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第五次课

'草帽

又是一年双十一,今天是我们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青蓝班的第五次课,也是第一次线上课。<br>早晨9点,大家准时进入腾讯会议,开始了今天的学习。 今天的授课内容是《经济与社会》,授课老师是政法系武蔚老师。<br>武老师对中国经济越来越市场化、中国经济社会的国际化、中国经济社会的科技化、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几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重点讲解。 一、中国经济越来越市场化<div>市场化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或者一个过程。意味着在资源的配置中,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强,而政府的干预、影响越来越弱化的状态或过程。<br></div><div><br></div> 在经济越来越市场化的大的趋势下,我们的经济社会呈现出下面几个特点:<br>1.中国经济进入了消费经济时代<br>2.商品和服务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br>3.新时代消费的特点<br><div><br></div><div>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br></div> 与消费观的特点相对应,人们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体现为:<br> 注重教育质量<br> 注重学生体验<br> 注重教育的个性化<br><div><br></div><div>教育个性化的表现:<br> 教育理念的多元化<br> 所学课程的个性化 <br> 教学组织模式的个性化 <br> 考试的非标准化<br></div> 10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br><div>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br></div> 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br>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br>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自此连年稳居世界第二。<br> 1.培养学生要有国际视野,有大格局<br>经济社会的国际化对我们人才的要求,就是要有国际视野,要有大格局,发展要跳出自身局限。<br><div><br></div><div>2.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带领学生打开视野</div> 学习完这一内容,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思考题。思考、讨论:从学科角度出发,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或大格局)?<br> 从历史上看,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每一轮产业革命的先声都是科技方面的重大突破。根据美国著名趋势预测学家杰里米 · 里夫金的总结,新兴的产业革命往往源于能源系统和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相互叠加后所形成的巨大生产力。<br> ——摘自《中国经济新方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br><div>总之,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依托新技术的新模式、新业态,将在短时间内改变产业发展路径,甚至能够对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格局重新洗牌。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范围的颠覆性产业创新还会进一步发生,将会给产业组织模式(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带来根本性变化。<br></div> 哈佛大学教育改革负责人托尼•瓦格纳在大量调研后提出,未来世界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需具备7个关键力:<br>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br>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br>灵活性与适应力;<br>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br>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br>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br>好奇心与想象力。<br><br>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将7个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br>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br>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r>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br><div><br></div><div>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并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br>这是对我们党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南。<br></div> 要求教育的公平、优质、均衡发展<br>《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到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br><div>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br>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br></div><div>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制度。实现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等等。<br></div> 一上午的学习,充实而又有收获。期待下次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