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印象中张掖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誉。</p><p><br></p><p>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昔日汉武帝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为张掖命名,设立了张掖郡;今日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广袤土地,再无大漠孤烟,金戈铁马。</p><p><br></p><p>去张掖旅行,首选之地当然是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七彩丹霞”,而本篇介绍的却是张掖的皇家古刹大佛寺及城市风光。</p><p><br></p> <p>真的不可以小觑大西北!看这酒店房间里偌大的温泉池和天然的温泉水,洗去舟车劳顿的疲惫令人精神焕发。真是“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洞天”。</p><p><br></p> <p>张掖城市广场宽敞整洁、花团锦簇,隋代的万寿塔高高耸立在广场西侧。木塔高32.8米,塔顶呈八角伞形。每层的8个角都有一个用木雕成的口含宝珠的龙头。塔内设有楼梯,可供登高。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声闻数十里。 "木塔疏钟"为甘州八景之一。可惜我们去时,木塔没有对外开放,只能看看外观,但是木塔精巧的结构,优美的造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br></p> <p>钟楼,也称“镇远楼”,俗称“鼓楼”,是张掖的地标式建筑。钟鼓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钟鼓楼,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重檐四面坡,攒尖顶。楼四周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p><p><br></p><p>钟鼓楼四面都悬挂着匾额,东面“金城春雨”、西面“玉关晓月”、南面“祁连望雪”、北“居延古牧”。四方迥异的风景,让张掖自古就成为河西走廊交流与融合的重镇。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几乎都到过张掖。</p><p><br></p> <p>皇家古刹大佛寺,源于汉晋,创于西夏,兴于元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刹。</p><p><br></p> <p>据说大佛寺始建之初就带有一抹神秘的色彩。据史料记载:西夏国师嵬咩云游张掖时,在某地静坐,忽闻耳畔梵音袅袅,国师出门寻找,在一处高台之侧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古涅槃佛像一尊。国师发下宏愿,要在此兴建庙宇,供奉古佛。</p><p>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国师嵬咩见到西夏国主李乾顺,笃信佛教的西夏国主于是下令,在发现古佛之地修建佛寺,赐卧佛。因为大佛寺整体建筑依宫廷风格设计建造,所以张掖大佛寺便有了“皇家古刹大佛寺”和“西夏国寺”的美誉。</p><p><br></p> <p>走进寺门,卧佛寺、藏经阁自西向东排列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则对称分布。大佛寺庭院里佛烟袅袅,古树参天。</p><p><br></p> <p>核心建筑卧佛寺为两层阁楼,平面呈长方形,造型和故宫太和殿相似。殿宇巍峨壮观,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p><br></p> <p>走进殿内,举世无双的卧佛让每位造访者惊叹不已!这尊中国室内最大的卧佛,是释迦摩尼的涅槃像。在仰覆莲花的佛坛上,安卧的佛像身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多,一根中指就可以平躺一个人,一只耳朵可以容8个人坐下,可见卧佛之巨大。</p><p><br></p><p>大佛侧身而卧,面容慈祥、体态丰满、满身金妆彩绘,双眼微启,似睡非睡。这情形正好应了大佛寺山门的楹联: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p><p><br></p> <p>卧佛寺后面是藏经阁。明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将正统五年(1440年)宫版印刷的经卷345种、685函、3584卷敕书颁赐给大佛寺。现藏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等佛门瑰宝。</p><p><br></p> <p>弥陀千佛塔,俗称土塔。塔高33.37米。相传置放着释迦摄摩胜骨灰。该塔造形别致,和北京妙应寺白塔有相似之处。</p><p><br></p> <p>张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的实力范围,于是结帮会、设会馆。大佛寺后面的山西会馆就是山西商人于雍正二年将当时的关帝庙改成的山西会馆。</p><p><br></p> <p>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p><p><br></p><p>殿宇楼阁,庭院花木,使整个建筑绚丽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泥塑,遍布全馆,交相辉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现为张掖文化馆驻地。</p><p><br></p> <p>如果说身躯伟岸的祁连山是庇护河西走廊万物的“父亲山”,那么对于生活在河西走廊的张掖人来说,奔腾不息的黑河就是哺育张掖大地的“母亲河”。</p><p><br></p><p>走进张掖黑河湿地公园,五云亭上书写的一副对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张掖的城市特点。“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p><p><br></p> <p>“半城芦苇半城塔”,张掖自古就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公园里芦苇蒲草成片相连,沼泽湖水碧波荡漾,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成群的天鹅在水中游弋嬉戏,远山碧水相映成趣,让张掖既有南国风韵,又有塞上风情。</p><p><br></p> <p>湿地公园中瞭望塔高高耸立,将倩影投在碧绿的水里,丛丛芦苇、簇簇蒲草、片片红柳、颗颗绿树环绕着这片美丽缤纷的湿地。</p><p><br></p> <p>秋日的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将其万丈光芒洒向这片美丽的土地,人们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生活富足,国泰民安。</p><p><br></p> <p>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西北大地,远古的大漠孤烟、金戈铁马早已成了历史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张掖经济繁荣,欣欣向荣的景象。</p><p><br></p> <p>看这“搓鱼儿”一天能搓出80斤面的双手,不正是勤劳淳朴的西北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工作的生动写照吗?</p><p><br></p> <p>张掖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变迁,一点点成为今天的模样。这座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小城,肩负过历史稳定系一身的使命,也经历过繁荣与没落。如今这座古城依旧“张国臂掖”,只不过不是为了阻挡,而是为了开放。</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