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代赏石界究竟需要什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赏石需要文化更需要以优秀的石文化引导弘扬激励人们。中国赏石历史悠久,但能称得上赏石评论家的微乎其微,意见家没有,更多是鉴赏家和收藏家,这也导致从古至今一统石坛,说来说去老是“瘦、皱、透、漏”那么四个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前似乎石界名石常见的大多是小型趣味石或似食物等,像小孩过家家似的。格局太小,未能更多的弘扬传播引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气质。长期这样又怎么在收藏行业中让奇石能引人注目,让人敬仰喜爱而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包括很多喜爱石头的文化人和艺术家,比如曾亲自下到双河捡过石头的王先生,在他们眼里石头终究还是石头,顶多有多好看多好玩多值钱而已。</p><p class="ql-block">赏石需要引导同样需要保护。奇石品鉴作为赏石文化的精髓部分,其所独具的自然性、稀缺性和艺术性是任何艺术作品无法比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将自然造化转化为人文艺术,在寻求自然美和发现美的唯一性中确立新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是促进并衡量赏石文化进步的一种体现,而在引导同时加以保护避免盲目流失,就不仅仅是藏石家的个人责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前,中国赏石收藏呈现出的“三多一少”现象值得注意;</p><p class="ql-block">一是玩石头的多,什么样儿的石头都往家里搬,捡得容易扔也容易。</p><p class="ql-block">二是附庸风雅的多,你摆什么石头我摆什么石头,比大小比石价比来路;</p><p class="ql-block">三是私人藏石馆多,边收边藏边卖,留不住好石头;再有就是规模性的赏石博物馆太少。</p><p class="ql-block">四是激励奋进,振奋爱国心自强不息的石头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目前我国的赏石现状来看,对奇石的保护也是对赏石文化的一种认可。找到一块好石头或许不难,能留得住一块好石头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只有尽快建立起国家级观赏石博物馆,才能使那些堪称国宝级的奇石珍品得以集中收藏。不然的话好石基本分散在个人手中深藏不露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消失。</p><p class="ql-block">有待于对中华奇石在中国灿烂多元文化的价值地位宣传提高。让中华多元灿烂文化家喻户晓,激发爱国热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