> <p> 7日上午安排我们去“三河古镇”游览,早上八点,小吴开车到宾馆接我们。排长腿脚不灵便,但非要亲自陪我们一起去。</p> <p> 排长有三个孩子,都很孝顺: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最小,排长说是他的贴心小棉袄。这辆奔驰七座商务车,就是孩子们专门买给排长用的。</p> <p> 三河古镇,物产丰富、风光旖旎、人文荟萃,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但由于淮河流域水患频频,古迹荡然无存。镇内的旅游景点都是近年发展旅游事业时新建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感受小镇的历史。</p> <p> 三河镇属肥西县管辖,水路交通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即开辟为战场,至今还留有曹操练兵台等遗址;清末,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在此设伏,大败清军,取得了著名的“三河大捷”。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使百姓走上了小康之路。</p> <p> “三河”,源于水,灵于水,秀于水,活于水,盛于水,水是三河的灵魂。</p> <p> “游三河不坐船,等于没来过三河”(景区广告语)。</p> <p> 坐着小蓬船,欣赏两岸风光,虽不及泛舟西子湖,却也别有一番情趣。</p> <p> </p> <p>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弃舟登岸,排长精神抖擞,在儿子的搀扶下,顺利上岸。</p> <p> 三河自古水陆通衢,商贾云集。春秋战国时期小镇已具雏形,时称“鹊岸”;汉晋时,称“鹊尾渚”;唐宋即为鱼米之乡,万艘可藏,是安徽中部和皖西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p><p> 图为游船码头边上的“鹊渚廊桥”</p> <p> 小镇的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街边店铺鳞次栉比,门柱悬挂楹联,彰显深厚的文化内涵;古民居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处处洋溢浓郁的徽派风韵。</p> <p> 杨振宁的母亲罗孟华女士是三河人。杨振宁出生后,父亲杨武之出国留学,母亲时常带他回三河小住。父亲留学回国后,带上一家先后到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杨振宁随父在北平读书。</p> <p>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杨振宁随父母返回庐州,就读于庐州中学。为躲避日机轰炸,学校转移到三河张家祠堂,也就在此居住。</p> <p> “一人巷”,与杨振宁旧居毗邻,那年月杨振宁总是穿越小巷去学校上课,有人戏谑地称,杨振宁是从“一人巷”里走出来的世界名人。</p> <p> “仙姑楼”。乡绅施道生为人敦厚,乐善好施,且笃志诚信佛界中的“好人善报”因果,于1898年建造。时有富商金竹斋,家财万贯,其年四十有七,膝下有六子,但因无女,心中梗结。一年中秋之夜,其率妻室家人等,净手素服,焚香跪拜,求赐一女。时逢巧运,天道酬勤。次年,其妻果生一女,取名“七姑”。从此,仙姑楼蜚声鹊起,香火旺盛。</p> <p> 我在导览图上看到,镇上有董寅初先生的故居,向导游表示了想观看的意愿,不料,姑娘闪烁其辞地回答我:“董寅初故居没啥意思,还不如看刘同兴隆庄”。我不解其意,回来后网上查阅才得知,这屋子真实的身份是“郑善甫故居”。2008年经过房屋置换,郑善甫故居收归国有,经过修缮,挂出了“董寅初故居”的牌子。郑家后人提出异议:“这不单是对我先人的不尊重,也是不尊重历史,对于游客更是误导。”然而,政府给出的回应,“我们是为了三河大旅游的整体考虑,不是为了哪一个人的利益。”呜呼!无言!</p><p> (后来路过故居,在门口拍了照,没进去参观)</p> <p> “刘同兴隆庄”,是清末三河古西街的一家著名商家。庄主人刘锦堂,曾任三河商会副会长,主要经营各种布匹和大米,还开有盐铺、瓷器店、当铺等。</p> <p> 来到“刘记当铺”,见多识广的宇文,一眼看穿了景观设计师的破绽:当铺的柜台会是这么矮的?</p> <p> “望月阁”,号称江淮第一阁,飞檐翘角,壮观气派,是古镇里最高的建筑。登此楼顶,古镇风光尽收眼底。如此“观景台”,却空无一人,不知何故?</p> <p> 古镇内的石板路高低不平,轮椅只能倒过来拉行,小吴辛苦了!</p> <p> 在“锤了块糖”店,排长让儿子给我们带些土特产回家。</p> <p> “捶糖帮”手工酥糖,还未入口,早已甜在心里,谢谢老排长!</p> <p> “三县桥”。三河镇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故得名。真所谓“一步跨两地,鸡鸣三县闻”。</p> <p> 在“三县桥”上合影,记录下这次愉快的三河古镇之旅。</p> <p> 中午在三河镇用餐,午餐很丰盛,其间还品尝了“三河米饺”。</p> <p> 下午第一站,游览“徽园”。“徽园”在合肥市区,是1999年建造的一座景观公园,思路应该是依照深圳的“世界之窗”,把安徽省的主要景观浓缩在园内。但内容不够丰富,园林的布局、设置略显粗糙。</p> <p> 以合肥市花石榴花为造型的图腾,“5根”,寓意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而兴建。</p> <p> “醉翁亭”,北宋庆历七年,滁州琅琊山琅琊寺主持智仙和尚为好友欧阳修而建造。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自此而名扬天下。</p> <p> “太白楼”,原名“谪仙楼”,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建。位于马鞍山市采石矶西南,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p> <p> “桃花潭”,位于安徽省泾县。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千古绝唱,使小小桃花潭显名于世。</p> <p> “黄山”是安徽省的一张金名片,位于皖南黄山市境内。有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等72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称誉天下,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p> <p> “四喜铜娃”。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寓意人间四喜的“四喜铜娃”真品,出土于安徽铜陵,为铜陵悠久的铜文化增光添彩。</p> <p> “九华山文化园”大佛。</p> <p> “振风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内,有“以振文风”之意。它与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开封铁塔、大理三塔、苏州虎丘塔、吉林灵光塔、南京灵谷塔、杭州雷峰塔、山西应县木塔并称为中国最美十大古塔。</p> <p> “七仙女”雕塑,采用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以纪念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p> <p> “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位于安徽亳州城北关隅咸宁街。由于戏楼的砖雕、木雕和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所以俗称“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其精美的砖雕艺术,堪称中华文化的魁宝。</p> <p> 排长的小儿子在合肥市开发区置地,创办了“恒泰”公司,主业是为挖掘机生产配件。经过几年的拼搏,已初具规模,效益也不错。</p> <p> 小车在厂部办公楼停下,排长的女儿三姑娘出来接待我们。她现在是公司的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的生产,里里外外一把手。</p> <p> 三姑娘陪我们参观生产车间。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专挑拣新奇的拍。</p> <p> 三姑娘把我们奉为贵宾,赠我们每人一盒安徽名茶“太平猴魁”,还与夫婿陪我们一起用了晚餐,庐州土菜加五粮液,差点回家不认识路了。</p> <p> 11月8日,今天要回家了。这次我去合肥,带去三把白纸扇,敬请墨宝,想让排长给我们洁白的扇面题几个字。昨天,排长陪我们游玩了一整天,一定很累,我在担心,这纸扇能不能带回家?今天一早,排长见到我们,就从车里拿出三把纸扇说:“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打开一看,“战友情深”四个大字跃然纸上。</p> <p> 八点半,我们离开宾馆,排长陪同我们一起前往绰庙。合肥到绰庙约150公里,一路上有说有笑,感觉没过多久,小车就开进了绰庙镇政府大院。</p> <p> 头一天跟张抱龙联系过,我们到了绰庙不久,他就过来了。抱龙看到排长,亲切的喊“老姐夫!”这不,排长本来就是裕民圩的女婿嘛!</p> <p> 部队在裕民圩的时候,抱龙正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村里的基干民兵。当年,晓筑帮助村文艺宣传队排练节目时与其结下的友谊。69年抱龙参军入伍,复原回到裕民圩后,曾担任过裕民圩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再后来,抱龙的小儿子在上海当兵,也得到过晓筑的关照。晓筑的儿子结婚,我和抱龙在喜筵上也见过面。军民鱼水情,情不断,水长流。</p> <p> 裕民圩离绰庙5里地,当年,绰庙是营部的驻地。那时,全营的集会少,来镇上的机会不多,比较熟悉的也就是平时来购买日用品的供销社;节假日来“打牙祭”的小饭馆;冬天来洗个澡的澡堂子。五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面貌变化大不大?</p> <p> 镇里的房子长高了;以前家门口停放的手拉车、三轮车变成了小汽车。但镇子里静悄悄的,街道上人车稀少,有些脏乱;已是中午时分,也没见哪家小饭馆开门营业。感觉跟祖国前进的脚步有点滞后、脱节。</p> <p> “供销社”,小镇上唯一还留有年代印记的建筑。当年,供销社里商品奇缺,但门前总是熙熙攘攘,顾客盈门。而今天,门庭冷落,长满青草,只有我们三个过客。故地重游,喜悦,亲切,失落,感慨……五味杂陈!</p> <p> 经老乡指点,这里就是原来的澡堂,记忆里,澡堂子原来是个墙门院子。时过境迁,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有生之年能旧地重游,实乃幸事。</p> <p> 记忆中,这里是绰庙乡政府大院。前些年,行政区规划调整,绰庙划归石杨区管辖,绰庙乡变成了中山村。哦,难怪绰庙的发展停滞不前!</p> <p> 中午,抱龙在儿子的家设家宴款待我们。故乡的菜、故乡的酒,无尽的乡愁,在此释怀!2022年,是我们入皖60周年。席间,抱龙书记发出邀请:欢迎九连老朋友,重聚裕民圩!</p> <p> 有心的抱龙,临走时,送每人一份“芝麻绰庙酥”,要我们尝尝故乡的特产。回家品尝,又香又酥,在绰庙生活了五年,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好吃的烧饼。谢谢抱龙书记!</p> <p> 饭后,排长先回合肥了,抱龙的小儿子开车带我们去裕民圩。当年,裕民圩不通公路,为了运送丰收的粮食,部队修建了眼前这条路。50多年过去了,路还是那条路,仅仅是碎石子改成了柏油路。</p> <p> 滁河边,荒草圩。还记否:寒冬腊月下水割苇草?部队刚进驻那年,战友们自力更生,去荒草圩,踩着冰水收割芦苇,晒干后送给伙房烧水做饭。</p> <p> 田家渡。连队进驻裕民圩,没有自己的营房,连部和一、二、四排,就挤住在田家渡大队的仓库里(三排分散住在农户家)。</p> <p> 广袤的田地,在这里辛勤耕耘了五年,与祖国一起战胜了三年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困境。</p> <p>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六年的军涯生活,五年的故乡深情,是我人生途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p> <p> 附:我和排长历年的合影</p> <p> 1993年战友上海聚会</p> <p> 1998年战友富阳聚会</p> <p> 2012年参军50周年战友杭州聚会</p> <p> 50周年,三排七班战友合影</p> <p> 2018年游龙门古镇。</p> <p> 2018年战友富阳聚会,三排战友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