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2px;"> 1950年夏,美帝国主义悍然出兵朝鲜,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共中央决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b></p><p><b style="font-size: 22px;"> 1950年 10月7日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设家宴为彭德怀送行,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作陪。吃饭的时候,毛岸英对彭德怀说,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彭德怀听说毛岸英要去前线,马上表示不同意。彭德怀说,去朝鲜有危险,美国飞机到处轰炸,在后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毛泽东说,你就收留了他吧。岸英会讲俄语、英语,你到朝鲜,让他担任翻译工作也好。彭德怀同意了。后来,彭德怀曾经说过,毛岸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b></p><p><b style="font-size: 22px;"> 1个多月后的1950年11月25日,美国飞机在志愿军总部扔下凝固汽油弹,毛岸英壮烈牺牲。</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毛岸英牺牲时,距其父亲喝下儿子结婚的喜酒,才刚刚一年零一个月又10天,距其父亲为儿子主动请缨,干下那一杯壮行酒,更只有短短48天。志愿军司令部请求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毛泽东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新中国诞生后对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声呐喊”,以战止战,用胜利,赢和平,赢尊重。这场“立国之战”,历时两年零9个月,19万7千多名新中国的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在这些英雄功臣中,有很多是青年:年仅21岁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年仅26岁的邱少云,火势蔓延全身,依然岿然不动;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牺牲时,也年仅28岁……</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共和国不会忘记,谁是最可爱的人。铭记历史,致敬,老一辈革命家、志愿军将士、英雄烈士!</b></p><p><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b style="font-size: 22px;">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有感于此,“健叔城仔系列水墨画”,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别推出刘春城的原创画作《嘱托与壮行》(两幅)和《横刀立马》,并配播郁钧剑演唱的《共同和不会忘记》,以表达对“最可爱的人”的崇高敬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