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的老人到了73岁或84岁的时候,有如红日西坠,心神不安,处在惶惶不可终日之中,因为孔子是73岁,孟子是84岁逝世的,当时人们对这二位圣人十分崇拜,认为普通百姓活不到圣人的寿命,所以民间就有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之说,从此广为流传,成为笼罩在老人心中一片阴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非昔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也相应延长,我国人均寿命己经比孔子时代延长了一倍之多。现在民间有个顺口溜:“幸福生活人长寿,六十七十有勁头,八九十岁不显老,百岁老人活的好。”国外医学部门对老年死亡的时间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认为,老年的死亡期间不存在“死坎”现象。由此可见,七十三,八十四是“死坎”之说,早成为历史,是封建迷信的落后观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科研证明,人的寿命可以活到110岁,现在的人们认为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说过“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两位伟人的意思是:人到老年是人生的金秋阶段,是人生的成熟期。对人生的是非成败,有朴素和理性的观念,能容纳生活中的阴暗和世俗的污浊,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得准,对个人功名得失看得轻,对有限的光阴看得重。总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些该做的事,让人生更有价值。人到老年也是人生的丰收期。不少老年人不服老,自强不息,“大器晚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代作家冰心,巴金,年过九旬时仍笔耕不辍…当然我们不能他们比学识,比成就,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人不服老,胸怀壮志,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的精神。不可年老自卑,无所事事地草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老年亦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作为当代的老人,更要克服“惧老怕老”的心理,树立现代的老年生活观,既“人不服老,与时俱进,享受生活,健康为重,知足常乐,心态平静,和谐宽容,家庭和睦。总而言之,人到老年,要有信念,有勇气,活出“夕阳”的魅力,再现人生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