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9月初,市教研室陈峰主任打来电话,与我交流市教育局将组织送教下乡的活动,需要市直学校抽调一名音乐教师参加此次活动。2011年的送课下乡活动我是参与者之一,至今还印象深刻。9年后的今天,机会在眼前,实践、交流与提高,这三个词在我脑中盘旋,也许这将又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与平台。与陈主任一拍即合,于是,我们便开始着手选择音乐教材版本、学段及教学内容。最后敲定了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甜梦》这个单元的一节唱歌课的内容《月亮月光光》。小学音乐教学,会唱歌、唱会歌、唱好歌可能是唱歌课的目标。而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大多喜爱聆听和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选择这一首歌来进行教学,对执教者可能是一种挑战。因为像这样的抒情、优美、速度缓慢的歌曲,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创设的是一种宁静、舒缓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容易产生松懈、疲惫的状态,势必会让整个课堂气氛低沉,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这节课必须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入手,紧紧抓牢学生思维这根弦,将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得新颖、激趣,做到环环相扣。</p> <p> 选择好了内容,就开始熟悉歌曲及教参内容。好的音响素材会取到好的聆听效果,因此必须挑选音响效果最好的歌曲演唱版本作为课件制作素材。多次聆听后,发现教材配套中汉语演唱版本的录音效果不太好。于是在酷我、酷狗、百度、抖音中大范围寻找效果较好的歌曲录音,最终以失望而放弃。于是又请来了春锣传承班的学生进行学唱后录音,结果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看来,真正要获取一个好的音乐录音版本还真有难度。最后决定,既然音乐效果不太好,那就多范唱吧!或许这样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p><p> 《月亮月光光》是一首由台湾童谣整理的儿童歌曲,教材配套的音乐录音有两个版本,其中闽南方言演唱的歌曲更具有台湾童谣的风格。“如能在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闽南方言演唱歌曲,或许更能体现歌曲的独特风格”。于是,我开始自己尝试学唱,但对于语感不太好的我,没有一点闽南方言的底子要想学会用闽南语来演唱,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几经练习进步甚微,音乐老师学唱都有难度,那对于四年级从未接触过闽南语的学生来说,一节课解决闽南方言演唱歌曲那更是难上加难。最终决定本节课还是设计学生以学唱汉语版本的歌曲为主,只是在课堂教学结束部分设计以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闽南方言演唱的歌曲的风格特点即可。</p><p> 另外,《月亮月光光》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全曲优美、柔和、连贯,表现出夜晚的宁静、舒畅和美妙的意境。对于自己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学生,可能一节课上能基本掌握歌曲二声部的合唱,难度不大。但面对县区学校的学生进行授课,学生的音乐合唱技能掌握程度不了解,如盲目设计二声部教学,势必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为了保险起见,我最终还是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定为学唱全曲的第一声部。并将三维目标确定为:</p><p>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音乐中体验月夜带给你们梦幻般的美好意境,激发音乐想象力,并能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情景。</p><p>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演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体验、探究、合作等方法来感受音乐意境,表现音乐情感。</p><p> 3.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感受歌曲美好意境。</p><p> 教学重点:能运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p><p> 教学难点: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运用连贯与饱满的气息唱出圆润、柔美的歌声,体会歌曲朦胧恬静的意境。</p> <p> 当真正进入的教学设计时,又陷入了瓶颈区。既然是作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送课下乡,那这节课虽是常态课的形式展现,但必定要有其示范性与引领性,既要给听课老师耳目一新之感,更要使他们在听后有所启发和借鉴之处。整理思路,设计出整节课的粗线条。接着,开始查阅大量的有关此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视频课,但值得借鉴的素材资料及教学设计方法与策略太少,抖音上搜索到的两个教学内容的活动设计不错,但最终因为融合不到我的教学设计中而放弃。既然如此,那就转换思路,自己大胆尝试,精心设计吧!</p><p> 当目光再回到音乐课本上时,突然有了些许灵感。课本上的发声练习曲表现的是太阳落山的情境,而学唱歌曲表现的是月夜的情境,这在时间点上是不是一个前后的关系,我可以将他们巧妙衔接,进行对比教学。一边是日落的动态情境、一边是月夜寂静的情境,直观上从美术的角度他们是两个对比明显的色系,暖色调与冷色调,这也正是美术中用色彩来表现不同意境的要素。而在音乐中又是通过什么要素来表现呢?首先是日落,音乐中采用中强到中弱的力度、音由高到低来表现日落的情境,这种从直观上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从高到低的手势律动来感受日落的动态情境会让学生很快感受并领悟到了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情境的作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效地掌握这首发声练习曲的演唱技巧。</p> <p> 由日落过渡到月夜,此刻,媒体出现另一幅月夜的美景,又该如何来紧密结合本课的音乐教学内容呢?再次陷入困境,这段时间经常关顾抖音,打开后开始输入“月亮月光光”进行搜索,看是否能从其中寻找到灵感。抖音里的信息真是丰富,但你得具有一定的鉴别力,不是所有的都是“可取之材”。当一段视频呈现在眼前,我笑了:一位自我感觉很酷的男孩在钢琴旁用炫酷的方式将《月亮月光光》的第一段弹奏出了太阳的热情。“我何不借用他的音频来进行对比聆听,让学生来感受怎样的乐曲会更适合月夜的情境呢?”下载视频,转换成音频,插课件,再将另一首古筝演奏的《月亮月光光》同样的方式借用到课件中。一听效果,设计没问题,只是钢琴演奏的音响效果入不了我耳。怎么办?于是微信联系我以前的实习生请她帮我录制,最终感觉还是没有现场演奏的效果好。那就自己来搞定吧!于是,课堂上,便运用了我钢琴激情演奏的《月亮月光光》与下载的古筝演奏曲《月亮月光光》的对比聆听,相信这样的设计会给学生带了美感,而隐藏式的两次聆听《月亮月光光》的旋律也为后面学唱歌曲打下基础。</p> <p> 《月夜》美景出现了,如何自然、无痕地导入到学唱歌曲呢?按以往,或许就会直接出示歌谱开始进行歌曲的教学,但最终落入俗套,课堂设计无新颖之处,也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此刻,更会将前面所精心创设的情境破环,产生断层,课堂的流畅性也无法体现,这时再次陷入冥思苦想之中。痴痴地望着课件的《月夜》美景图,细看着画面上每一处景物。突然,眼光落到了左下角那一幢漂亮的房子,联想到这首台湾童谣既然表现的是月夜的情境,那它也可以作为一首摇篮曲来表现。我何不用故事情境来巧妙导入歌曲旋律。“同学们,仔细看,在这幅美景中,有一幢漂亮的房子,房子里住着温馨、幸福的一家人,每天晚上,温柔漂亮的妈妈总是哼着催眠曲哄着她可爱的宝贝睡觉,你听……”这时,屏幕出现《月亮月光光》的旋律,学生们静静地听着我边用钢琴伴奏边用“lu”哼唱起歌曲旋律,我相信这样的设计定会唤起学生们对童年美好的回忆。</p> <p> 进入分析歌曲,全曲采用弱起拍写作四个乐句,其中一、二乐句节奏想同,三、四乐句节奏相同,而四个乐句除弱起拍分别采用四分节奏与八分节奏外,其他节奏都相同。但就是这样一条节奏,学生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采用四四拍强弱节奏关系来拍奏又体现不出弱起小节的特点。一道道的难题会在不经意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只有给自己以最强的自信来鼓励自己勇于去解决这些难题。“×I×××××I×--”这样一条节奏,如何让学生最快掌握?变换着不同方式一遍遍地试着拍奏,脑子里还是一幅月夜的画面,几经边思索边实践,最终设计一种与众不同地拍奏方法,弱拍拍半掌,强拍拍全掌,在长音处引导学生以画圆月亮的方式律动,这种拍节奏与身势律动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在课堂中得到验证,或许这是目前我感觉学生掌握这句节奏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接着,学生拍奏,老师哼唱,再到学生边拍边哼唱歌曲旋律,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自然而流畅的。</p> <p> 假如按以往的常态课,这时应该进行歌词的学习了,可以朗读歌词,也可以直接让学生轻声跟唱歌词。但这样的设计又将太过于常态,落入平淡,无特色。或许,这就是我给自己又设置的一个难题。只有敢于自我设难,你才会有迸发新的思维的火花。自己观察歌曲旋律,一首台湾童谣,歌曲运用我国民族五声调式写作而成。这时何不抓住歌曲风格,让学生了解调式(音乐要素之一)对音乐风格的作用呢!而歌曲旋律四个乐句结束音分别是“12 3 5”,“6”在前面旋律之中。于是,我在学生哼唱熟悉旋律后,引导学生找出四个乐句结束音,再在前面旋律找出“6”音,这时告诉学生这首歌曲采用了我们的民族五声调式写作而成,接着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来视唱这五个音。相信这样的设计,五声调式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会让他们了解了童谣一般是运用五声调式写作的。</p> <p> 一句“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台湾童谣就是运用五声调式写作而成的”将课堂教学顺势导入全曲聆听。接下去设计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去初听全曲呢?“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这种设问其实没有什么针对性。仔细观察歌词,全曲演唱四段,第四段则是第一段的重复,最后加上尾声。设计“这首歌曲唱了几段?”可能会让学生更加仔细地去聆听全曲。这种设问也让学生很快了解了全曲演唱的顺序。歌词的教唱,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听唱法、跟唱法、默唱法等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应该基本掌握。如何让学生既唱会又唱好歌曲呢?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都知道,歌以抒情,那么要学生真正把握歌曲情绪,有感情地来演唱歌曲,首先应该启发学生去感受歌词描写的景物及表现的情感。三段歌词,第一段描写房子、花、树,属于大环境的描绘;第二段进入房间,看到新床、被子、蚊帐;第三段则是进入大厅门,看到了桌上的饼干与糖果。这些景物都是学生生活中看得到的,联系生活场景来进行启发,可能更容易让学生把握演唱的情绪、情感。于是,我设计听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景物,然后启发他们“你住在这样的美丽的房子里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后,就请他们带着这种感觉来演唱歌词。第二段又让学生在聆听后找景物,再启发“睡在这样的床上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己说出感受并请他们带着这种感受来演唱第二段。而最后一段,直接请学生说景物,设问“这糖、饼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样?”这样一段段紧扣描绘的景物来进行启发、引导他们有情感来地来演唱歌曲,或许这样的歌声会更具有感染力。接着,精心设计三个乐段的景物图,让学生来辨别分别与哪段歌词描绘的景物相符合,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画面感,同时也是巩固三段歌词,为熟练演唱歌曲打下基础。</p> <p> 我们知道,单纯的演唱方式总会显得有些单调,如何增加音乐色彩,让音乐表现更具丰富性?舞蹈,有些牵强;绘画,有喧宾夺主之感;打击乐?慎重选择,否则会破环歌曲月夜的意境美。精选,或许可以尝试。于是,选择碰钟,音清脆,可以;选择手铃,有些闹腾,但表现力不错。几经思索试奏,最终将碰钟在强拍上演奏,手拎在强拍上开始以由强到弱的方式演奏,表现出月光洒在地面上的情境。最后,老师钢琴伴奏、两位小乐手打击乐器的演奏,其他学生全曲演唱,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思政是每个学科教学永恒的主题,但强加于音乐教学,会显得牵强,最好的方法是润物无声。如何巧妙渗透?查阅资料,获取一些信息,最后是以这样的语言来结束本节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台湾童谣《月亮月光光》,其实,这首歌曲还有一首用闽南方言演唱的版本。我们知道,台湾与福建一衣带水,离得很近,而且有80%台湾同胞的祖籍都是在福建。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还没有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但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到那时,我们就和台湾的小朋友们相聚在一起,用闽南方言唱起这首《月亮月光光》”!此时,在闽南方言演唱的背景歌曲与老师的深情诉说中,情感得到了升华,相信会触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之弦。</p><p>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堂课的设计没有标准模式,只要善思、勤学、践行,定会设计出新颖、特色纷呈的好课。 </p><p> 学无止境,路长且艰辛,但只要有信念,定有坚守;有坚守,定有收获!</p><p> 萍师附小 施云斌</p><p> 2020.11.10</p> <p>附: 唱歌课《月亮月光光》的教学反思</p><p><br></p><p> 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喜爱音乐。</p><p> 音乐教学就是在音乐课堂中精心创设情境,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以此让他们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p><p>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可能大多数学生更喜欢那些旋律欢快,节奏活泼的歌曲,课堂气氛也会更加热烈。而今天我们选择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甜梦》中的一首优美、抒情、速度缓慢地歌曲《月亮月光光》来作为教学内容,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我们执教者更是一次挑战。</p><p> 在设计本课中,我力求以常态课的形式来呈现,并将教材中的发声练习曲与歌曲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首先以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入手,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日落与月夜情境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术中冷暖色调、音乐中日落与月夜的情境变化,这样的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从旋律入手,通过老师哼唱、拍节奏、学生学唱旋律、寻找写作歌曲的五个音来了解五声调式、采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掌握音准、进行分段学唱后、然后加入两样合适的打击乐器来增加表现力,最后聆听闽南方言演唱的歌曲,情感升华。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沉浸在老师创设的优美情境中感受音乐课堂中的情境美、旋律美、节奏美、调式美、意境美,从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达到真正在音乐课堂中逐步提高他们音乐素养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