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不是教。</b>引导是启迪,教是塑造,启迪画的是自己的创意,教画的是别人的安排。</p><p> </p><p> <b>好的儿童美术教育不是教师设法突出知识难点、重点和方法步骤</b>,不是教师摆出“我来教你”的架势,而是设法减少教学中的知识、技法痕迹,达到一个“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教育境界。</p><p> </p><p> <b>儿童美术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儿童怎么画,而是引导、唤醒、激励儿童自己画。</b></p><p> </p><p> 儿童美术不是单纯的美术教育,而是情感教育,成长教育。</p><p> </p><p> 儿童美术是儿童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觉得很有趣的生活方式。绘画的愿望是一种表达,内心自由了,生活有情趣了,精神也松弛了,才会有绘画的愿望。一旦儿童失去了这些,学画也就由为自己高兴演变成了为取悦别人的一个活动,由表达演变成了表演,这样的儿童绘画已经远离了儿童本性。</p><p> </p><p> 儿童美术说到底不是美术专业,而是<b>儿童精神愉悦的需求</b>。</p><p> </p><p> 如果儿童画的画没有了想象,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感悟,没有了灵魂,再好的技法,再好的功夫也是白搭了。<b>还有可能技巧越好,功夫越深越会走向儿童美术的反面。</b></p><p> </p><p> <b>最好的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老师忘记了教,学生忘记了学</b>,老师教到最后只有真,学生学到最后只有诚,教与学的拥抱叫真诚。</p><p> </p><p> 纠错毁掉的不仅仅是儿童的自信,而是对儿童精神上的一个打击。对于儿童画画来说先要自信,再要知识,如这两种不能兼得,<b>最应该舍弃的是知识不是自信</b>。</p><p> </p><p> 儿童美术归根结底是对孩子心灵的唤醒,对生命的尊重。</p><p> </p><p> 儿童写生不是看画的物体结构有多难,比例有多对,造型有多准,而是看儿童观察到了什么,画出了什么细节,是否投入,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悟性,是否有灵性,是否有情趣,是否有美感,是否是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这才是老师和家长关注的。形准不准,比例对不对,不是这个年龄段儿童干的事。<b>在画中能找到自己,找到唯一,作品才是最优秀的。</b></p><p> </p><p> <b>儿童画是情感性,表现性,不是知识性,技巧性。</b></p><p><br></p><p><br></p> <p> 完成儿童美术教学要有三个方面的合作,教师、家长、学生,其中教师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家长还是那位家长,学生还是那位学生,选择的老师不同,教育就会出现很大变化。其中有认识上的,师德上的,专业上的,技巧上的,材料上的,学识上的,精神上的,修养上的,经验上的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老师起的作用。所以,有什么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优秀的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老师。所以,家长选对老师是很重要的。</p><p><br></p><p> 儿童画,画得一乱,想象力就来了,一规整,想象力就走了。</p><p><br></p><p> 儿童绘画几乎不需要教技巧,他们天生的绘画能力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儿童的奇思妙想,想象力和创造性才是最重要的。</p><p><br></p><p> 知识仅仅是能提高创造能力的因素,如果通过学知识,反而丢掉了创造最为需要的想象力,就是得不偿失的。</p><p><br></p><p> 想到就能画出的是儿童画,想到要训练才能画的是成人画。</p><p><br></p><p> 儿童美术究竟有多少观念,多少方法,没统计过,无论老师怎么折腾也就一个是思维,一个是技巧,这两个关系弄好了就成功,弄坏了就失败。</p><p><br></p><p> 乱画的孩子离想象最近,画有个性的离创造最近,画自己高兴的离快乐最近。</p><p><br></p><p> 在儿童画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孩子画出的形象不一定就是现在看到的,而是原来就知道的。虽然他们的感受是来自生活,但孩子画的却不是眼前的生活,是孩子对生活的认知和了解。</p><p><br></p><p> 技巧听命于感觉,感觉听命于审美,审美听命于素养。素养来于读书、体验和眼界、视野。</p><p><br></p><p> 儿童画的美感并不来于画中的故事,而是自然、幼稚的无意识萌动,与绘画技巧没多大关系,是年龄起主要作用,不是知识技巧的事。</p><p><br></p><p> 儿童画越有“小孩味”的越有品质。儿童画的美感只发生在4-7岁孩子这块“空间”中,所有的审美意义只能在这个维度内呈现 。</p><p><br></p><p> “最要命”的儿童画是:只有故事,没有“美术”;只有画面,没有审美;只有叙事,没有思想;只有“教”,没有“育”。</p><p><br></p><p> 炫技的老师说,有技巧的画才有个性。实际上儿童画的个性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儿童自发的样式。</p><p><br></p> <p> 简笔画模式被破坏的瞬间,就是自由的画,想象画的开始。破坏与创造就是这样紧密相连。</p><p><br></p><p> 儿童画多生于简洁,越简洁越有力量。儿童画也无须努力,无须控制复杂和格外的练习,天然地就做到了简洁,这就是自然的力量。</p><p><br></p><p> 知识什么时候都可学,而审美那得是有情趣的人才能得到。实际上审美也不是青年时代的事,在自己还是小孩儿时,审美趣味就已经形成了。</p><p><br></p><p> 少玩虚的,多做实的;少学点儿技巧,多启发点儿思维;少作辅导,多作引导;少说教,多静待,少说话,多等待——好老师是会等,不是会说。</p><p><br></p><p> “慢教育”不是学生进步慢,“慢教育”也不是拖沓,是因为儿童的心理、生理不允许我们“快”,快了就跟不上“慢”了。只有我们的心态“慢下来”,有个平常心,静待花开才可能实现。快了你就看不见,感受不到有趣的事了。</p><p><br></p><p> 孩子的画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画,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们的能力了。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索兴趣,而不是画得像不像。我们期望的是在他们学到知识的同时,别丢掉了儿童最珍贵的东西“童心”。</p><p> </p><p> 美术课是吸引孩子,不是控制孩子。</p><p> </p><p> 孩子画画儿,要给他们很大的自由,想画完就画完,想涂色就涂色,没画完,没涂色,也不是缺点。什么事都做得有条有理,有始有终,画得画形色兼备,完美整体,这还是孩子吗!</p><p> </p><p> 教孩子画画儿是: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与人不同之处,然后,帮助他完成自己的发现。</p><p> </p><p> 3岁半后,孩子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有了很大发展,同时获得发展的还有注意力、独立能力、探索精神、语言交际能力等。但这个能力还是很有限,缺少学习知识所具备的精神准备和基本技能,热情高于实际能力。情绪的稳定性,做事的秩序性,自控能力都比较弱。如在上水粉画课时,除了几个平常“听话”的孩子能听完老师的讲课,大部分孩子都等不及老师说完就“慌忙应战”,乱涂乱抹起来。虽画得一团糟,但个个精神十足,信心百倍,虽然弄得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是颜色也全然不顾,连平常上课20分钟就喊累的学生这时也听不到动静了。直到下课了还个个满面春风、意犹未尽。好奇心、新鲜感和画画的热情远远地超过了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实际能力。</p><p> </p><p> 孩子到了接受知识的年龄,没教给相应的知识,没到接受知识的年龄却教给了孩子知识,两者都是不对的,前者是“自由主义”式的任其发展,后者是“填空”式的硬塞死学。</p><p> </p><p> 孩子绘画的能力是孩子生活经验的体现,是随着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发展自然地得到发展,不是成人硬教的。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无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感受,把孩子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是不对的,是违背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p><p> </p><p> 在绘画过程中,孩子的审美要求随着学画的过程而变化,审美情趣是不断发展的。孩子一旦掌握了某种方法或具备了某些能力,又会生出掌握更新的知识的欲望,这时,教师的眼光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指导跟不上,孩子们就会感到很失望,没有兴趣和动力了。教的内容需有一定难度,但不能太难,不切合实际的所谓“高知识”,孩子同样也会失去兴趣的。</p> <p> 没规矩不成方圆是讲给成人听的,孩子们画画为什么非要成方圆呢!孩子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规矩。</p><p> </p><p> 怎样画好画的“理论”,对孩子来说没多大用途,即使把“道理”背得倒背如流,也还是没多大用途,只有经过实践的理论,才是有用的理论,孩子们画画更是如此。</p><p><br></p><p> 画画不求结果,只求过程;画法不作“统一”,只求“个性”,这就是儿童画。 </p><p><br></p><p> 好的辅导方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啥像啥的高手,而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 </p><p><br></p><p> 孩子的画,画得自由,就是教师的成功。 </p><p><br></p><p> 孩子的画是从抽象走向具象的,但孩子的抽象不是成人理性化的抽象,孩子的具像也不是客观真实的具像,而是孩子们自己心里的东西。 </p><p><br></p><p> 孩子就是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再有慧眼,也难穿透“假教育”的黑洞。在这个意义上说,辅导老师的审美眼光及分辨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p><p><br></p><p> 辅导孩子画画也应像管理孩子那样“管而不制”,更像抓沙子“抓而不紧”。辅导老师应给孩子留下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由。 </p><p><br></p><p> 我们教孩子画画的整个过程,孩子们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点滴记录了孩子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历程。孩子的奥秘藏在孩子的心中,进入孩子的“内心”,才能找到孩子的“奥秘”。我们当教师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考虑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教育结果,也更有助于我们解决儿童心理在美术教学中反映的实际问题。 </p><p><br></p><p> 成人画画靠的是思想与审美力,孩子画画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永远是孩子画画的动力。 </p><p><br></p><p> 儿童画不能作“统一”画法,不能作“统一”要求,更不能作“统一”标准。儿童画不是画得很像就好,不是画得漂亮干净就好,不是涂色均匀就好。在画得过程中,既不能“互相学习”,又不能“取长补短”,也不能“互通有无”。</p><p><br></p><p> 孩子的画从“乱”走向不乱容易,在辅导中加点理性知识就解决了。要是把一个看似“很顺眼”, 但画面却单调、呆板的画变的生动起来,那就难了。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个意义上讲,“乱”就是生动,“乱”就是激情,“乱”就有希望,“乱”就对了。 </p><p><br></p><p> 没有功利,没有画法,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少点理性,多点感觉,少点规矩,多点自由。水到了,渠就成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便是儿童画。</p> <p> 孩子画画,要画生活的内容,没有生活的内容,孩子是不会有感受的,没有感受也不会有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正是因为孩子的画是凭联想与想象画出来的,孩子的画才不具有客观的真实性。但也不是完全不真实,它是“似与不似”之间的这么一种儿童特有的绘画语言,这也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 </p><p><br></p><p> 在儿童画教学上,教师要拿出相当精力和时间解决让成人看起来不算个问题的物体大小问题。有的孩子学画两三个学期了,所画物体大小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有时画画稍不留神还出现大小不清,画面空泛单调的情况,这让家长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如此。 </p><p><br></p><p> 孩子们画画时,能观察到、想到的不一定能马上表现到位,已表现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观察到、想到了。观察到和做到还有一段距离。 </p><p><br></p><p>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是美术课重要内容之一。观察不是看而是思考,只有认真思考的东西才能称得上观察。 </p><p><br></p><p> 教儿童与教成人有明显的区别。成人注重理性,儿童更重感觉;成人讲究体积、光影、立体感,儿童注重随意地快乐涂鸦,玩得高兴就行。所以,在画法上,儿童有着更大的自由空间。如果用教成人的所谓“正规教育”那套方法来教孩子,那就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p><p><br></p><p> 学画的方法是可学的,而学画需要的灵性、悟性是不可学的。理性知识是可教的,感性知识是不可教的。</p><p><br></p><p> 学画的孩子大多在智商上差别是很小的。高品位的儿童画与低俗的儿童画的产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眼光。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辅导老师还是很重要的。 </p><p><br></p><p> 只有不敢画的孩子,没有不会画的孩子。 </p><p><br></p><p><br></p><p> 有家长问我都是怎么教?其实我的教法很简单:我的教法就是没教法。 </p><p><br></p><p> 学画的天份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与努力。 </p><p><br></p><p> 儿童画的突出特征是:胆大得出奇,从不怀疑自己的技巧,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谁都不如他自己画得好。这样只有成功的喜悦没有失败痛苦的心理,不正适合儿童健康的成长吗? </p><p><br></p><p> 孩子画画与技巧关系不大,之间的差别在于画面内容的安排上。同样的情况下,主次分明、画面丰富、形像感强、表达清晰的画优于画面空泛、主次不清、形体呆滞、整体感差的画。这是教师最应该下功夫的地方,也是检验教师实际指导水平的地方。 </p><p><br></p><p> 孩子画的画,能称得上真正的儿童画,在我们这个有着很深传统文化背景,靠“逻辑思维”“记忆”打“胜仗”的国家里,是很难得到发展的。假儿童画一直在我们国家唱着主角。那些受旧审美观念影响较深的,成人帮着想的,帮着画的,按成人意识做的都属于假的儿童画。 </p><p><br></p><p> 好多小朋友只想画画,不想学画。究其原因就是学画不自由,规矩太多,框框太多,“学问”“技巧”太复杂、太难。孩子们觉得不好玩、没意思。如果我们做教师的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多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把这些“学问”变成孩子喜欢的方法,让他们大胆地随意地“折腾”一下,“疯狂”一下,那又何妨。</p><p><br></p><p> 其实,教孩子能画得像很容易,有一套死板且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可安排孩子你就这样画,别问为什么,就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学也就显得容易和简单多了,教师也就省事多了。但这个方法剥夺了孩子思考、探索、实践的权力。这样的教育肯定不是好的教育。</p> <p> 儿童美术是形象思维,是感性的,按说应最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了。结果呢!也是模仿和训练,直接教给孩子造型的办法。重技巧,重方法,轻视孩子的想象、幻想、梦想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认为孩子的好奇心及异想天开是“白日做梦”,瞎折腾,只有好好学习文化课才是正事。孩子的想象力在这种教育观的驱使下也随之消失了。想象力虽然不是创造能力,但创造力却来源于想象力。一个不会想象,只会“按部就班”工作的人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p><p><br></p><p> 艺术最高目标是对美的欣赏。有时觉得“道理”也许会帮助你找到你想要的,实际上,一讲“道理”,美却离你更远了。在艺术上有太多的道理、解析降低了艺术的品味,失掉了美。</p><p><br></p><p> 3岁有3岁的形态,5岁有5岁的样式,7岁有7岁的画面。5岁画的画像7岁画的,就是违背教育规律,画得越像,教育越失败。孩子的画是什么年龄画什么画,最好的儿童画不是画得像,而是符合年龄段的认知。</p><p><br></p><p> 儿童有一个天然的阶段性发展大系表,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大系中的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上下衔接,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有着严密的发展规律,教育只能在这个规律下进行。</p><p><br></p><p> 儿童美术是慢教育,儿童进步是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而发展,与技巧没多大关系。儿童画应发展兴趣为主,有兴趣才有好画,才可能持久。所以,设法保护儿童画的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p><p><br></p><p> 画得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发现细节,发现真谛,发现奥秘,就会不断地体验总结把握事物规律,他们就会发现,规律能帮助他们去认知不明确的事物,就会形成专注的力量,这就是自律。有了自律就有了成功的希望,而这些都不是成人教的,成人的教很容易把这些变成了控制、强迫、规矩,从而毁掉自律。</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