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看见打花落,吃饭都忘掉;瞧瞧落子舞,干活劲头鼓。”这个民谣是关于落子舞的,传承了200多年的落子舞,如今依然响在高唐这片热土上,并且成为省级非遗。每年春节、元宵节,高唐落子舞就会活跃在高唐和聊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成为民俗舞蹈中的一道亮丽风景。</p><p><br></p> <p> 为了让独具特色的落子舞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近年来,落子舞传承人赵振合、王跃海等,一有空就手把手教给孩子们落子舞的动作。现在赵振合老人不在了,但王跃海老人依然坚守着这份技艺传承,唯恐这个非遗技艺失传。</p> <p> 2020年11月11日,赵寨子镇倪堂小学徐校长再次邀请王跃海老人来到倪堂小学。这次不同的是,全校教师也跟着学起了“落子舞”。</p> <p> 落子舞的道具虽工艺简单,仅用一根1米左右的竹竿,中间部分加安铜币,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竹竿两端加红毛线穗、铜铃数个、竹竿涂绿颜色,竿体夹铜币,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工艺品,打跳起来,随着舞步的节奏,能发出多种清脆的声音。</p> <p>看老师们跳的多欢快啊!</p> <p> 落子舞进入校园,不仅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习、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也让非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传承和保护。</p><p> 非遗文化进校园,走进孩子们,老师们的心里,同时非遗文化也在以全新的姿态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