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与珠穆朗玛相见</p> <p> 9月6日,今天我们将在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一睹向往已久、神秘莫测的珠穆朗玛峰雄姿。</p><p> 离开日喀则,沿着318国道一路前行。</p> <p><i style="font-size: 15px;">隆重发布四人团正式合影,在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5000KM纪念处打卡</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组长喜欢藏族小朋友,拿奶片引诱抱人家合影</i></p> <p> 翻越了海拔5248米的嘉措拉山垭口,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 再翻一个垭口----加吾拉山口(海拔 5198米),这里有堪称世界级的观景平台,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观赏5座8000米级雪峰的观景台,极目眺望前方是5座皑皑雪山,从左向右一字排开----玛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希夏邦玛峰;低头俯视即见脚下是蔚为壮观的“珠峰公路”108拐。</p><p> 我们将要在108道拐的珠峰路上盘旋,爬升800米,到达游人最接近珠峰的地方----珠峰大本营。</p> <p> 在换乘景区大巴的地方,我们把能套的衣服全套上了身,结果耽误了一些时间,购大巴票又耽误了一些时间,等乘上大巴,天色有点暗了下来,能否看到珠峰,心里有点儿打鼓。到了大本营已是晚上八点左右了,向珠峰方向望去,心凉半截,珠峰被一团浓云从上到下遮了大半个身子。雪山的云随时都有变化,我们需要耐心等待。</p> <p><i style="font-size: 15px;">珠峰路上</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组长要在曾经来过的地方再一次摆拍一下</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排队在此打卡,表示“我来过”,冷风嗖嗖啊!!</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珠峰露脸前先打个卡</i></p> <p> 在排队等候拍照中,我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珠峰,突然,厚重的云层渐渐散去,珠峰露出了她俊俏的山尖,我情不自禁喊道:看珠峰!拍照打卡的队伍一下子散了一大半儿,都跑出来一睹珠峰的风采,抱歉,我不是故意的,实在是情不由己啊。一条似白色哈达的云带围绕在她的腰身,美丽的头颅探出云层看向我们,啊...啊...啊!我凝望着她,凝望着她,感觉时间已经凝固,周围寂静一片,只有我跳动加快的脉搏和不再均匀的呼吸......我们相见了----我与珠穆朗玛相见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美丽的女神又慢慢隐藏进了浓浓的云雾中......</p><p> 再见了,珠峰,我心中的神!</p> <p><i style="font-size: 15px;">虽然天黑了,也得打卡一张</i></p> <p> 在晚上入住的小宾馆里,遇到了排队拍照时认识的一个小姑娘,她刚刚从大本营下来,激动地与我分享她拍到的珠峰星空,加了我微信,好不吝啬一股脑地把星空照全发给了我,挑几张给大家分享一下。</p> <p> 我们今晚就住在珠峰脚下的巴松村(海拔4269米),入住的旅馆据说是星级酒店。年轻的藏族小伙(25岁)是老板,夫妻俩人带着两个小孩儿(一个三岁,在地下乱跑;一个不到一岁,一直在妈妈身上背着)在忙乎。最受欢迎的是藏式火锅,无奈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不敢胡吃海喝。几个人要了面条,权当晚餐。在这个偏僻而静谧的小村庄,我看到了久违的满天星星和美丽的银河(可惜手机拍不到这动人的星空)。今夜只能和衣而睡了。</p> <p><i style="font-size: 15px;">忘记拍小宾馆的照片了,组长给找了一张</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从珠峰撤下来的旅行者在吃火锅</i></p> <p><b>与西藏江南不期而遇</b></p> <p> 9月7日,继续我们的行程。绕着昨天的108拐,上到了加吾拉山口,今天云雾厚重,等了一段时间,云雾散开的迹象一点儿没有,欣赏五座8000米山峰云海的心收了吧,继续上路。</p> <p><i style="font-size: 15px;">加吾拉山口的玛尼堆</i></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行驶在108拐上</span></p> <p> 希夏邦玛峰----</p><p> 唯一全境在中国的</p><p> 8000米以上雪峰</p> <p> 我们的车一直在希夏邦玛峰若隐若现的景观中前行。</p> <p> 看那洁白的云朵抚摸着雪山,她是要与白雪媲美吧。山脚下是碧蓝的湖水,湖水依偎着雪山,雪山拥抱着湖水,这样的美景怎会不拴住你的脚!那片湛蓝的湖水就是佩枯措,在瓦蓝的天空与雪白的山峰映衬下,她如此动人。</p> <p><i style="font-size: 15px;">徜徉在佩枯措边</i></p> <p> 今天要赶到吉隆镇,我们一步几回头地与希夏邦玛峰和佩枯措道别。</p> <p> “西藏最后的秘境”</p><p> ――吉隆沟</p> <p> 吉隆沟号称喜马拉雅后花园。在这里我要啰嗦两句,因为我对她的自然景观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上百度搜了搜,摘录如下:4000多万年前,这一带地壳的变迁是以“撕裂”的形式完成的,吉隆沟恰到好处地发育在断层中。在喜马拉雅山被“撕裂”的山体中,吉隆沟是一条又深又长的沟。这条沟基本上是笔直的,就像一副巨大的犁铧沿南北向瞬间划过,两侧的山坡就是其翻开的岩浆土石堆砌而成,其边沿至今还保持着锋利的“刃”。蜷曲的底层、锋利的切线、狰狞的地貌,处处显露着山体的“痛苦表情”。</p> <p><i style="font-size: 15px;">吉隆沟里建在山顶上的查嘎寺</i></p> <p> 一路上,海拔飞速下降,从县城的4300米直降为1800米。路上的景观也随着海拔的降低渐入佳境,恍如来到了江南。峡谷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各类草木香气,我深深地呼吸着,充沛的氧气把之前赶路的疲惫一扫而光。真是仙人造幽谷啊。</p><p> 也有人说”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它承载着松赞干布堂皇迎亲的风光,也见证了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威武。</p><p> 从吉隆镇再向前行23公里,便可抵达热索村。从热索村向南望去,就是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了。</p><p> 到吉隆镇后我们直接向乃村进发。</p> <p><i style="font-size: 15px;">在路上</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吉隆镇街景</i></p> <p> 乃村——“大山顶上的圣地”</p> <p> 沿着盘山路一路盘升到乃村。这条山路是2015年大地震后修建的,水泥铺装,但是泥石流滑坡经常发生,有些路段已成砂石路,路上总能看到还来不及清走的石块泥土。在我们爬行中,也见到藏民骑着摩托上山下山,甚至超越我们的越野车。</p> <p><i style="font-size: 15px;">去往乃村的盘山路</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俯瞰山下</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上到半山腰</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云雾翻滚</i></p> <p> 乃村坐落在山中间的台地上,北边是直立千仞的峭壁,南边是高山悬崖,乃村四面环山、雪峰相伴。在山顶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平坦草原上,栖息着69户人家。</p><p> 我们顺着一条牛羊踏出的泥泞小路走去,突然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眼前是云雾缭绕连绵起伏的的山峦,一座村庄在对面山顶上若隐若现,似仙境一般,我仿佛看到了屋顶上的袅袅炊烟。此时此刻,看着眼前的美景,组长不由要摆一方桌,坐在藤椅上,把茶言欢。此情此景,我们流连忘返。</p> <p><i style="font-size: 15px;">乃村主街</i></p> <p> 在村口,与一位藏族小伙相遇,聊天中我们提出去他家看看木制碗,因为乃村村民除了放牧之外,木碗制作是村民们最擅长的手工艺,全村人大都靠此为生。走进他们的家,让我们赞叹不已,这是一栋建筑面积足有400平米的二层楼房,楼上楼下都有几间卧室、客厅,二楼还有一间专门祭祀用的房间。在二楼一间最大的客厅,我们看到了木制碗,倒是没有特别之处,特别之处是这个客厅之大以及摆设的家具、用品及它的装饰。小伙子全家、叔叔、姑姑等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跟他们一起生活(因为汉语交流不是很流畅,没太听懂他们之间祖孙关系的来由)。在屋里我们见到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聊天后知道他是弟弟,今年高考,正在等录取通知书,不出意外应该能上北京的某个体育学院,真是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他们还有一个妹妹,在吉隆镇的小学念书,住校,每周回来一次。他们的妈妈不会讲汉语也听不懂,旁边的儿子做翻译,她只是点头或微笑,看着他们脸上展露出的那种平静、安详和笑意,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满足和幸福。</p> <p><i style="font-size: 15px;">大客厅</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左边是妈妈,高个子帅哥是弟弟</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组长和帅杨。虽然因为疫情,尼泊尔人过不来,这顿尼泊尔晚餐不正宗,但是喝点儿小酒、聊会儿大天也是很不错的。</i></p> <p> 9月8日吃过早饭,我们先去了吉普峡谷,离镇子很近。峡谷深不见底,在崖壁上挂着一条铁索木板桥,勇敢的三位旅伴儿都上去了,我只有给他们摄录的份儿(恐高啊)。铁索桥旁边正在修建一条宽阔的混凝土大桥。顺着大桥过去是吉普村,已经有勤劳的人在劳作了。</p> <p><i style="font-size: 15px;">深不见底的峡谷</i></p> <p><i style="font-size: 15px;">铁锁木板桥上勇敢的旅伴们</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在修的大桥</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勤劳的村民</i></p> <p> 昨晚我们一入住宾馆,宾馆人员就开始给我们介绍神湖——朗吉措,还打开手机给我们看他们拍的照片(但是他们却没告诉去看神湖的道路是什么样的)。如此神奇的景观怎能错过呢?去神湖的路上,我真正体会了什么叫“身子在地狱”。这条路是名副其实的山路,路面是沙石的,但沙少,石头多,估计是泥石流将沙冲走了。山路盘升坡度陡,路的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悬崖,路窄到无法错车,要命的是这样的路上居然不时有满载建材的大货车,司机很老道,他不急着错车,一直等到你倒车到了较为宽阔的地方,而且要保证他的车在山体一侧经过,他才会轰鸣着继续前行。太恐怖了!此时,天空一直阴云密布,偶尔还有小雨点儿打在车窗上,能否看到神奇的湖泊?心里有个大大的问号。有些东西总是以其未知而让人欲罢不能,况且我们已行走在探知其真相的路上,焉能无功而返!!继续前行。路过一个忘记叫什么名字的村庄,哈……村里居然是水泥路!每个看到我们车子的人,大人都要驻足微笑着看向我们,小朋友外露多了,都高兴地向我们招手,最小的那个小朋友看着只有两岁哎。此时此刻,崎岖的山路、黑压压的天空似乎都一扫而光了,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又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实际上上山一共用时不到两小时),终于到了。更令人愉快的是前往神湖还有钢架结构的栈道。</p><p> 云层依然很厚。我们顺着栈道拾级而上,再拾级而下,往复几回,终于来到神湖了,体力健壮的小小弓和帅杨已提前到达,在静静地等待云开雾散。就在此时,不知谁尖叫了一声“看!”哇,我们一起喊了起来,神山神湖融为一体,分不清是山还是湖,一个清晰的人形侧卧着,胸前是佛教的图腾“卍”字模样,人们都屏住呼吸,静静地注视着她,大自然的神奇啊!我们都忘记她是怎么就这样出现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一切又都掩映在雾霭中,湖面归于平常。我们回过神来,我们的艰辛跋涉得到了神的首肯,她出来与我们见面了(哈哈,一个无神论者的解释)。“身子在地狱”值得了,“眼睛在天堂”了,我们心满意足地顺原路返回,这时雨越下越大,等回到车上,衣服已全湿。好在淋雨时间不长,衣服没湿透。</p> <p><i style="font-size: 15px;">通往朗吉措的钢架栈道</i></p> <p><i style="font-size: 15px;">云雾下的神湖和玛尼堆</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短暂露脸</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组长第一个识别出来</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山坡上的花儿</i></p> <p> 下面的行程还很长,继续赶路吧。</p> <p><i style="font-size: 15px;">在吉隆公路旁边的开热瀑布,于300余米高的岩壁上轰鸣而下,溅落在阶地上腾起10米高的水雾</i></p> <p> 我们今天要赶到萨嘎。途中在吉隆县县府所在地宗嘎镇稍作停留,参观了卓玛拉康。卓玛拉康始建公元1274年,是一个古迹,但是因为提前没做多少历史知识方面的准备,潦草地看了看,不过周围的景观很特别,让人联想到了新疆的喀什。</p> <p> 新牧区的模样</p> <p> 我们没在萨嘎县住,而是在距县城有十来公里的称为“萨嘎县扩展区”的一个地方留宿。扩展区的新房整齐地排列着,马路上没人,太阳能路灯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晚上出来散步,西边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北面不远处就是雪山,村子显得静谧安详。我和英姐顺着路走过了几排小院,才看到一家院子开着门,一个小朋友看到我们,从屋里把大人喊了出来,跟他们聊天中,才知道这个地方是附近几个乡共同建设的一个藏民居住点,现在还有好多人家没搬过来,他们的牛羊在牧区雇人放牧。这应该就是新牧区建设的模样。</p> <p><b>藏西秘境 天上阿里</b></p> <p> 9日我们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阿里行。沿途遇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措,神奇的是措边是一大片沙漠,我们当然要感受一下高原的沙漠。</p> <p><i style="font-size: 15px;">高原沙漠</i></p> <p> 在这里遇到一对夜宿沙漠边的夫妻,一路上他们的家就是一台轿车,轿车里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用电是光伏电能,为他们点赞。</p> <p> 13:35,我们到达阿里界门,看到每一辆过来的车都要停下来在这里拍照打卡,我也是俗人,拍一张。</p> <p><i style="font-size: 15px;">在路上</i></p> <p> 藏羚羊成群结队欢迎我们</p> <p> 应该是14:20,令我们血脉贲张的时刻到了。在进入阿里地区不到一小时,藏羚羊就浩浩荡荡地赶来了(请允许我使用这个较感性的词),真的,我确确实实感到它们就是为我们而来的,它们的队伍之庞大、行动之敏捷,还给我们展现了它们那奔跑的矫健英姿,无一不让我有这样的感觉。为了有更多时间拍它们,我直接在车里歪侧着身子(以便有更好的角度拍到它们),举着手机,屏住气,让镜头一直跟着它们,我感到了我双手的颤抖(那是激动的颤抖)。它们的身影渐渐远去,这时我想将身子正正,哎呀,腰是僵硬的了,胳膊放不平了,气儿也喘不匀了,但是值了。现在就把这激动的一幕分享给你们。</p> <p> 2020年9月9日,注定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接受了藏羚羊的盛情迎接,我们一路兴奋欢喜。不觉中,一片蓝色的湖水映衬着雪山进入视野,车子一直在雪山湖水的陪伴中飞驰。</p> <p><i style="font-size: 15px;">车子在雪山与湖水的陪伴下飞驰,远望可看到冈仁波齐</i></p> <p> 神山----冈仁波齐</p><p> 圣湖----玛旁雍错</p><p> 我来了!</p> <p> 看向右前方,那个极富标志性的神山出现了,山体上是垂直而下的冰槽与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徽记。冈仁波齐,形似圆冠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如同八瓣莲花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艺高绝的玉镶冰雕(借百度百科语)。她是几千年来多少朝圣者和探险家心驰神往的地方啊!她被誉为神山之王,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四种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曾经看过电影《冈仁波齐》,被那些一路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磕着等身长头去往冈仁波齐转山的藏民深深感动,也曾想过什么时候去亲眼目睹冈仁波齐。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那么我们就是很有福气的咯。</p> <p><i style="font-size: 15px;">富有标志性的神山出现了</i></p> <p> 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措。一路伴我们而行的湖便是玛旁雍错,雪山便是纳木那尼峰。玛旁雍措被誉为“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纳木那尼峰,藏民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三者之间有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搜搜。</p><p> 面对纳木雍措,深感语言的苍白。像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站在湖边,她的美已经征服了我,我被深深地感动着。但是一形之于语言,她的美就消失了。</p><p>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只有在那种被景色征服,沉浸其中,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我们才把握了自然,一旦用语言(图片也是语言)来表达时,那个真实的世界就消失了。此刻我被征服了。</p> <p><i style="font-size: 15px;">玛旁雍措</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玛旁雍错边的吉吾寺</i></p> <p><i style="font-size: 15px;">凝望圣湖久久不愿离去</i></p> <p> 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玛旁雍措和东侧的拉昂错分开。在拉昂措湖畔,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偌大的湖区见不到一人一畜,空旷得象是站在了宇宙的边缘。据说玛旁雍措与拉昂措湖底相通,一边是淡水的圣湖,另一边却是咸水的鬼湖。有一道水渠连接两湖,虽然一向都是干的,但是当地人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水从玛旁雍措流进拉昂措,同时会有一条金色的和一条红色的鱼游进拉昂措,这样鬼湖的水也会变得像玛旁雍措一样的清甜了,多么美好的愿望!但是纳木那尼峰下的拉昂错依然美不胜收,在阳光下,湖水似洒满了珍珠般熠熠闪光,湖边暗红色的小山,颜色迷离。</p> <p><i style="font-size: 15px;">纳木那尼峰下的拉昂措</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有没有一种奇异的感觉?</i></p> <p> 晚上我们就下榻神山南面山脚下叫塔钦的小村庄里,这里是过往旅行者的落脚点,同时也是转山的起点和终点。</p> <p> 穿行扎达土林</p><p> 凭吊古格王国遗址</p> <p> 9月10日,因前方修路,需要早些出发,第一次早上六点出发,路上还是一片漆黑(阿里地区日出晚日落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哎,进入西藏以来,我们第一次欣赏到高原的日出,还有和我们一样早起的藏野驴。</p> <p> 第一站扎达土林。扎达土林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景区。“札达土林”是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沿象泉河谷绵延百余公里的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遍布整个扎达县内。远远望去,满眼的金碧辉煌;在高原光影的衬托下,宛若神话世界。</p> <p><i style="font-size: 15px;">遥望扎达土林</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扎达土林观景台的玛尼堆,这里距扎达县还有几十公里</i></p> <p><i style="font-size: 15px;">沿着这条路去往扎达县</i></p> <p><i style="font-size: 15px;">组长有野心,哈哈哈哈</i></p> <p> 近前观瞧,峡谷与土林层层叠叠,象泉河两岸土林环绕、绵延不绝;天工万象,无可尽数,任凭你肆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像庄严宏伟的庙宇、像壁垒森严的碉楼、像恢弘高耸的佛塔、像极尽豪华的古代宫殿、像古朴威严的欧式城堡,也有的如万马奔腾、昂首啸天,如教徒修行、虔诚静坐,或如手握长矛身着铠甲的士兵、整装待发,或如猴如狗静观游人。看到这样的景致,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伟力,为它的造化震撼。地球上规模最大的这一片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水平岩层地貌”,是高平的山顶被纵向切割侵蚀成的一条条深深的沟壑,变成了土的林海,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艺术,一种大地的艺术,就像是大自然特意造出来、专门为向人类展示其魅力似的。这样的视觉盛宴似乎只有现场才可享用,从我拍的照片里没找到一张可展示其独有魅力的,凑合发两张吧。</p> <p> 在鬼斧神工的土林的穿行中,我们进入了扎达县,实际上城区就被土林包围着。入住札达县平安宾馆,重庆人开的;在宾馆对面的饭馆吃午餐,东北人开的,我们点了东北饺子。接下来的几天,住了四川人、重庆人、陕西人开的宾馆,吃了好几顿西北的拉面、东北的饺子。在阿里地区,当地人做生意的少,大部分是外地人开的宾馆、饭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