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p><p>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本着对我国传统文化——青花瓷的向往,我们一行十五人在李元勋老师的带领下,于二零二零年十月二十五日,包车来到了瓷器之都景德镇。</p> <p>到达景德镇的当天晚上,大家便不顾路途疲劳,登门拜访了李老师挚友,中国瓷器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联盟副主席,景德镇画院院长,原上师大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柯和根老师。</p> <p>柯老师就如一本中国陶瓷艺术的活辞典,而他的家,就是一个高层次的陶艺博物馆。</p> <p>我们聆听柯老师讲解窑变的科学和神秘,观赏柯老师美不胜收的佳作及收藏,既长了知识又饱了眼福,收获颇丰。</p> <p>第二天,我们来到窑厂,先仔细观摩李老师作画,李老师一边画、一边指导画瓷技巧。本以为大家从未接触过瓷画,会知难而止步,没想到李老师刚画完一件作品,大家便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开始自己动手实践了。有的甚至不知天高地厚,直接画大件。</p> <p>神秘的青花瓷就像磁铁一样把所有同学的心牢牢地吸住,大家一头扎进去,连续作战,忘却了周遭的所有。一天过去了,大家累得腰酸背疼,却嚷嚷着第二天还要画。这完全出乎李老师的预料 ,看着大家情绪这么高涨的,也不由的顶着出门前刚刚扭伤的腰疼,不时穿梭于同学之间进行指导。师母被着实感动,一边精心照顾李老师一边又不得不关照李老师挨个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老师的得力干将高湘青和刘光金不愧为大家的师兄,在还没完成自己作品的同时,手把手地帮助和指点其他同学。第一次“碰瓷”,大家就这样始终沉浸在执着和友谊的氛围中,像着了魔一般,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作品。短短三天的画瓷,好似在艺术的跑道上滑翔,太开心了。</p> <p>白天我们沉浸在画瓷的乐趣中, 晚饭后我们会步行去住宿不远的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亦或唱唱卡拉OK。“陶溪川·CHINA坊”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是景德镇的市重点项目,是由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投资亿元兴建的一座集文化创意、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p><p>此文化创意园是中国首座以陶瓷文化为主体的一站式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体验创意园区,是名副其实的“CHINA坊”。</p> <p>完成画制, 等待烧窑、开窑的空隙,我们来到素有瓷之都、茶之乡、林之海美称的江西绝美小镇——“瑶里”。在这里,我们欣赏了古镇安静、原生态的秀丽景色,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地写生。</p> <p>开窑的那天除了李老师,对于我们这帮新手来说都是新奇的,当窑门徐徐拉开,火光四射,满棚生辉时,大家内心是兴奋与忐忑的交织,无以言语。 因为纸本为主的绘画和陶瓷绘画有很大的差别,瓷器独特的材质属性,颜料深浅厚薄的使用都会直接影响成品的效果,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新的挑战。而<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绘画难题只仅仅是挑战的一环,对于瓷器成品来说,真正考验的还在后面,</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把创作好的作品装进窑、点上火,接下来就是提心吊胆的等待,再优秀的窑工师傅都不敢保证烧窑的结果。瓷器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结合的好坏,看技术还要看运气,也正是各种不确定性,让我们对瓷器的成品充满了期待,而她更加具有了神秘而珍贵的魅力,</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第二天一早,我们迫不及待的赶往工厂,所幸上天垂怜,我们的作品全部完好无损。</p><p><br></p> <p>完成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后,我们又徜徉在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镇篁岭。我们不仅叹服于依山而建的典型徽派古建筑群,更被极具特色的晒秋美景吸引。</p> <p>七天行程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收获是满满的。李老师为让我们在学画道路上不断提升,不顾身体疲惫,见缝插针,结合实际,不时向我们渗透如何做到意在笔先,气韵生动等绘画理念。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将是我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初次画瓷积累的经验和初尝硕果的兴奋,同学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友谊,都将被我们珍藏在心里。感谢李老师带领我们享受了陶瓷艺术的魅力;感谢师母、和老班长一路为大家食、住、行操心;感谢孙老师、熊老师、大师兄、二师兄一路笑语连珠,为大家消除旅途疲劳,带来欢乐;感谢赵老师不厌其烦地为大家留住美丽的瞬间……美好的回忆孕育着再次相聚,期待!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