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教材,促我成长——山东省小学数学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研讨会

醉清风

<h3>  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线上会议于2020年11月6日上午8:30举行。此次主题为基于数学文化的《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统整教学。东阿县牛角店镇联合校的数学老师积极参与了此次培训。</h3> <h3>  研讨会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展开教学。第一节课是由王宇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此时,王老师顺势展示出我国古代数学数学巨著《九章算术》中“以盈补虚”的方法,并追问学生“盈”是什么、“虚”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王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转化图形、寻找关系、推导公式“,为以后探究图形面积打下方法基础。<br></h3> <h3>  第二节课由张燕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有了上一节课的探究基础,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以盈补虚”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张老师顺势引出《九章算术》的转化方法。接着,展示了合拼法。基于上节课的探究经验,学生迅速找出新旧图形的关系,并推导出公式,此时张老师又引入了《九章算术》的“半广以乘正纵”,最后在探究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时,张老师又抛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命题,学生发现原来自己的发现竟然和大数学家不谋而合,极大了增加了学习兴趣。</h3> <h3>  第三节课是青岛市胶州中云振华教育总校安霞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及展示,利用新旧知识的转化,演绎了合拼、以盈补虚等方法。学生上台展示的过程使转化过程更清晰。数学文化的展示,在学生了解数学史的同时,又沟通了以盈补虚的方法与联系。</h3> <h3>  在上午课程结束后,青岛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仍轩老师进行了数学文化的回顾。从一开始学习刘徽的方法比较困难,到结合徐云鸿老师的数学文化的课题展开研究,立足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单元统整教学研究。以此既能推进数学文化研究,又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会议中,刘老师也提出了要注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三节课的思想方法的逻辑顺序。让割补法变得不再那么难。单元统整录课也要注意用同一个班。学会用数据记录每一节课学生的方法。</h3> <h3>  下午由青岛市胶州第四实验小学的徐爱琴老师执教了《多边形的面积》,学生运用之前三个信息窗的知识,顺利想到了转化的方法,学生借助辅助线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为规则图形,并总结出“分割法”和“填补法”两种方法。然后向学生展示了《九章算术》中的“青出朱入图”。最后还借机引出了《数学文化读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h3> <h3>  接下来青岛市胶州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孙凤武老师带领教师团队从教材特点、存在问题、调整策略、统整内容、感悟思考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地交流。<br></h3> <h3>  然后,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员徐云鸿老师进行了题《开展单元教学研究、彰显数学文化之韵》大会总结,徐老师对青岛市对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进行了肯定,称赞其为“五力合聚、成果丰硕”。</h3> <h3>  最后刘老师做了大会总结。刘老师说“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研究能够让我们究根溯源、关注数学知识间的本质联系,能让我们在切实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因材施教,能让学生重走数学家的探究之路,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同时,刘老师勉励老师们“要学会追问、学会不断思考、学会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创造性地开展研究,保持学习活力,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h3><h3> 全体老师们全程聆听今天的会议,感悟颇丰,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文化的深入研究与多边形的面积方面的内容统整,为接下来如果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如何进行单元统整提供了新思路。</h3><h3>  我校老师收益颇丰,下一步可从以下几点实践:1.围绕大观念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彻底的融入课堂,参与课堂。2.重视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与数学表达能力。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还能大胆表达出来,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总之,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我校老师的教学能力能有进一步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在数学王国中有质的飞跃。</h3> <h3>图片:吴志伟</h3><h3>编辑:吴志伟</h3><h3>审核:张华</h3>

数学

学生

统整

老师

文化

单元

平行四边形

探究

方法

青岛市