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01年那会已经去过北京,又因为疫情缘故,就想着不用送姐姐上学,她一个人去北京应该也没事。征求姐弟俩意见,姐姐没问题,弟弟不乐意:这些年去玩,特意避开了几个大城市,就等着姐姐去哪读书的时候再去。临了却没带上他,抗议!那...好吧,出发。</p><p> 当年住在大栅栏,出来是前门,从地下通道穿过长安街,就到天安门广场。这次住王府井,选择这一带,就为了靠近天安门广场,走过去方便。中国人心中,不免都会有天安门、长安街、长城情结。其实过多的介绍好像也是多余,谁不是耳熟能详啊,用得着你说😂</p><p> 那会就已经把北京的主要景点逛了个遍,故地重游,大多都还历历在目,但有些却早已不是从前那般模样。</p><p> </p><p> </p> <p> </p> <p> 第一天去长城,遍寻不着毛主席亲笔所题“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问过旁人,说是已拆走,不复存在。不免唏嘘,幸亏当年是当过好汉留过影的,后来人就不免留下遗憾。(两张当年相片😄)</p> <p> 长城脚下多了个熊乐园,一群大黑狗熊,还挺好玩。自从有了熊大熊二,莫名就觉得大狗熊还挺亲切的。</p> <p> 无论起多早,都会发现有无数更早的人已经等在天安门广场。据说疫情缘故,来看升国旗的人比之前已经少了三分之二,但广场上还是到处都是人,里三层外三层。没能看到更多,也就是国旗随着音乐冉冉升起,但不由自主就会心情澎湃,现场的效果还是不一样。</p> <p> </p> <p> 天安门城楼在广场边上,跨过金水桥就可以上去,现在不给,以前是可以的。站在城楼上,面对着天安门广场,想象着伟人们站在这里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样子,时空就好像穿越了一回。</p> <p>二十年前的天安门😊</p> <p> 下了天安门往前走,经过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到了故宫的正门——午门,对,就是“推出午门斩首”的午门。但这其实是讹传,明清两朝犯人斩首从来不在午门,行刑多在菜市口。</p> <p> 故宫,明朝永乐十八年落成,历经600年。斑驳的朱墙,琉璃瓦的屋檐,汉白玉石的栏杆,秋日午后的斜阳...古老的紫禁城,时光的流逝丝毫冲不走它的韵味,反而堆积了它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的熠熠生辉、历久弥香。</p> <p> </p> <p> 故宫什么时候都是人山人海,但我们早有准备,硬是撑到了最后几个才踏出宫门,得以拍到几张没什么人的相片😎</p> <p> 神武门出来,迎面是景山公园,过桥左拐沿着护城河走,便到了北海公园。《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描写的正是北海公园的景色。</p> <p> 北海接着是什刹海,包含前海、后海和西海。著名的后海酒吧一条街上一片静悄悄,是疫情原因呢,还是要转型,不得而知。但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搞古玩或文创可能更好吧。</p> <p> 继续沿着地安门大街往前走,就到钟鼓楼了。</p> <p> 钟楼、鼓楼,始建于1272年,700多年来一直矗立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元明清三朝的报时中心,见证了古都几百年的历史。何勇的《钟鼓楼》一直都比较喜欢,查查的版本也挺好。</p> <p> 站在鼓楼中间往南远眺,这条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传说中的龙脉。故宫位于这条线的中心,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往南有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坛...,往北延伸有景山、钟鼓楼、鸟巢、水立方...,都在这条线的中间或两侧。</p> <p> 鼓楼东大街上的南锣鼓巷,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的特点,是传统的棋盘式民居。前面的商业街很热闹,熙熙攘攘,但有心人会慢悠悠的转进那些小胡同小巷,那里才是几百年前北京人的家,才能真正领略到老北京的韵味。悠长的胡同,总是能引起深沉悠远的感触。</p> <p> 什刹海曾经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码头,自古水运繁盛、商业发达。历代众多官宦、商贾、文人聚居在什刹海、鼓楼大街一带,有着大量的胡同和四合院,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老北京风土人情的精髓。</p> <p> 在这一带慢慢转悠,一路上会看到宋庆龄、老舍、郭沫若、梅兰芳、茅盾故居,有恭王府、醇王府、庆王府...有民政部、最高检、卫计委等众多部委。历史上住于此地的名人还有曹雪芹、纳兰性德、赵孟頫等等。那一扇扇厚重的朱漆大门,精美的雕刻,都在告诉着人们主人家的显赫家世。推开它,仿佛便能触摸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p> <p> 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以前都是皇家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假山、湖泊,回廊、曲桥...硬是把一座北方城市打造成一派江南水乡的模样。天坛、景山、清华园、中山公园那也都是皇帝家的地方。重檐庑殿,雕梁画栋,温润玉石,处处都透着一股雍容与奢华。</p> <p> </p> <p> 颐和园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曾经是慈禧长期垂帘听政的地方。只可惜了圆明园,昔日的“万园之园”,只能存在于今人的想象中。</p> <p> 晚上大多时候是在长安街、天安门,大栅栏一带转悠,人潮汹涌,灯火辉煌。二十年前可不是这样,晚上十点半后街上就没什么人和车,霓虹灯也少。上海的南京路也是,十点半后店铺开始关门,显得冷冷清清,印象特别深刻。还比不上那会的海口,大半夜的车来人往,夜生活丰富。</p> <p> 去了趟三里屯,北京的夜生活当然少不了它。回来时候,姐姐强烈建议踩单车回去。说是肚子太饱,这样回去就睡觉,影响到她的减肥大计。我有点忐忑,毕竟是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三更半夜的。但弟弟也是不嫌事多,况且一向以姐姐马首是瞻,跟着就起哄。那...行吧,天子脚下,应该没什么好担心的。夜深,一路没什么人,除了偶尔会看到一两个骑电驴的外卖骑手,就我仨在大街上你追我赶。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回到王府井这边,算是体验了一把在帝都夜骑的乐趣。</p> <p> 01年曾经去看天桥艺人的表演。就在龙须沟的旁边,简陋的戏台,观众都顶着大太阳坐在长板凳上。表演略显粗糙,但观众们看得很开心,不停地鼓掌、起哄、吆喝。</p> <p> 这次是看大名鼎鼎的朝阳群众表演。很炫的3D舞台,坐在宽敞的大厅里,吹着冷气。节目很丰富,表演很精彩,但就是看不出那种感觉,那种市井气息,没有代入感和参与感。城市的发展,昔日的天桥早已不复存在。天桥,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一段曾经的城市记忆。</p> <p> 北京烤鸭,吃了两家店,全聚德...大栅栏的四季民福还行。拿到号先去逛一圈回来才能排到,人很多,桌子都不大,完了有那种还想回去撮一顿的感觉。</p> <p> 方砖厂的炸酱面,店面不大,但很火,很多名人都来光顾。姐姐非得排队打卡,看着长长的队伍:行,你排,我钻胡同先...两三个小时后,我们看到了这个,二十元一碗,好简单。关键是——它还没肉,北京的面食,好像都是素的,没肉。在海南,少一块都跟你急😂这面特有嚼劲,别人早就翻台了,我们还在那起劲啃。姐姐突然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她至少还得在北京呆四年,四年后,岂不是要鼓着两个大大的腮帮子回去,细思极恐。不只是庆丰包子,北京的包子感觉都不错。个小、皮薄、馅足,一口下去,满嘴的肉香,很赞。北京人早上貌似习惯打包包子、烧饼什么的回家吃,想找家店坐着吃碗粉汤,没找着。然后那几天就特想念我们的抱罗粉、海南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p> <p> 有个奇怪现象:并不禁止,但北京很少看到有骑电动车的,不像海口满大街。了解了一下,他们倒觉得很正常:不是有共享单车吗,很方便啊,干嘛要买电动车。嗯,那是你们不知道有辆电驴是有多方便。想了想,可能还是帝都的地太贵,买辆车没地放,更别说还要充电了。四合院价值不菲,但其实很多并没有独立卫生间,占地。胡同里都有公厕,光顾过,比较尴尬,怎么能这样😂有点颠覆对帝都的美好想像。不过可以理解,毕竟人多地少,将就吧。</p> <p> 这次最想去的,其实是中国国家博物馆,01年那会还没落成。尴尬的是,10月9日才预约上,那是我们返程的日子。原计划是带足水和食物,在里面待一整天,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两三个小时。好在国博就在天安门广场边上,附近就有地铁一号线,中间就隔着公安部门前一段路。我们掐好了各种时间,但,意外还是发生了。</p> <p> 地铁一停靠,拉上行李箱,告诉她们我先去寄存行李,就往外冲。就在我急急忙忙(慌里慌张)往国博赶,迎面有两警察一男一女一左一右很悠闲的走着。天安门一带严管,好像也没什么异常。可当要接近的时候,他们快速往中间一靠拢,就把我围挡住了: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就在我掏身份证的一瞬间,细心的警姐紧接着就再问了一句:你身上怎么会有那么多身份证(她仨的身份证都在我身上)。我赶紧转头向地铁站看去,完了,她仨还没出来。我...我坦白、我交代...</p> <p> 终于是进了国家博物馆。馆藏丰富,不虚此行,见识到了很多以前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宝物。这是唯一一件在馆内看到的海南元素。</p> <p> 下午还要赶飞机,只能是匆匆的把博物馆逛一遍,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欣赏吧,还有香山红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p> <p> 走过一些地方,安徽黄山,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四川九寨沟...之前就没想到要记下来。特别是九寨沟,发生地震前一年去的,听说地震后已经不复从前模样。问弟弟还记得九寨沟吗,他也是一脸茫然。然后<a href="https://www.meipian.cn/1kcbnh48?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大西北之旅</a>(点开可以看)开始,就会做美篇。希望姐弟俩多年以后再拿出来看,就会想起曾经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p> <p> 在校园里看到这些好像也很正常,因为它是——北京理工。</p> <p> 回去了,把姐姐一个人丢在了北方这座陌生的城市。然后就会开始关注这城市的交通状况,天气变化...下雪了,是不是会有很多人在陪着她一起堆雪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