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十月的六朝故都南京,秋风吹,秋叶红,秋天拉近了心的距离。金秋十月,情满金陵!10月25日,来自陕西省五个市区的乡村中学教师齐聚南京师范大学,参加“2020年苏陕协作项目暨陕西省乡村首席教师”培训。在南京的学习让我享受了一场文化饕餮盛宴。</p> <p><br></p><p> 项目接地气,领导安排细</p><p>此次培训,是苏陕协作项目对陕西脱贫攻坚之教育助力又一力作,项目为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搭建平台,有力推动了陕西省脱贫攻坚的巩固与经济社会发展。该项目,实在实惠实效,深得广大农村一线教师喜爱。此次首批培训,上级领导对“首席教师”工作高度重视,开班典礼上,陕西省教育厅、南京师范大学领导就此次研修的意义、目的和建议等做了重要讲话。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精心安排,培训分“集中研修、跟岗实践、总结提升”三个阶段进行,节奏安排的十分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求我们在这次研修中认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反思、遵守培训纪律,通过这次研修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回到到本校区域发挥示范、辐射作用。</p><p><br></p> <p> 良师亦益友,交流沐春风</p><p>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培训,我和很多学员一样,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此次学习,学以致用。集中培训阶段,当了解到行知教育集团杨瑞清校长,南京师大教授李如密、沈书生,江苏省教研室特级教师赵华等一位位头顶各种光环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参加到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团队中。这些天聆听着教育大家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享受着高层次的理念讲座,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大师的分析总是充满灵动与启示;大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智慧与情趣。给我们这90多名学员授课的专家、教授,是一位位教育大师,他们成果丰硕,虽年近花甲却仍然不改教育初心。他们的成就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一群在乡村教学的道路上跋涉的学员们。当然在参培学员中,我也认识了各地各科教学的行家里手,他们当中有重要学术论文的发表者,也有省市学科带头人,在与他们的交流研讨中,我往往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更使我平添了进取的锐气。</p><p><br></p> <p> 更新教育观,发展看学生</p><p>课堂上我见识到了来自高校一线的李如密老师风采,他让我认识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去教学,毫无新意。其实,教学可以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颖又严谨的生活化的教学。好的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我们要走进新常态教育——立足现实的学习、基于事实的学习、持续建构的学习,一定要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评价。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努力学习,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成长。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我被这些教授和专家吸引着。杨瑞清校长的生命、生长、生机、生态的行知教育,沈书生的“学习新常态”,赵华老师的“尊重生命的无限可能”,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他们的课堂全面细致,有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还有耐人寻味的经验之谈。每天能倾听他们对教学的理解,常常能带给我心灵的震撼,让我感觉到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享受。</p><p><br></p> <p><br></p><p> 跟岗在名校,润物细无声</p><p>11月2日— 11月12日培训三组的20位来自陕西各地的乡村教师走进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初中部进行跟岗学习。雨中为了我们这20位教师的成长,在10天的学习中想了很多办法,运用了多种方法,观摩各种课型,参加各种讲座,体验学生社团,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名校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雨花台中学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带的走的能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课程体系,是雨中的制胜法宝。雨中老师不仅学识渊博,教育教学水平高,为人也很热情。在10多天的见习中,我从雨中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思想方法,还有老师工作的热情,做人的低调实在。在跟岗学习期间,我自觉把自己当作雨中的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p><p>在跟岗学习期间,雨中为我们安排了栾娟老师作的“走向专业发展的自觉”讲座,谈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体会。见识了名校名师的风采,听到了他们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我深感自己学识的单薄和教研能力的欠缺。如何做有魅力的教师?如何做反思型的教师?如何做研究性的教师?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之后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作为教师,我一定要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多研读教育教学的著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做教育教学上真正的思考者和实践者。</p><p>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及时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p><p> 在雨中听了孙萍老师执教的《如何赏析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句》复习课,让我知道最好的课堂是教学常规的常态化。首先教学需要激情。一堂复习课,是不是能生动,首先是在教师是否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如果你的心情不好,对课堂应该达到的效果准备不充分,你自然也就缺乏激情,从而厌恶课堂教学,相反,如果你很兴奋,能保持旺盛精力,相信会很轻松的度过一节课。在听了孙老师的课之后,从老师身上,我觉得我现在的心态非常的不好,认为复习课炒剩饭,没有新意,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要学一学孙老师上课的艺术。其次教学过程要精致。在听了《代数式的复习》的数学课后,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老师在讲课时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因此学生学的轻松,复习效果佳。再次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地理老师复习《地球与地球仪》知识时,不是枯燥的总结知识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最后是因材施教。雨中的学生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因此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也是雨中一大特色。陈老师上的一节历史课,讲的是历史材料的解析应用,由于教材知识不是太难,所以陈老师把知识点、考点讲清楚之后,用5分钟给学生做了相应的练习,接着直接进入本节的重点,利用材料解决历史问题。这样的课,对于我们学校的尖子学生来说,应该也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学生不讲是不行的。二是,本节课放在我们学校这个层次的学生来看,应该要分成两节课才能完成。然而,陈老师分组教学,每组解决一个问题,缩短了教学时间。所以,不管是哪的学生都存在差异,要教好他们,分层教学才能使他们各有收获。</p><p> 听了多位资深老师的课后,感觉他们授课饱含激情,教学设计和讲解富有创造力和趣味性。除此之外,各位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都在课堂与交流中体现出来,如孙老师,虽然年近半百,但上课还是那么激情;陈金花老师则能够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与生活来进行教学活动;历史老师在结合开卷考试的特点上,为学生做了一个解题方法指导,进行如何解题、如何破题讲析,层次感分明,知识联系到位而全面。</p><p> 一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师傅引路”。因此我珍惜每一次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多交流、多讨论,多听课,吸取他人的优 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培训的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学习,把学、思、行、研四者结合起来,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出自己的教研之路。</p><p><br></p> <p> 立足做良师,力争做名师</p><p>作为一线教师,我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很多时候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本次培训我发自内心的自觉,也是最大限度的认真。尤其是看到为我们授课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学校杨瑞清,年近半百,讲座三小时,激情四射,其敬业精神,更让我辈汗颜。杨校长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当老师要躬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交友,乐于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而这一切更需要永葆教育激情,锻炼意志品质。</p><p> </p><p><br></p> <p> </p><p>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真正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对老师的要求,让我的教学思想脱胎换骨,我将努力地用这种理念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也愿意弯下孱弱的身躯,送给孩子真心的款待!</p><p><br></p><p>最后,用下面的话作结,自勉勉人:</p><p>要想升官发财,就不要当老师!</p><p>当不了名师,请做良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