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星引航】——走进陈杉杉工作站

花儿朵朵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教育充满思想</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课堂充满激情</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教学充满艺术</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职业充满幸福</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这里记录成长足迹</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这里见证完美蜕变</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这里遇见更美好的自己</b></h1><p><br></p> 站长风采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陈杉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陕西省教学能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教育全国十佳完美教室缔造者</p><p><br></p> 教学风采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span></p><p><b>教材分析:</b></p><p> 《爬山虎的脚》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主题下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文字质朴,语言清晰,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用脚爬墙的。读后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强烈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p><p><b>学情分析:</b></p><p>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篇课文没有理解的难点,学生阅读比较容易。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对于大自然的景物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做过观察的孩子并不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事物的孩子更少,既能做到坚持观察又能坚持记录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很难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基于这样的学情,我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进去,想开去,在反复品读中,自主发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p><p><b>教学目标:</b></p><p class="ql-indent-1">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爬墙过程。</p><p class="ql-indent-1">2.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p><p class="ql-indent-1">3.学习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p><p><b>教学重点:</b></p><p class="ql-indent-1">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爬墙过程。</p><p class="ql-indent-1">2.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p><p><b>教学难点:</b></p><p class="ql-indent-1">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爬墙过程。</p><p class="ql-indent-1">2.学习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p><p><b>教学过程:</b></p><p class="ql-indent-1"> 一、直接导入。</p><p class="ql-indent-1">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绿,那么密。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有密切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爬上虎脚的秘密。</p><p class="ql-indent-1">二、探秘爬山虎脚的特点。</p><p class="ql-indent-1">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p><p class="ql-indent-1">师:默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爬山虎脚的哪些秘密?</p><p class="ql-indent-1">预设一: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这是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p><p class="ql-indent-1">预设二: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是爬山虎脚的形状。</p><p class="ql-indent-1">预设三: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是爬山虎脚的颜色。</p><p><br></p> <p class="ql-indent-1">2.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p><p class="ql-indent-1">师: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p><p class="ql-indent-1">预设一:“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把细丝比喻成蜗牛的触角很形象。 </p><p class="ql-indent-1">预设二:“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颜色很漂亮。 </p><p class="ql-indent-1">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p><p class="ql-indent-1">师:作者为什么会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清楚、详细?</p><p class="ql-indent-1">预设:因为叶圣陶爷爷的观察很细致。</p><p class="ql-indent-1">师:从这段话当中你学会了怎样的观察植物?</p><p class="ql-indent-1">预设:观察植物的位置、颜色、形态。</p><p class="ql-indent-1">师:还能从哪些角度观察植物?</p><p class="ql-indent-1">预设:听觉、嗅觉、听觉、触觉 </p><p class="ql-indent-1">师:从多角度观察植物可以让我们更了解植物的特点。</p><p class="ql-indent-1">4.指导朗读。</p><p><br></p> <p class="ql-indent-1">二、探秘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p><p class="ql-indent-1">1.紧抓动词,理解爬山虎爬墙的过程。</p><p class="ql-indent-1">师: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呢?让我们走进第四自然段去寻找答案。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爬山虎爬墙的句子。</p><p class="ql-indent-1">预设:爬山虎的脚先“触”着墙;然后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接着把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p><p class="ql-indent-1">师:你能从这句话中提炼出爬山虎向上攀爬的关键动作吗?</p><p class="ql-indent-1">预设:触着墙——变圆片——巴住墙——拉一把——贴墙上</p><p class="ql-indent-1">师:再读一读这几个关键词,你发现了什么?</p><p class="ql-indent-1">预设:都是动词。</p><p class="ql-indent-1">师:再读这个句子,读好这些动词,了解爬山虎爬墙的过程。</p><p><br></p> <p class="ql-indent-1">2.研读动词,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p><p class="ql-indent-1">师:“触、变、巴、拉、贴”都是描写爬上虎爬墙的动词,大家试试看,这几个动词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p><p class="ql-indent-1">预设一:不能换,这是它爬山虎的生长过程。</p><p class="ql-indent-1">预设二:不能换。触是轻轻的挨着,这是爬上虎在找落脚的地方;变是脚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这是爬山虎在为爬墙做准备;巴是紧挨着,说明爬山虎已经找准了位置;拉是用力往上提,这是爬上虎向上爬的关键;贴是牢牢的粘着,说明爬山虎已经完成了向上爬的一步,要为下一次向上爬做好准备。虽然都是动词,但是表达的意思不相同。</p><p><br></p> <p class="ql-indent-1">3.借助动词,复述爬山虎爬墙过程。</p><p class="ql-indent-1">师:准确的动词生动地再现了爬上虎向上攀爬的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爬山虎脚的成长变化。同桌之间借助这几个动词讲一讲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也可以尝试用手模拟爬山虎的脚,演示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p><p class="ql-indent-1">预设:学生一边演示爬山虎爬墙过程一边讲解。 </p><p class="ql-indent-1">师:看完这位同学的演示,你又发现了爬山虎爬墙的什么秘密?</p><p class="ql-indent-1">预设:爬山虎不像动物那样用几只脚交替爬着,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要想一直往上生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难怪作者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p><p class="ql-indent-1">4.细品文字,学习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p><p class="ql-indent-1">师:再读一读这段话,除了准确生动的表达,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p><p class="ql-indent-1">预设一:“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六七根是数量,细丝是形状,从细丝到小圆片是变化。从数量到形态再到变化,叶圣陶爷爷都写得清清楚楚,说明他的观察很细致。</p><p class="ql-indent-1">预设二:“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从直到弯的过程其实就是爬山虎向上爬的关键。连这么小的细节叶圣陶爷爷都发现了,说明他的观察很仔细。</p><p class="ql-indent-1">师:你们的观察也非常仔细,从关键词句中发现了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所以才让我们看到了爬山虎爬墙过程。</p><p class="ql-indent-1">5.借助视频,感受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p><p class="ql-indent-1">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亲眼见证爬山虎爬墙的过程。</p><p class="ql-indent-1">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p><p class="ql-indent-1">师: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赞叹再读读这段话。</p><p class="ql-indent-1">6.总结。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我们不仅了解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还体会到了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准确生动的描写。 </p><p class="ql-indent-1">三、探秘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p><p class="ql-indent-1">师: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写什么?</p><p class="ql-indent-1">预设: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p><p class="ql-indent-1">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叶圣陶长期、细致的观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叶圣陶爷爷生动详细的描写?</p><p class="ql-indent-1">预设一:从“不几天、后来、逐渐”可以看出叶圣陶爷爷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这几个词也凸显作者描写十分准确。 </p><p class="ql-indent-1">预设二:从“要是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经。”看出爬山虎的粘性特别强,也能凸显作者的观察非常仔细。</p><p class="ql-indent-1">师:学到这里,你想对爬山虎说什么?</p><p class="ql-indent-1">师:带着你们的赞叹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p><p> </p> <p class="ql-indent-1">四、拓展阅读。</p><p class="ql-indent-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细心观察的人总能发现很多不一样的秘密。再请大家读一读李天芳的《太阳花》和叶圣陶的《牵牛花》,找一找能凸显作者长期细致观察、准确生动描写的句子。</p><p class="ql-indent-1">五、学写观察记录。</p><p class="ql-indent-1">师:学习了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接下来你准备观察什么?怎样记录观察到的发现呢?</p><p class="ql-indent-1">师: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为了帮助大家及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老师给大家两个小建议:</p><p class="ql-indent-1">(1)图文结合。把你观察的变化拍成照片,再用文字记录下来,做成图文并茂的日记。</p><p class="ql-indent-1">(2)表格记录。把你观察的时间、内容、发现整理在表格里,帮助你清晰地发现它们前后的变化。</p><p> </p> <p class="ql-indent-1">六、课堂小结。</p><p class="ql-indent-1">这节课,通过品读文字,我们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墙的过程,学习了叶圣陶爷爷长期细致的观察方法,体会了叶圣陶爷爷准确生动的描写,了解了怎样做观察记录。课后,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开启你们观察之旅,比一比谁的观察仔细,谁的发现最多。</p><p><br></p> 教海拾贝 <p class="ql-indent-1">美无处不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有字之书的语言美,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无字之书的生活美,用心感受美,用笔记录美。</p><p class="ql-indent-1">得法在课内,学法在课外。课堂上已经学习了怎样“多角度长期细致地观察、准确生动的描写”,接下来就要在生活中落实学习方法。课后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泡黄豆、种大蒜、培植蘑菇、养一叶莲......因为有真实的经历、长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记录,本单元的作文水到渠成,佳作不断。</p><p><br></p> <p class="ql-indent-1">刚从土里钻出来的茎十分纤细,如同瘦弱的少女一样弱不禁风,似乎随时都会倒下。过了几天,茎慢慢变粗,看起来十分匀称,颇有几分韵味。又过了几天,茎慢慢长高,刚开始只是高出花盆几毫米,很快就高处花盆一大截,仿佛在眺望远方。茎的下端是绿中带白,中间是嫩绿色,再往上是深绿色。绿的渐变色在它身上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p><p style="text-align: right;">—— 许景涵</p> <p class="ql-indent-1">一夜莲的根须与众不同,别的花根部都是弯弯曲曲的,带着“胡须”,生长在土里或水中。然而一夜莲的根却不一样。它的根从叶子豁口处抽出,直直的,呈浅绿色,非常光滑,没有细小的根须。最有趣的是,它的根一直漂在水面上 ,一点一点慢慢生长,最后居然抵到了鱼缸边缘。如果不是被鱼儿啃食的话,我想它一定能长得更长吧。</p><p style="text-align: right;">—— 赵彦淞</p><p><br></p> <p class="ql-indent-1">一天以后,蘑菇长出来了小芽。摸一摸,又滑又软,就像婴儿的小脸蛋。过了两天,蘑菇长大了,就像一个个小喇叭在开音乐会。又过了两天,蘑菇已经完全长大了,一片盖着一片,犹如一丛丛灰白色的小伞。它们错落有致,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谁,仿佛在争夺地盘一样,又像在争先恐后地向主人报告着自己的生长情况。往叶片底下一看,一条条细纹就像被刀子划开一样,整齐又清晰,用手一摸,纹路立刻断开,好脆弱的蘑菇!</p><p style="text-align: right;">—— 宗源巍</p> <p class="ql-indent-1">每一篇叶子上的脉络清晰可见,叶脉纵横交错,看起来十分神奇,好像国画大师在上面描绘的丹青。我凑近看,在浓密的绿叶中,藏着一朵朵黄色的小黄花,小花很精巧,每朵小花都有6片花瓣,花瓣如指甲盖般大小,在微风的吹拂下,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凑在一起聊天。</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 姚佳琪</p><p><br></p> <p class="ql-indent-1">“黑魔法师”的头顶簇拥着无数个小小的“脑袋”,每个“脑袋”都是由很多肉肉的花瓣组成,摸起来十分光滑。花瓣呈水滴形,绿油油的,边缘还镶着一圈黑边,就像给花儿穿上了绿底黑边的裙子,好看极了。</p><p class="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 高朗琪</p> <p class="ql-indent-1">月季花的杆呈深绿色,上面长满了很多尖尖的小刺,也许是用来“防身”吧!杆上的枝很密,椭圆形的叶子是翠绿色的,边缘围满了像锯齿一样的小尖,摸上去并不扎。密密麻麻的叶子中间有许多绿色的花骨朵,顶端带一点粉红色,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p><p style="text-align: right;">—— 陈吉熳</p> <p class="ql-indent-1">偶尔一两片叶子走到生命尽头,开始逐渐变黄。一开始是半绿半黄,随着时间推移,黄色的面积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完全变成黄色,慢慢变成弯曲形,如同一个个黄色海螺一样神秘。最后这些叶子完全变成深黄色。就这样,绿萝的一生结束了,掉落土里化为营养滋润其他绿叶,生命的无线循环也开始了。</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王景旭</p><p><br></p> <p class="ql-indent-1">牵牛花的茎必须依靠其它植物才能向上生长。嫩绿的茎首先试探着,寻找着落脚点,一旦贴住了树枝,就像小孩子抱住妈妈,紧紧不放。围着大树先往左转半圈,再向右转半圈,就这样一圈一圈绕上去。树有多高,茎就长多高。向人们展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p><p style="text-align: right;">—— 师政熙</p> <p class="ql-indent-1">过了几天,指甲花已经长出椭圆形的叶子,叶子一律微微翘起,一根根叶脉清晰,就像被画家画出来的一样。叶子边缘长出了小齿轮,好像被精心裁剪过,又像是工人叔叔用的锯子,一不小心,手就会被它划破。所以,我尽量不靠近它们。茎部由刚开始的嫩绿色变成了深绿色,没有了出土时的脆弱,花苞微微开放,露出了小小的花瓣。看来,指甲花要开花了。我非常期待。</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王洋</p> <p class="ql-indent-1">美国作家丹尼斯•韦特来曾说: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如果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在教师的成长道路上,我始终是那片嫩绿的叶,不断求索、奋力扎根,用力托举每一朵灿烂的花。</p><p><br></p>

爬山虎

观察

预设

爬墙

细丝

叶圣陶

细致

叶子

描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