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知青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是四年多前高中同学四十年聚会前一篇随兴之作,在此发文时略作修改,写给同去插场的同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知青。</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我们高中毕业,一起去如东的环东林场插场,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十六、七岁的年纪,告别父母来到一片荒凉的黄海滩上,这儿方圆几十里是围垦起来的海滩,总场就建在其中,分场就是周围的几个知青点,每个知青点有几个老员工带着。我们的知青点很简单,几幢供知青居住的房子,地是荒的,水是咸的,没有电灯,到了晚上,周围一片漆黑,只能早早的上床休息。</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们第一次去劳动,天不亮我们就集合去田间了,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地里拔黄豆,不足一尺长的黄豆杆上长着数得清几个豆荚,地硬得像石板,用力小了,豆杆拔不出来,稍不留神,手上就磨出了血泡。回到知青点,我们女孩的手上几乎都有血泡,望着手上几个黄豆粒大小的“战利品”,我只能暗自庆幸,早晨刚刚离开知青点回家的母亲没有看到,不然母亲该伤心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们第一次发了工资,结伴到几里地外的小店去购物的情景,小店里的日用品也少得可怜,没什么可选择的,想想也不情愿,走了这么多的路什么也没买有点亏,最后买了几块我也叫不出名的茶点:说是脆饼,它不脆;说是酥饼,它也不酥。真是淡而无味……</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们第一次去海边,那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我们吃好午饭,兴冲冲地赶到海边。水己经涨上来了,我们有些兴奋冲到海里,一个海浪打来,咸咸的、涩涩的海水打湿我们的衣裳,我们也不敢往下走了,就静静地坐在海堤的树阴处观赏混浊翻滚的黄海水。几个当地的渔民子女也在树下休息,吃着自带的食物,我偷眼看了一下,黑乎乎的,不知是啥物,后来才知,那是野菜混和着杂粮做的,那些孩子都是很辛苦的,经常要往返五、六十里地去赶海,中午无法返回就吃自带的食物。上学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学费就是靠赶海得来的。那天回来后,我最大的“收获”是脸上开始生冻疮了。</p><p class="ql-block"> 在林场的日子里,我最盼望的是二哥休息天来林场看我,二哥早晨骑上六、七十里地给我带些吃的、用的,而且那天吃中饭时,食堂会让我优先购饭、菜,这时我才能买到平常买不的菜(平常都给男知青给买去了,也是因为没几份),也就是几根肉丝炒黄芽菜梗子而己。吃好午饭二哥再骑车回去。食堂里的菜实在是不对我的味口,记得去林场后的十多天里,我吃了近半个月的“神仙汤”。回家后被从末骂过我的父母好好克了一顿,从那时起我学着吃各种蔬菜了。食堂里的菜不贵,只需2分钱一份,有“藕断丝连”的冬瓜汤、有芝麻煮茄子、还有就是水煮菜瓜了。虽说都是老冬瓜、老茄子,但菜汤还是挺鲜美的,因为菜里面多多少少会放入“天下第一鲜”------文蛤。食堂有时也会给我们打打牙祭,改善一下我们的伙食,有时半斤肉,有时大半盆子虾,我们都能消灭掉,这时,我只能光吃菜,不吃饭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吃用水都是引进来的淡水,可到了知青点都成了咸水,煮的饭还行,煮粥的话就不需要配菜了,一句话够咸了。难得蒸一次馒头,知青点里就炸开了锅,大家比试着谁吃得多,女孩子有吃一斤的,我也吃了两整个(四两)。想想那时怎么很能吃,吃了竟也没闹过肚子。</p><p class="ql-block"> 在林场的日子里,闲时也会去串串门,总见姐妹们在偷偷抹泪,特别是刚开始去的几个月中,虽说我没流泪,但心里总也酸酸的,几次下来,吓得我也不敢串门去了,就躲在寝室看《毛选》假装很“坚强”了。那时也不敢带其它书,只有《毛选》可读了。</p><p class="ql-block"> 我天生是手无力,所以时间不长我就离开了林场,但这段经历却是我最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偶看同学群中晓明和亚军等提及知青的事,一时思绪万千,随兴而作。</p> <p> 这张照片是我们高中同学四十年聚会时拍的,都是去插场的同学,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拍照那天他(她)们一直在等我赶去。非常感谢当时组织聚会的同学,快四十年没见面了,他(她)们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当年我离开林场后不久就随父母回南通市生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